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夸父追日》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夸父追日》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1 17:3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夸父追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古代一部__________著作,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及民族、物产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
答案:《山海经》|地理|神话传说
《山海经》|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知识,直接填答即可,书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此类知识课文注释一般都有相关介绍,学习时要有所了解。
2、解释加点字词
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入日________________;渴,欲得饮,饮于河、渭_________;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弃其杖,化为邓林____________。
答案:跑|接近|喝|在半途|变成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知识,直接填答即可,书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此类知识课文注释一般都有相关介绍,学习时要有所了解。
3、判断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 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渴而死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解析:首先了解文言文中有哪些词类的活用,再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加点字本来的词性和在句中的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学习时要注意记忆老师的讲解,掌握判断的方法。
4、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 走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河渭不足 河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
答案:跑|行走|黄河|泛指河流
解析:首先了解文言文中有哪些词类的活用,再根据句子内容判断加点字本来的词性和在句中的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学习时要注意记忆老师的讲解,掌握判断的方法。
5、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答案: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夸父感到口渴,想得到水喝。 还未到达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下他的拐杖,化作一片桃林。
解析:首先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句子大致的意思,再判断关键字义的含义,注意词类的活用和古今异义的字词,如“走”“入”“道”等。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学习时要多加训练。
6、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未至, 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答案:夸父|杖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句子的内容,分析句子的成分,即可判断省略的内容。
点评:文言文语言精练,常用省略句式,学习时要了解这一
7.判断下面句子句式。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答案:省略句和倒装句
解析:此句中的“渴”“欲”“饮”前面省略了主语“夸父。”“饮于河、渭”是“于河、渭饮”的倒装。
点评:省略句和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句式,学习时要了解它们的特点,便于理解句子的内容。
8、表现夸父善于奔跑、志向宏大、气魄非凡的语句是:
答案: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内容,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梳理文章,找到有关语句。
点评:对于短小的文言文学习时要背诵,理解每个语句的内容,理解记忆。
9、表现夸父气吞山河的非凡气概和形象的语句是:
答案: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内容,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梳理文章,找到有关语句。
点评:对于短小的文言文学习时要背诵,理解每个语句的内容,理解记忆。
10、表现夸父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答案: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内容,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梳理文章,找到有关语句。
点评:对于短小的文言文学习时要背诵,理解每个语句的内容,理解记忆。
11、《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三个情节点是 、 、 。
答案: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内容,抓住夸父的主要行为活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从“开始”“过程”“结果”三个关键点来概括。
点评:对于故事类的文章,了解其内容,要根据情节的发展过程抓住节点来理解。
12、“邓林”是指 :地名,位置大概今天的 三省交界处。
答案:“桃林”|安徽、河南、湖北
解析:此点评:本题旨在提醒学生要注意阅读课文注释的内容。
二、问题理解
13、《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案:“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杖,化为邓林。”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想象力与神奇性”,梳理文章内容,从丰富“想象力”这一点找到有关语句。
点评: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 “想象丰富” 的特点。
14、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看,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答案: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解析:《夸父追日》此文中国的夸父形象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他“不自量力”。而本题是要求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理解,那就从要从夸父与自然的关系即其与自然斗争这一点来分析。
点评:对古代作品,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理解是重要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5、“夸父逐日”后来常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解析:《夸父追日》此文中国的夸父形象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夸父是勇敢顽强,敢于与自然作斗争的英雄,有的认为他“不自量力”,从两方面来理解“夸父逐日”都可以。
点评:现在的成语有不少来自于古代神话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必须了解成语的来源。
16、《夸父逐日》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答案: 夸父最后没有达到目的,死在路上。而他倒下的地方成为一片桃林,给后人留下一片生机。
解析:根据所这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根据故事结尾内容来理解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要注意答点,“悲壮又辉煌”两点都要答到。
17、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答案: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勇敢追求、 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
解析:本题要求两个方面来理解,积极意义,可从夸父的理想、果敢的行为和他献出生命后的结果来分析;消极方面从文中的“不量力”来分析。
点评:有些古代的神话传说其意义,后人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学习时要多了解,作为参考。
18、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案: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解析:根据所读所记,了解文章内容,先从夸父所想所行来理解夸父的形象,再根据古代神话产生的缘由来理解故事中所寄托的古代人民的愿望。
点评:理解神话传说的思想意义,要结合神话传说的特点来分析。
19、对夸父临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案:这一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表现了夸父那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神话的内涵更加丰富,夸父的形象更加丰满,整个神话也更具有浪漫色彩。
解析:可从这一神话传说的情节内容来分析丰富的想像力和夸父形象的特点,点评这一神话传说给人的阅读感受。
点评: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所学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观感,学习时这方面要多加训练。
20、说说《夸父逐日》的主题。
答案:通过夸父逐日故事,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解析:从故事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和反映的思想两点来概括主题。用“通过……表现了……,反映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点评:神话传话的主题思想要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理解。
21、《夸父逐日》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伟大精神;每个人都应该是逐日的夸父
解析:先要根据故事内容,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理解夸父的精神,即有远大理想,付诸行为,不畏艰难,敢于挑战,从这方面来谈即可。
点评:学习古代神话作品,是要从作品中的形象来汲取思想的营养。
22、为什么会有神话产生?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
解析:根据本单元所学的两篇神话传说,结合所了解的其它神话故事,从神话表达人们的理解和愿望来说明神话产生和神话中形象特点。
点评:本题属于拓展提高题,旨在引导要从古代文化这个高度来理解神话。
23、我国古代神话常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想象、夸张
解析:抓住题干中提示的答点“表现手法”,分析所学的两篇神话作品和所了解的神话故事,即可了解表现手法为“想像”和“夸张”。
点评:本题旨在让学生对神话的特点作一了解,学习时注意体会。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夸父的志向是什么?
答案:“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2)你觉得夸父身上的哪些精神令人佩服?请打上“√”。
①乐于奉献。 ②勇于牺牲。 ③自强不息。 ④。
答案:向往光明
解析:两题的解答,抓住文段中最后几句即可作答。第一题,可以引用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点评:本文中对夸父的形象描写更清晰,可以作为课文的辅读材料。两题都不难,抓住关键语句即可。
2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在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巍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息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林,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了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 从文中看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案: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
(2)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答案:盘古的贡献是伟大的,他为人类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解析:阅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从盘古为人类所做的事情对世界对人类的影响这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理解最后一句的含义。
点评:盘古开天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经典之一,阅读这些故事,要从其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上来理解神话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