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6: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挲 (suō) 粗犷(kuàng) B. 安详(xiáng) 言简意骇(ɡāi)
C. 濒危(bīn) 跌宕(dàng)起伏 D. 跻(jī)身 分道扬标(biāo)
答案:C
解析:A婆娑 粗犷(guǎng) B 言简意赅 D 分道扬镳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最基础的知识,平时要注意形近字的辨析,难度不大。
2.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④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⑤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⑥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⑦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⑥⑤⑦②
C.①④⑤⑥⑦②③ D.①⑤⑥④③⑦②
答案:B
解析:②③④⑤⑥⑦都在解释“花儿这样红的原因”,都是对第①句进行的回答,故,第①句放在第一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③④⑤⑥⑦揭示了其物质基础,②③④⑤⑥⑦都是扣住第③句来说的,故第③句放在第二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物质基础便是花青素,所以第④放在第三位;⑥⑤⑦依次说明了细胞液是酸性、碱性、中性时,花青素呈现出的颜色;第②句是对⑥⑤⑦的总结。
点评:对语句的排序,首先需要整体把握语段内容;其次,要搞清楚各句之间的联系。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
B.《敬业与乐业》是演讲词,作者注意语言表达的通俗浅显,让听众容易理解。
C.《陋室铭》《活板》《核舟记》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刘禹锡、宋代的沈括以及清朝的张潮。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标题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先按横向说明的逻辑顺序再按纵向说明的时间顺序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核舟记》作者应是明朝的魏学洢。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
①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②这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③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
④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需要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折射,会分为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光波长短不同------在酸性条件下-----同样,在中性条件下,在碱性条件下”。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意思。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吧!
B.《石榴》选自《丁东草》(《沫若文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C. 人们一边赞叹,一边在心里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D. 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答案:C
解析:C中不是由疑而问,所以不能用问号,应用句号。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好,本题中错误的标点符号比较难判断。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还得与平时的阅读结合起来,只要在阅读多看多体会才能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开过段考总结会后,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充满了信心。
B. 勤劳勇敢的桂林人民,正团结一致把桂林建设成为美丽富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
C. 从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教给了我们一些生物知识。
D. 通过开展“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答案:D
解析:A把能否的“否”字去掉。B 在“繁荣昌盛”后加“的城市”C把“从”“中”二字去掉。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 )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B.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奇怪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C.《泥人张》节选自《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D.在我的身旁还有阳光照着——虽然炙热,但光线已经很暗淡了。
答案:C
解析:C.《泥人张》节选自《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单选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14富于动感的南京青奥会会徽,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如果说会徽亮明的是青奥会的身份,口号则展示了青奥会的愿景,向全世界的青年发出了振奋人心的信息。
B.张碧晨深情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战帕尔哈提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终夺冠。场上响起了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C.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彰显了言出必行的政治品格,营造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衷心赞誉和拥护。
D.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打好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成了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
答案:B
解析:B项的“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句用来指欢呼声,不恰当。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9.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理的本质特征,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主要是由主到次、由内到外。
C.《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原因,从而说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
D.《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一次学术报告的节选。文中主要分析了科技和创新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杨振宁不是生物学家,而是物理学家。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10.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并称“唐
宋八大家”。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并称“韩柳”。
B.《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冈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吴用和杨志的绰号依次是智多星、青面兽。
C.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海燕》是高尔基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文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句中的“高傲”一词在此属于贬义,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答案:D
解析:“‘高傲’一词在此属于贬义,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说法不对,“高傲”一词在语境中是贬义词褒用,含自信之意。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文体常识等要心中有数.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可美国的经济却在持续滑坡。
B.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答案:B
解析:B句中“拮据”是指经济困难生活贫困,不形容心情,故错。
点评: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化就不感兴趣。
B.面对咆哮肆虐的洪水,有谁不愿拿生命再去冒险呢?
C.太阳虽然早已下山,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答案:C
解析:分析各选项。A选项中“学科”包含“数理化”,矛盾。正确的语句是:由于我对于文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化就不感兴趣。B后面的反问句与前面的语义不一致。正确的是:面对咆哮肆虐的洪水,有谁愿拿生命再去冒险呢?D“清脆悦耳的嗓音”不能“时时浮现在眼前”。正确的是: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和萦绕在耳边。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13.下面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唐代、宋代、元代文学的高峰分别是诗、词、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宋词的代表作。
B.《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茶馆》等。
D.冰心,原名谢婉莹,其诗集《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答案:D
解析:A《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C《茶馆》是话剧。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的掌握,做好此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尤其是要注意识记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常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题思想。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幕剧《江村小景》通过一个家庭中兄弟互相残杀的故事,抨击了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C.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通过一位探险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传奇经历,表现了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D. 郭茂倩所著的《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C.“探险者”改为“淘金者”。 D.《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民歌。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15.下边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杨志是罗贯中创作的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
C.《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
答案:B
解析:《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不是罗贯中。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二、名句名篇默写。
16.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语填空)
答案:己所不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本题要注意“己”“勿”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7.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
答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解析:本题要注意“戚”“汲”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8.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有“草”字的完整诗句:
答案:示例:(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解析:本题要注意“渐”“蹄”“酥”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9.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刻画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本题要注意“圆”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0.毕业了,你和好友将天各一方。这时,你会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 ”祝福朋友。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题要注意“晴”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21.
母亲的书
琦君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答案:①“橡皮树”书中夹着外婆绣花的图样;“橡皮树”夹着父亲从北平的来信。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
解析:抓住有关母亲的主要情节,分析各个情节点来概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从 ⑤⑦⑧段可知。
(2)细读第⑦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答案:黄历表现了母亲在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也是母亲在算计着父亲回家的日子(等待父亲回来)。
解析:从“黄历”的用途和母亲的愿望来分析解答。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可看出母亲在算计着父亲回家的日子(等待父亲回来)。
(3)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答案:(运用夸张的手法,手法不扣分)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或者: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的珍惜)
解析:从“以物写人”侧面描写和母亲对此物的感情来分析
点评:赏析句子,首先看句子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如果有,那就围绕修辞手法来分析就可以了。
(4)说说第⑧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答案: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
解析:从不识字的母亲对《本草纲目》的熟悉这个角度来分析。
点评:本小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文章中没有直接可引用的文字信息,全靠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5)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骄傲的感情。
解析:理解母亲生活经验的丰富,理解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分析作答。
点评:本小题难度不大,“博古通今”并非指文化知识,而是指生活阅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