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7: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
A、女娃到东海游泳,溺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入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死没有返回。
答案:A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游”意为“游泳”,排除BD两项,“溺”意为“溺水而亡”,答案为A。
点评:此类选择题要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句子的意思,重点判断关键字词理解的正误。
2、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由是感激
答案:C
解析:ABD“是”为“这”,C表示强调。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判断“是”的用法,比较判断答案。
3、下面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B.且焉置土石。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善莫大焉。
答案:D
解析:ABC三句中的“焉”都当代词“那里”“哪里”,D句中的“焉”是语气助气。
点评:本题将不同文章中的相同字词放在一起让学生判断,提醒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C.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 是/炎帝之少女
答案:A
解析:A句中“子孙荷担者”是一个短语,为“率”的宾语,朗读时不能停顿。
点评:此类题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其结构和句子成分,根据意义的层次判断朗读节奏,判断正误。一般是在主谓宾之间划开朗读节奏。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C. 告之于帝 女娃游于东海
D. 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
答案: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 A诚心/确实;C向/到;D语气副词,强调质问(反问)的语气/代词,它的B“已”皆为“停”的意思。
点评: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现象,学习时要注意分类识记。
6、《精卫填海》选自 ,此书内容主要是 。
答案:《山海经》|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知识,直接填答即可,书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此类知识课文注释一般都有相关介绍,学习时要有所了解。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实词。
是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白喙
以堙于东海
文首
答案:是:这|溺:淹没在水里||喙:嘴|堙:沉|文:花纹
解析:“是”和“文”的意思古今有所不同,“是”在文言中一般为代词“这”,“文”在文言中有当“纹”的意思。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
是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以堙于东海
答案:的|表示顺连|在
解析:文言中的虚词,有的并没有实义,只是连接语句或协助句子表达意思,如本题中的“而”“以”。
点评: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了解实词意义,还要了解虚词的用法。
9、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其上多柘木
其状如乌
其鸣自詨
答案:发鸠山|鸟|精卫鸟
解析: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判断“其”的指代作用。
点评:文言文中代词较多,其指代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语意来判断。
10、“赤足”现在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意思是 ;“少女”现在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意思是 。
答案:光脚|红色的脚|年少的女孩|小女儿
解析: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据此判断字词语含义,说明今义。
点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较多,学习时要注意分辨,不能望文生义以今义替代古义。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答案: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2)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答案:状像鸟一样,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注意字词的活用和古今异义,如“文”、“赤足”,虚词能译尽量译出来。
点评:文言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学习时要多加强训练。
12、描写精卫外形的句子是 。
答案: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外形”,梳理课文内容,写出句子即可,注意“乌”“喙”不要写错。
点评:此题不难,文章短小,易于梳理,了解文章内容即可作答,学习时要多阅读文章。
13、精卫以前叫 ,变成了鸟的原因是
答案: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梳理内容,写出句子即可,注意“溺”字不要写错。
点评:文言中的句子,含有多个信息点,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14、写女娃变成鸟过程的一句是
答案: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梳理内容,根据题干中的问题写出句子,不要写错字。
点评:此题不难,文章短小,易于梳理,了解文章内容即可作答,学习时要多阅读文章。
二、问题理解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答案: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抓住两个要点“变鸟”“填海”来概括内容即可。
点评:此类概括题旨在要求学生善于把握作品的整个内容。
16、精卫本是娇贵的仙女,后来怎么变成了美丽的鸟的?
答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梳理内容,根据题干中的问题写出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点评:此题不难,旨在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1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它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它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同时也是替人类除害造福。精卫是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的化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解理内容,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是自己本是仙女而溺死于海,以此联想,分析理解精卫人格化的形象意义。
点评: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要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所表达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来理解作答。
18、读了精卫的状貌、叫声、来历的这些描写,你有怎样的感受?最能突出其锲而不舍精神的词是什么?
答案:这些描摹和叙写让人感觉故事仿佛实有其事;其状貌形小美丽,与东海相比更让人敬佩她的勇气;“其鸣自詨”,或是招魂一般让人悲怜,或是自励一般让人振奋;既是炎帝之女又是冤魂所化,自然有了神性,是一种不屈精神的凝聚。最能突出其锲而不舍精神的词是“常”。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找到有关的描写,根据精卫的行为表现来分析,抓住情节中的细节,发挥想像,理解精卫人格化的形象。
点评:阅读神话作品,要有想像力,根据作品中的情节想像情境,理解作品的思想。
19、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答案: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解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精卫的形象所表达的人格化的精神和作品表达的古代人民的愿望来谈感想。
点评:此类开放题旨在让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20、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答案:不畏艰难,不懈努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解析:根据所学的记,了解两作品的内容,分析其中形象的共同点,点明人格化精神品质作答即可。
点评:此题比较阅读,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神话一些特点。
21、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答案: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解析:可以结合学过的《愚公移山》一文来理解,从故事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后人的影响来评价其中的情节或形象。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中国神话的特点,从表达古代人民的愿望来理解其积极的意义,而不能纠结与情节的真实性。
22、本文写精卫的故事,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答案: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在叙述精卫填海过程中插叙了精卫原来的身份和变成鸟的原因即“是炎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一句。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中的情节,按情节中事件发展的前后关系来判断叙述方法。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对叙述方法作一了解,学习时对此类写作方法要注意分析理解。
23、"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①誓鸟:
②冤禽:
③志鸟:
答案:"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解析:根据课文注释或知识积累,了解“精卫”鸟的别称,根据其名即可判断其名字的含义。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习时对与文本内容有关的知识也有所了解。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那四件事?结果如何?(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案:补天的原因: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做的事情: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结果: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案:女娲关爱苍生,有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解析:阅读短文,梳通文字,读懂内容,划分层次,针对第一题题干提示的答点找到有关语句。第二题,从文中女娲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分析其形象特点。
点评:对于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要根据平时学习所得,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和一些常见句式,学习时要多积累多训练。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很大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本文内容上与所学的文言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文言文内容简单,语言简洁,本文内容丰富,有生动的描写。
(2)这段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答案:不是真实的;他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解析:第一题,从情节繁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两者的区别。第二题,根据文中所描写的女娲的行为来分析寄托这一形象之上的古代人民的愿望。
点评:同样是神话故事,叙述的方法不同,本文可作为课内文言文的辅助阅读材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