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四章 | 波粒二象性
第一、二节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核心素养点击
物理观念 (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初步了解能量子假说和光子假说。
(3)理解掌握光电效应方程。
科学思维 应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体会光电效应和量子化知识对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影响,领会科学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
发射电子
光电子
饱和
截止
遏止
eUc
(3)经典电磁理论解释的困难
①无法解释_____频率的存在。
②无法解释遏止电压只与入射光的______有关,与入射光的_____无关。
2.判一判
(1)任何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 )
(2)金属表面是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弱有关。 ( )
(3)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νc时,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光电子几乎是瞬时发射的。 ( )
截止
频率
强度
×
×
√
3.选一选
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 )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
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
解析: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锌板上有电子逸出,所以锌板带正电,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二、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1.填一填
(1)能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_______的,只能是___的整数倍。
(2)普朗克常量:h=________________。
(3)量子化:物理量__________的现象。
(4)光量子:__________指出,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光量子,后来被称为______。一个光子的能量ε=_____。
不连续
hν
6.63×10-34 J·s
分立取值
爱因斯坦
光子
hν
Ek+W0
逸出功
2.判一判
(1)看似连续的光实际上是由分立的光子组成的。 ( )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 )
3.想一想
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到同一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否相同?
提示:由于同一金属的逸出功相同,而不同频率的光的光子能量不同,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发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不同的。
√
×
×
探究(一) 能量的量子化和光电效应
[问题驱动]
在第二十一届的高交会上,薛定谔计算机的现身让很多人都感到震撼,这是中国第一款数字“量子计算机”,薛定谔量子计算机在量子纠缠和量子测量误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量子这个概念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提示:普朗克。
[重难释解]
1.能量子和量子数
(1)内涵: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E=nε,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n就是量子数。
(2)特点: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即只能从某一状态“飞跃”地过渡到另一状态,而不可能停留在不符合这些能量的任何一个中间状态。
2.能量子的能量公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能量子假说的意义
(1)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普朗克常量h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常量之一,它体现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架起了电磁波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桥梁。
4.光电效应的五组概念
(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①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的能量全部被电子吸收,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
②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小于或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光子的能量即每个光子的能量,其值为ε=hν (ν为光子的频率),其大小由光的频率决定。入射光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入射光的强度等于单位时间内光子能量hν与入射光子数n的乘积。即光强等于nhν。
(4)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
典例1 如图所示为一个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
极限频率为4.5×1014 Hz,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无论用怎样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只要照射足够的时间都能在电路中产生光电流
B.用λ=0.5 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
C.发生光电效应后,增加照射光电管的入射光的频率,电路中的饱和光电流就一定增加
D.发生光电效应后,增加电源电压,电路中的光电流一定增加
[解析] 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无论照射多长时间也不能产生光电流,A错误;根据c=λν,当λ=0.5 μm时,ν=6.0×1014 Hz,大于极限频率,能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流,B正确;饱和光电流和入射光的频率无关,C错误;增加电源电压,光电流不一定增加,D错误。
[答案] B
光电效应规律的应用
(1)入射光的频率相同,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故遏止电压相同。
(2)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值之前,其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饱和值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素养训练]
1.(多选)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用弧光灯照射锌板,验电器
指针张开一个角度,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绿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
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解析:用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发出紫外线),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说明锌板带了电。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锌板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从表面飞出来,锌板中缺少电子,于是带正电荷,选项A、D正确,C错误;绿光不一定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B错误。
答案:AD
2.(多选)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则饱和光电流变大,选项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变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选项B错误,C正确;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
答案:AC
3.激光器是一个特殊的光源,它发出的光便是激光,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是不连续的一道一道的闪光,每道闪光称为一个光脉冲,现有一红宝石激光器,发射功率为1.0×1010 W,所发射的每个光脉冲持续的时间Δt=1.0×10-11 s,波长为793.4 nm,问每列光脉冲的长度L是多少?其中含有光子数n是多少?
答案:3.0×10-3 m 3.99×1017个
探究(二) 光电效应方程及应用
[问题驱动]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
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光
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对光电效应的深入研究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光电效应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
提示:应用光电效应的产品有很多,主要是两个方面: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传感器,使用光电传感器的设备,常见的有:光控路灯、数码照相机、光敏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
[重难释解]
1.对光电效应方程hν=Ek+W0的四点理解
(1)式中的E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某个光电子而言,其离开金属时剩余动能大小可以是0~Ek范围内的任何数值。
(2)光电效应方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方程。
①能量为ε=hν的光子被电子吸收,电子把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动能。
②如果克服吸引力做功最少,为W0,则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动能最大,为Ek,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k=hν-W0。
2.光电效应规律中的两条线索、两个关系
(1)两条线索
(2)两个关系
①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②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典例2 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管的阴极材料为铯(Cs),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实验测得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铯的逸出功为3.0×10-19 J。
(1)铯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是多少?
(2)本次实验的入射光频率是多少?
[答案] (1)4.52×1014 Hz (2)1.06×1015 Hz
[迁移·发散]
上述实验中,若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光电管的阴极形成光电流,那么在下列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
答案:C
[素养训练]
1.(2024·广州高二月考)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
象。用光子能量为2.7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
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点c,发现当电压表的
示数大于或等于1.7 V时,电流表示数为零,则在该实验中( )
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05 eV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 eV
C.若开关S闭合,当触点c向a端滑动时,电流表G示数可能增大
D.若开关S断开,用光子能量为1.00 eV的强光照射,电流表G可能满偏
解析:由题目可知,遏止电压为Uc=1.7 V,故最大初动能为Ek=eUc=1.7 eV,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功为W0=E-Ek=1.05 eV,故A正确;电源电压为反向电压,当触点c向a端滑动时,反向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中电流减小,故C错误;断开开关S,光电管、电流表、滑动变速器构成闭合回路,但光子能量为1.00 eV,小于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1.05 eV,光电效应不会发生,没有光电流,故D错误。
答案:A
2.如图所示,阴极K用极限波长λ0=0.66 μm的金属线制成,用
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K,调整两个极板电压,当
A板电压比阴极高出2.5 V时,光电流达到饱和,电流表示数
为0.64 μA。求:(h=6.63×10-34 J·s)
(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时的最大初动能;
(2)如果把照射阴极绿光的光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的最大初动能。
答案:(1)4.0×1012个 9.6×10-20 J
(2)8.0×1012个 9.6×10-20 J
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选自鲁科版教材课后练习) 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
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轴截距
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试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普朗克常
量和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大小。
[答案] ke -be
二、注重学以致用和思维建模
1.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电磁波的功率P0约为1 400 W/m2。其中包含了各种波长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以可见光部分最强。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认为太阳光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电磁波全部是波长λ0约为600 nm(1 nm=10-9 m)的可见光,每秒至少有5个这样的光子进入人眼才能引起视觉,人眼睛的瞳孔面积约为S0=10 mm2,则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的与太阳相同的恒星与地球的距离R与日地距离r的比值约为(已知光速c=3×108 m/s,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 )
A.9×104 B.9×107
C.9×1010 D.9×1014
答案:B
2.(2024 黑龙江、吉林、辽宁高考)(多选)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是利用X光照射材料表面激发出光电子,并对光电子进行分析的科研仪器。用某一频率的X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逸出了光电子,若增加此X光的强度,则( )
A.该金属的逸出功增大
B.X光的光子能量不变
C.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
D.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多
解析:金属的逸出功是金属本身的特性,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A错误;根据ε=hν可知,X光的光子能量与其强度无关,B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C错误;若增加此X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增多,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多,D正确。
答案:BD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A组—重基础·体现综合
1.当光照射在某种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有电子逸出。如果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频率不变,则( )
A.可能不再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B.单位时间内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数减少
C.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从光入射到光电子逸出的时间间隔延长
解析:选B 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A错误;入射光的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光电流减弱,B正确;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C错误;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并不影响单个光电子的逸出时间,D错误。
2.如图所示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关于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
B.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
C.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光电管所加的正向电压的大小
D.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光照时间
解析:选B 若在光电管中发生了光电效应,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电流的饱和值只与单位时间内发射光电子的数目有关,故B正确,A、C、D错误。
3.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电路。当用强度一定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表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改用红光照射光电管,一定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B.若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图像与横轴交点在黄光照射时的右侧
C.若用频率更高的光照射光电管,则光电管中金属的逸出功变大
D.若照射的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将越大
解析:选D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红光的频率小于黄光的频率,红光照射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但不是一定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知,蓝光的频率大于黄光的频率,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所以反向遏止电压增大,图像与横轴交点在黄光照射时的左侧,故B错误;光电管中金属的逸出功的大小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增加,饱和光电流将越大,故D正确。
4.在两种金属a和b的光电效应实验中,测量反向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子频率ν的关系,下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ν-W0,又Ekm=eUc,解得Uc=ν-,则反向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子频率ν的关系图像是不过原点的直线;对于不同的金属逸出功W0不同,则两图像的斜率相同,截距不同。故D正确。
5.用一束单色光照射A、B两种金属,若照射A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照射B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则( )
A.若增大光照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金属A的逸出功比金属B的逸出功大
C.金属A的截止频率比金属B的截止频率低
D.得到的光电子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为光速
解析:选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mv2=hν-W=hν-hν0,由题意可知金属A的逸出功比金属B的逸出功小,金属A的极限频率比金属B的极限频率低,增大光照强度,单色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得到的光电子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小于光速,故C正确,A、B、D错误。
6.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1∶2∶3。当用a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板时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若改用b光束照射该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 )
A.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
B.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
C.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
D.由于c光束光子能量较小,该金属板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选B 对a、b、c三束光由光电效应方程有:-W=Ek,-W=Ek,由以上两式得=Ek,W=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有:-W=Ek-Ek=Ek,B正确。
7.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 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光速为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
A.2.3×10-18 W B.3.8×10-19 W
C.7.0×10-10 W D.1.2×10-18 W
解析:选A 因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的最小功率P=,式中E=6ε,t=1 s,又ε=hν=h,可解得P= W≈2.3×10-18 W,A正确。
8.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 次 入射光子的能量/eV 相对光强 光电流大小/mA 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V
第一组 123 4.04.04.0 弱中强 294360 0.90.90.9
第二组 456 6.06.06.0 弱中强 274055 2.92.92.9
由表中数据得出的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
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
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
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
解析:选B 由光子的能量E=hν可知,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则入射光子的频率不同,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Ek可求出两组实验的逸出功W均为3.1 eV,故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相同,B错误。由hν=W+Ek,W=3.1 eV,当hν=5.0 eV时,Ek=1.9 eV,C正确。相对光强越强,单位时间内射出的光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形成的光电流越大,D正确。
9.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4.5×10-7 m,问:
(1)紫光光子的能量是多少?
(2)用它照射极限频率为ν0=4.62×1014 Hz的金属钾时能否产生光电效应?
(3)若能产生,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
(h=6.63×10-34 J·s)
解析:(1)紫光光子的能量E=hν=h=4.42×10-19 J。
(2)紫光频率ν==6.67×1014 Hz,
因为ν>ν0,所以能产生光电效应。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m=hν-W=h(ν-ν0)=1.36×10-19 J。
答案:(1)4.42×10-19 J (2)能 (3)1.36×10-19 J
B组—重应用·体现创新
10.(2024·广东深圳高二月考)如图所示,甲图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乙图为在a、b、c三种光照射下得到的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种光的频率各不相同
B.b、c两种光的光强可能相同
C.若b光为绿光,a光可能是紫光
D.图甲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流表的读数可能增大
解析:选D 由光电效应方程及动能定理可得eUc=Ek=hν-W0,b、c两种光的遏止电压相同,故频率相同,a光的遏止电压较小,频率较低,A错误;光的频率不变时,最大光电流与光强成正比,对比题图乙可知,b光较强,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a光频率较低,若b光为绿光,a光不可能是紫光,C错误;题图甲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增大光电管两端电压,且为正向电压,电流表的读数可能增大,但不会超过饱和电流,D正确。
11.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遏止电压Uc。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像中,错误的是( )
解析:选B 当反向电压U与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A正确。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像应为一条不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B错误。当光强I和频率ν一定时,反向电压增大,光电流减小,若反向电压超过遏止电压Uc,则光电流为零,C正确。光电效应发生所需的时间小于10-9 s,D正确。
12.(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两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实验室,用相同频率的单色光分别照射锌板和银板的表面,结果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并记录相关数据。对于这两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Uc不同
B.饱和光电流一定不同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D.分别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种金属之后绘制Uc-ν图像(ν为照射光频率,图乙为其中一个小组绘制的图像),两小组绘制的图像的斜率可能不同
解析:选AC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和eUc=Ekm可知,照射光的频率相同,对于逸出功不同的材料,遏止电压也不同,故A正确;虽然光的频率相同,但光强不确定,所以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数可能相同,即饱和光电流可能相同,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可知,频率相同,逸出功不同,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同,故C正确;因为Uc=-,知图像的斜率为定值,即图像的斜率相同,故D错误。
13.几种金属的逸出功W0见下表:
金属 钨 钙 钠 钾 铷
W0/(×10-19 J) 7.26 5.12 3.66 3.60 3.41
用一束可见光照射上述金属的表面,已知该可见光的波长的范围为4.0×10-7~7.6×10-7 m,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108 m·s-1。
(1)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2)照射哪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1)波长越小,光子频率越大,根据最小波长求出最大的光子能量。由E=hν,ν=,联立得E=h
将λ=4.0×10-7 m代入,
解得E≈4.97×10-19 J。
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可发生光电效应,又极限频率ν0=,则可见光能使钠、钾、铷发生光电效应。
(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km=E-W0,入射光的光子能量E越大,金属的逸出功W0越小,则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越大。根据表格数据知,照射金属铷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将E=4.97×10-19 J和W0=3.41×10-19 J代入,解得Ekm=1.56×10-19 J。
答案:(1)能使钠、钾、铷发生光电效应
(2)铷 1.56×10-19 J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