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七单元第3课时22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 统编版四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七单元第3课时22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 统编版四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16:30:46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

www.21cnjy.com
第3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感受韵律

赏析古诗

课堂剧场


拓展作业
任务简介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体会古人重情义、守边疆、尚清廉的高尚品质。理解诗歌中“送别文化”“家国情怀”“托物言志”的文化内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画面。
通过想象画面、对比分析,体会三首古诗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送别的不舍、将士的英勇、梅花的品格)。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伟大的品质”在当代的意义。
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尝试用绘画、配乐朗诵等方式表现古诗的独特韵味。感悟诗人通过意象(如寒雨、冰河、墨梅)传递精神境界的创作手法
情境大任务
历史长河中有无数闪光人物:他们或许身披铠甲,或许平淡普通,他们如炬火照亮黑夜,或如星光点亮平凡。——他们用行动筑起精神丰碑。今天,让我们化身“追光少年”,翻开课本,探寻精神的丰碑,共同策划一场属于我们的“闪光人物长廊”!准备好了吗?出发!”
任务一:学古诗,解码精神之光
学习内容:聚焦《古诗三首》,挖掘诗人和戍边将士的精神追求(如王昌龄的报国壮志、卢纶笔下将士的勇猛)。
学习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赏析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品质,提炼精神符号(如“孤城”“不破不还”)。
任务简介



卢纶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战争场景及塞外风光为题材的诗歌类型。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秦风·无衣》等篇章中已有对战争与戍边的描写。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知识口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著作:《卢户部诗集》。
走进作者
唐朝与吐蕃、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频繁交战,130余次对外战争既带来军事压力,也激发文人对边塞的关注。很多诗人都曾有过在边塞生活的经历,他们把边塞的风光、战士的生活、建功立业的理想、思念故乡的情感等等写在了诗里,留了下来。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故事背景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yàn
随文识字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注意 “隹”
单于
姓单
单独
chán ( )
shàn ( )
dān ( )
古时匈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对于唐朝来说,单于就是他们的敌人。
表示姓氏

认读多音字
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将军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读古诗,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赏析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战争,但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描写刀光剑影的战斗。
诗人用了哪些“隐藏”的线索,让我们感受到将士们的英勇呢?
快从诗句中,找找答案!”
思考讨论
弓刀上落满大雪,说明什么?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性衬托出将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信念
赏析古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守边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
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从这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这两幅图的环境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先写“月黑雁飞高”,再写“大雪满弓刀?”
思考讨论
交流答案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将士们警惕性高、训练有素瞬间察觉敌情。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立即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诗人用(月黑雁飞)反衬(追击厮杀),用(大雪之寒)衬托(杀敌热血)描写了一场月黑风高之夜的追击战,表现了在艰苦战斗环境下,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以景
衬人
主题概括
今天的英雄和古诗中的将士有什么共同点
不畏艰险
保家卫国
无论是古代的‘大雪满弓刀”还是今天的“边疆风雪路”,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里。如果可以和古诗中的将士对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情感共鸣
“哦?一千多年以后的娃娃竟知我等?如今戍边可还有风雪?弓刀可还锋利?”
喂!是唐朝追击单于的将士叔叔吗?我是来自1000多年后的小学生!您知道吗?您写的‘大雪满弓刀’在我们课本里呢!你雪夜追单于的样子真英勇。
时空电话亭
……
……
拓展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对诗中品质的理解。
朗诵家(配乐读诗)
小画家(画诗中最打动你的画面)
评论员(用一句话赞美诗中的人物或精神)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