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课《玉楼春》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②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③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④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整体感知这几句话,是在介绍“迎客松”的所在、特点、得名的原由。语段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穿过、再过、直上玉屏楼、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根据这些标志,②④句相连。①句中的“这”是承接③句的,也是对语段的总结。
点评: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精彩片段,其中“三英”是指关羽、张飞、赵云。
B.《水浒传》中“血溅鸳鸯楼”写的是行者武松怒杀张督监等恶人的故事。
C.《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
D.《西游记》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上天后,放进太乙真人的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
答案:B
解析:抓住各句中信息点,回顾小说内容仔细判断,用反选法,排除错误的项,A错,“三英”为刘备、关羽、张飞,C错,“金玉良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D错,“太乙真人”为“太上老君”,故选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名著体裁、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古老的扬州隐藏了太多的故事,恍惚①huáng hū间,仿佛看到崔颢愁于烟波江上,杜牧醉倒于秦淮酒家,苏东坡把酒静观山间流岚②nán,还有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玉人,仿佛一砖一瓦间都隐藏着牵动心弦③xuán的故事?古老的扬州承载④zài了太多文化的典雅,积淀⑤diàn了太深历史的厚重,闻名遐迩⑥ěr的画舫⑦fǎng,杏花巷,乌篷船,舴艋⑧zhà měng舟……每掀开一页历史,都可以找到扬州的痕迹。多想在烟雨蒙蒙中赤脚走在青石板上,拍遍朱楼的栏杆,望尽东逝的流水,玩赏一树嫣⑨yān然的琼花,洗去一身的浮华。
A. ①④⑥⑦ B. ②⑤⑥⑧ C. ④⑤⑥⑨ D. ③④⑦⑧
答案:C
解析:①应读huǎnghū ②应读lán ③应读xián ⑦应读fǎng ⑧应读zé měng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分辨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是否正确,除了熟知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常识外,对于教材中的每课的“读一读写一写”所录汉字的字形足够重视。
4.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相继去世后,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B.《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住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
C.我国四大名著中大闹天宫、大闯五台山、大闹清风寨的人分别是孙悟空、鲁智深、花荣。
D.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衣锦还乡。
答案:D
解析:“衣锦还乡”的情节与武松无关,所以答案为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名著体裁、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D
解析:D中“天伦之乐”所指对象是家庭成员。
点评: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词语运用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只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用语的规范,做到正确使用,并在运用时注意辨别比较,就一定能突破这一用词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词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词语。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一带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B.“创建文明城,要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交警叔叔认真地说:“这既是文明行为,又是珍爱生命。”
C.它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D.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答案:D
解析:A中结尾句号要用在括号之前;B中说后应用“,”;C中第一个“?”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的意志。
C. 节日的兰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D. 为了孩子们早日正常上学,有关工作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答案:D
解析:D项中“处心积虑”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点评:本考点要求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词语运用是积累运用中的常考点,只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用语的规范,做到正确使用,并在运用时注意辨别比较,就一定能突破这一用词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词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词语。
8.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D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点评: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9.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B.《天净沙 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C.《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作者都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
D.《静夜》的作者是诗人、学者郭沫若,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答案:C
解析:《塞翁失马》应选自《淮南子》。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名著体裁、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对于课本上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可以有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内容,与同学们多交流,同学之间多讲一些里面的故事。这样,不仅提高了读名著的兴趣,做题时还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是( )
A.莫言的《生死疲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B这一番人生态度的改变,恢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崇实务本不尚浮华。
C.一曲马致远的“秋思”,留给世人多少遐想,触动多少敏感的心灵,让人为之沉醉。
D.自己排队埋单,自己端盘找座,就餐坚持“光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家包子铺用餐的消息,不胫而走。
答案:C
解析:C中“秋思”为作品名,应该加“书名号”。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二、填空题。
11.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抒发兴亡之感、寄寓讽喻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解析:本题要注意“寺”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2.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充满理趣、成为千古传诵名句的诗句是 , 。
答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析:本题要注意“杏”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视死如归和赤胆忠心的诗句是 , 。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本题要注意“汗青”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 , 。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本题要注意“莺”“啄”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5.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本题要注意“酥”的写法。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点评: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归类,诗词各种考查大。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
岳阳楼记
汪曾祺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 , "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及,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记》里的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其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因此范记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吕洞宾的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很有点仙气,但我怀疑这是伪造的(清人陈玉垣《岳阳楼》诗有句云:"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他主张岳阳楼上当奉屈左徒为宗主,把楼上的吕洞宾的塑像请出去,我准备投他一票)。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湘行二记》,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的语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文中所缺的句子。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岳阳楼记》中有两句名言,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可以,也符合后面的“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句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此名言学生非常熟悉。本题拟题很好,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名言的识记,而是在阅读中,让学生了解此名言的意义,强化了学生对此名言的印象。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岳阳楼值得一看"的几条理由。(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①介绍岳阳楼的来历,澄清一般人的错误认识 ②岳阳楼结构精美 ③登楼可观赏洞庭湖的美景。 ④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解析:本篇文章较长,概括“岳阳楼值得一看几条理由”,应该大致浏览,不必费时细读,主要是看作者各段写了些什么,然后做一概括。
点评:
(3)文中"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一句该怎样理解?
答案: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意对即可或从其它角度来谈,只要合理也可以)
解析: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理解岳阳楼与洞庭湖的关系,楼的精致和湖的美影相映成趣,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楼与湖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可结合《岳阳楼记》文章的内容和地理知识了解岳阳楼与洞庭洞密不可分的关系,再阅读本文段,对这种关系更有一步的认识,关键是学生是否能表述清楚的问题。
(4)"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你能再举一例来证明这句话吗?
答案: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论证"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即可。如: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的抱负,他的这句话不仅影响了他,也成了许多的年轻人的座右铭。
解析: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个普通的人能够成为百代的师表,一句话能够成为天下人的规范,语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举例要举少有誓言立志终有成就的名人之例。
点评:本题有难度,难在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举例不难。本题虽有难度,但拟题很好,即考查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5)文中所提到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同样,文中提到的洞庭湖、太湖也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中的两个,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写出五大淡水湖的另外三个中任意两个的名称。
答案:鄱阳湖、洪泽湖、巢湖。
解析:“另外三个中任意两个的名称”,要求是很简单的,注意不要写五个,如果多写中有错误,得不偿失。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稍有地理知识便可作答。本题拟题很好,在阅读中结合了地理知识,提醒学生在学习时要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