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2025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2025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3 21: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五单元学情评估
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1.“……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了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  )
A.邹韬奋《生活》 B.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陈独秀《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时期,天津《平民》杂志刊登的《中国女子今后的觉悟和奋斗》指出:“(女子)打破我们以前的奴隶生活,创造以后的人的生活,做我们应做的事情,争我们应享的权利。”该文章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主张自强求富 B.号召变法图强
C.提倡民主平等 D.宣传实业救国
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结果说明(  )
A.学生发挥主力作用 B.思想解放至关重要
C.阶级联合意义巨大 D.五四运动彻底胜利
4.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C.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5.李大钊回到家乡时,有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说:“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  )
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
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 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
6.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________”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________于上海的条件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联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A.护法运动开始 B.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7.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B.对国情的认知逐渐符合实际
C.推翻北洋军阀 D.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8.下面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广东陆丰县农民协会会员减租证。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INCLUDEPICTURE"45单元T8.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45单元T8.TIF" \* MERGEFORMATINET
A.国民革命运动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9.北伐开始后,广东、江西等地的农民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支援北伐军;湖北武汉等地的工人组织罢工配合北伐军攻城;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这反映出(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D.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写道:“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材料中“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指的是(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黄埔军校的创建
C.北洋军阀的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基于这一变化,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迅速(  )
A.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遵义会议 D.进行战略转移
12.由于秋收起义作战失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弃了革命,为此毛泽东曾带领当时的新党员宣读了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体现的精神是(  )
A.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举国同心、尊重科学 D.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1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建立和巩固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C.在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4.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以下路线图(部分)。下列与图中①②③④处对应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8LJ+9.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9.tif" \* MERGEFORMATINET
A.①渡过金沙江 B.②遵义会议
C.③四渡赤水 D.④会宁会师
15.某中学历史社团以“重走长征路·感悟民族魂”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并收集到如下资料,从中能感受到的长征精神是(  )
INCLUDEPICTURE"8LJ+10.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0.tif" \* MERGEFORMATINET 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千米以上,翻越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击败了具有压倒性优势对手的围追堵截;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和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等恶劣自然环境。
A.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B.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大无畏精神
C.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工作纪律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
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
16.(16分)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的《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8年后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发生的变化。(6分)
17.(18分)探寻红色文化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高举起革命的旗帜,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在纠正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同时,接连发动百余次武装起义,并将起义中保留的革命种子传播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特革命道路。这使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国革命获得了重生,迎来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高潮。
——摘编自郑敬斌《1921—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历的磨难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并写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革命新道路的内涵。(6分)
材料二 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会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统一指挥下,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INCLUDEPICTURE"8LJ+1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1.tif" \* MERGEFORMATINET
——摘编自《从遵义会议看党在长征中的领导力》《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品读绘画作品,写出其中所蕴含的红军的革命精神。(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共十年对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磨难与挑战的历史经验。(4分)
18.(21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段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好,“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也好……它们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事件 简介
中共一大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起义失败后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任务”落在“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自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1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答案
1.D 2.C 3.C 4.A 5.A 6.D 7.B 8.A 9.C
10.D 11.B 12.A 13.C 14.D 15.B
16.(1)新变化:由批判封建旧传统转变为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由民主科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由西方转向俄国。原因:学习西方道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
(3)关系: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7.(1)实践活动: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发动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召开古田会议;创建人民革命政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内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若答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亦可给分)
(2)地位: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革命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坚信革命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价值理念;坚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自我革命和锤炼自己。(任答其中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无产阶级拥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2)事件: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观点:中国革命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阐述: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俄国攻打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结论: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革命策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