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课《春风》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课《春风》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6: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课《春风》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把下面画线的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
A. 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B. 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C. 公园里或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D. 公园里与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答案:A
解析:“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要将此句改写为整散结合的短句,就要先分析句子的内容和结构,本句描写的是落叶落下的情形,可以按照地点、情态来进行分解,即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点评:解答本题,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再将其分解为整散结合的句子。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D. 在老师的教育下 ,我明白自己错了。
答案:D
解析:A中成分残缺,应是“养成……毛病”;B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C中语序混乱,应是“这朴素的话语蕴含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项是( )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 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C.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收效甚微。
答案:C
解析: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这个词用在此处语境不合。
点评:了解成语、熟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A
解析:B中“无独有偶”不止这一个,还有另一个与之配对,多用于贬义。这里不合语境;C中“济济一堂”指欢聚在一起,这里不合语境;D中“左右逢源”指办事得心应手,怎样做都很顺利。这里不合语境。
点评:了解成语、熟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5.与“绵绵春雨润万物”构成对偶且意境最和谐的一项是( )
A.柔柔春风拂细柳 B.炎炎烈日烤大地
C.飒飒秋风扫落叶 D.皑皑冬雪兆丰年
答案:D
解析:这里“绵绵”对“皑皑”“秋风”对“冬雪”“扫落叶”对“兆丰年”。
点评: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
6.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人采撷 不可厄制 袖手旁观 幸灾乐祸
B.魂牵梦绕 举目无亲 落叶归更 倦鸟思巢
C.潸然泪下 岁岁枯荣 雄伟苍劲 高山峻岭
D.盘根错节 萋萋切切 石波不兴 窸窣有声
答案:C
解析:A项“厄 ”应为“遏 ”; B项中“更”应 为“根”;D项中“萋 ”应为“ 凄”。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最基础的知识,平时要注意形近字的辨析,难度不大。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拾一片落叶,细数    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
②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    天气预报。
③近五十年来,我    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
A. 精致  依赖  尽力    B. 精制  依赖  致力
C. 精致  依靠  致力    D. 精制  依靠  尽力
答案:C
解析:精致是形容词精密细致,精制指精心制成,显然树叶的纹理不是制成的。依赖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泛指人的思想精神不独立,用在第二句中不合适。致力指指集中力量专心做某事,一般后面跟于,显然适合第三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第21届运动会即将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全效师生服务。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C.也许我们不能复制林书豪的成功,但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D.日历一页页撕去,就像落叶的秋天,但留下的风景却依然美丽。
答案:C
解析:A、缺少成份,在“服务”后加上“的想法”。B、前后项不对应,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顽症”和不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顽症”,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顽症’”对应,而缺少和“不能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顽症’”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是”字后加 “是否”二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D、词序颠倒,根据语境:把“撕去的日历”比作“秋天的落叶”,所以句序应该是“秋天的落叶”而不是“落叶的秋天”。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9.选出下面句子中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 )
A.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D.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答案:B
解析:“油蛉”“蟋蟀”都加上了人的活动“低唱”“弹琴”。
点评:考查拟人手法的运用,学生只需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用法便能很快辨别。
10.选一句最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处( )
___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崖壁上。
答案:B
解析:整体感知语段,应该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象,因为句子中有“枯水季节”,先排除掉A,因为句子中有“烘灸”。再体会语段所写氛围,是“寂静”的,因此可以排除D,因为D中的“闪着透明的羽翼”的景色更欢快一些。在C和B两句中,B所写的景象与后面的句子更契合。
点评:感知语句时,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句子所描写的季节、天气、内容、氛围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句子特征。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
B.夏日骤雨初歇,无论马路上有多少灰尘和落叶,积水依然澄清,清晰地映出了明净的天空,冉冉的云和摇动的树枝。
C.越来越多的人直击 “躲猫猫”事件,大家在质问:看守所的监控设备为什么长时间失控,国家每年拨的经费哪里去了,事情发生后,为什么管理人员不去查找原因?
D.上海市政府对世博会的安保工作提出了:“高效能、快反应、零事故”的要求。
答案:A
解析:B、清晰地映出了明净的天空、冉冉的云和摇动的树枝。C、大家在质问:看守所的监控设备为什么长时间失控?国家每年拨的经费哪里去了?D、提出了 “高效能、快反应、零事故”的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2.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字是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勉励警戒之意,作者柳宗元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B、《范进中举》中吴敬梓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力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山中》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旅愁归思,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风吹落叶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D、臧克家在他的诗歌《有的人》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答案:A
解析:A项中“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并不是说这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勉励警戒之意。《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一定要注意积累,识记名篇名家作品,并分清文体。
13.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爆出一场多么壮观、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写什么景?怎么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D.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答案:A
解析:B中“三四间”不能用顿号;C中前两个“问号”应用“逗号”;D中“分号”应用“逗号”。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是叶落的季节,他对寻找树叶乐此不疲,他选取那些完整漂亮的落叶,将它们平整的压在各种厚厚的书本里。
B.父亲把煤气罐从楼下扛回了四楼,他可真是我们家的中流砥柱。
C.人民广场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绕着,漫步其中,让人感觉有点喘不过气。
D.家长们,请不要面面俱到,越俎代庖,给孩子们一双翅膀,任他们自由翱翔吧。
答案:B
解析:B句中的“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不符合句意。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1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书喜爱的智者化身。
B.“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C.收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写出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明白晓畅、晶莹明丽的哲理短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答案:C
解析:C这首诗本身并不是“赞扬了母爱的伟大”的。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名著体裁、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古诗文默写。
16.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答案:散入春风满洛城
解析:本题要注意“洛”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答案:独怜幽草涧边生
解析:本题要注意“幽”“涧”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8.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答案: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本题要注意“袖”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9.《滁州西涧》中写出郊野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本题要注意“潮”“渡”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0.许多台湾老兵,离开故土几十年,他们渴望落叶归根,回归故里,但是海峡阻隔,他们的心愿不能实现,这种情景,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用岑参《逢入京使》中诗句填写)
答案: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本题要注意“漫”“袖”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21.
鸟巢的风味
①因为山青水秀,地处湘东的老家自然多鸟巢,不过,那还是在我年少时节。
②那时候,我家门前,有几棵高大苍翠的大樟树。每望一眼郁郁葱葱的大樟树,我总有一种爬上去的欲望,只因在高高的树之顶端,有盘缠于树杈上的鸟巢,常有三三两两的喜鹊喳喳地来来往往。
③喜鹊黑亮灵巧的翅膀,如豆的眼睛流转不已,飞姿自是美妙,乃至给飞翔留下足够的温暖。在美丽的春天,鸟巢里常隐约飘来小鸟叽叽之声,过路的人便自然而然沉湎于梦一般的清纯。
④老家的鸟,大都很狡猾。喜鹊高高在上,还有一些鸟则干脆将巢藏得深深的,或在树叶浓密之处,或在树之尖端。总之,要么让人可望不可即,要么根本不让人看到。偶尔,常常是落叶时节,当孩子们玩得疯癫之时,一抬头,便发现不远处矮矮的树梢上,垂挂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巢。不过,当发现它时,其实已是空巢了。
⑤麻雀多得很。那褐色羽毛上布满了黑色斑点的小巧的鸟儿,一天到晚在屋檐下,叽叽喳喳,飞来飞去。它们的巢就藏在屋檐下的某个墙洞里,洞口黑洞洞的,若将手伸进去,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可过一段时日,若是再去摸那个鸟洞,常常一无所获了。
⑥后来,我离开了乡村,远离了鸟巢,也远离了鸟。在繁华的家乡小城,自是难以见到鸟的踪影,内心空落了几许,好在,时有鸟巢淡薄苍灰的身影飘荡在我的梦里。不知为何,我执著地萌生了一种想法,真想成为一只美丽的鸟,翩飞在枯瘦的枝头上。变不了鸟的我,自是对鸟巢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⑦又是一个初春时节,我来到山东大平原。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多是光溜溜的树。很突然地,一棵高高瘦瘦的树傲然于眼前,那光光的树梢上,赫然苍黑一团。我张望再三,惊讶地发觉,那是一只鸟巢。谁知,从青岛至烟台,一直到济南,只只苍黑的鸟巢,竟绵绵不绝地撞击着我的视线。
⑧试想,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公路两旁,绵延着一排排光溜溜的树,隔不了多远,便有一只苍黑的鸟巢挂在树枝之上。可以说,所有的鸟巢,看上去都厚重,由一枝枝苍黑的树枝错落有致地搭成,爽朗,朴素。偶尔,自苍黑的鸟巢,也会飞出一两只黑羽毛的鸟。虽不知其为何鸟,我仍被一阵翅膀的扑棱棱拍击声所震颤。
⑨真想不到,在苍茫的平原上,鸟巢以一种全新的风味,令我无法回避无法平静,给了我异乎寻常的触动。而穿越时空的隧道,老家的鸟巢,以蒙太奇的手法,执著地闪烁。可我惊异地发现,南方老家的鸟巢,在森林茂密、山重水复的世界,莫名地迷失了飞翔的方向,有着一种战战兢兢的谨慎,如履薄冰。北方的鸟巢,则洋溢着关东大汉的坦荡,无遮无挡地走近世人,却得以守住自我的风味。
⑩其时,一棵又一棵树,一只又一只鸟巢,自我眼前掠过,传递着鸟的声音,我有了一种行走于大地的心情。一种全新的感觉,一种渴望闯荡的锐气,渐渐地漫溢而来。
(1)“老家的鸟,大都很狡猾”一句中,“狡猾”一词有何妙处?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家的鸟筑巢的习性,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解析:“狡猾”本身贬义词,但在这里是贬义褒用。
点评:赏析词语的妙处,注意词语的本意,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感彩。
(2)请从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
答案:运用细节描写,运用叠词,表现出年少时我的童真童趣,表现出年少时的我对麻雀等小鸟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句是描写,应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词语运用赏析,“圆圆”“嫩嫩”运用叠词,再结合句子写出人物情感。
点评:此题要求从表达方式赏析,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词语运用等方面主要从叠词的角度进行分析。
(3)文中写出了鸟巢的哪些“风味”?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南方老家的鸟巢:有着战战兢兢的谨慎。②北方的鸟巢:厚重、爽朗、朴素,洋溢着坦荡。
解析:做好此题抓住此词句“老家的鸟巢,以蒙太奇的手法,执著地闪烁。可我惊异地发现,南方老家的鸟巢,在森林茂密、山重水复的世界,莫名地迷失了飞翔的方向,有着一种战战兢兢的谨慎,如履薄冰。北方的鸟巢,则洋溢着关东大汉的坦荡,无遮无挡地走近世人,却得以守住自我的风味”。
点评:本题主要抓住一些关键句来组织答案。
(4)文中描写北方的鸟巢时,没有对鸟作详细描写,为什么?
答案:使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鸟巢不同的风味,触发对人生的感悟。
解析:文章题目是“鸟巢的风味”自然鸟巢是写作的重点,而鸟只是次要的,所以略写。
点评:围绕作品结构来设题,一般就从内容上和整篇文章的结构两方面来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5)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对鸟巢“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答案:①鸟巢寄托了年少时与鸟相伴的美好记忆。②离开乡村后,已难见鸟的踪影,内心空落时,鸟巢成为梦中的寄托。③鸟巢引发了我渴望闯荡的锐气。
解析:梳理文章可知本文写了老家的大鸟,鸟巢,又写了公路上看到的鸟巢,这种亲切与家乡有关,与童年记忆有关;还有由鸟巢引发的感想方面回答。
点评:从作者的感情历程来组织答案会更简单而且答案也会更全面,如“年少时”“离开乡村后”两个时期作者对鸟巢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