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单元学情评估
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后面括号里。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历史资料,该资料反映了( )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送奏折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A.日本已经占领东北三省 B.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C.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D.日本军队炮轰中国沈阳城
2.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的原因是( )
A.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红军实现了战略转移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3.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的中心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他评述的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开发表
4.下面漫画《现在,我们一致对外吧》创作于1937年。该作品( )
INCLUDEPICTURE"六七单元卷T4.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六七单元卷T4.TIF" \* MERGEFORMATINET
A.蕴含对西安谈判的期待 B.体现对日寇侵华的谴责
C.表达对团结抗战的支持 D.抒发对消极抗战的不满
5.在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下面的历史人物属于( )
INCLUDEPICTURE"8LJ+1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3.tif" \* MERGEFORMATINET
A.学界代表 B.红军将领 C.华侨领袖 D.抗日英烈
6.抗战开始后,中山大学的广大师生坚持教学、研究、读书,紧密配合抗战,加强抗战教育,普及有关抗战的知识与技能,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贡献。这些做法( )
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B.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 D.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7.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 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
C.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D.封存历史,拒绝战争
8.《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里李宗仁强调( )
A.中国军队人数少装备差 B.中国军队装备比日军好
C.台儿庄大捷的战果辉煌 D.作战士气是取胜的关键
9.在武汉会战中,日军的进攻兵力逐渐捉襟见肘,多次要求调集援兵,几乎抽干了日本国内能调集的一切兵力。占领武汉后,日军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正面进攻。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B.正面战场转入反攻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0.1940年9月22日,《新蜀报》的社论写道:“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D.振奋了全国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这些史实说明,中国战场(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2.中共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说明中共七大( )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是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的标志
C.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D.指出了实现和平建国是当前的任务
13.对于轻易“攻占”延安,蒋介石兴奋异常。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作出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这里的“战略决策”是( )
A.红军会师陕甘宁 B.强渡长江攻占南京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4.广大农民为了保卫土改果实,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更是依靠无数农民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 )
A.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状况 B.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C.提高人民解放军装备水平 D.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据此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A.体现依法治国的原则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谋划新中国建设方略 D.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非选择题(共3小题,55分)
1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8LJ+14.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4.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8LJ+15.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8LJ+15.tif" \* MERGEFORMATINET 1937年8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八路军的基本任务为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在有利条件下进行运动战,使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呈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的八路军的战略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的特点。(8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4分)
1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67单元T17-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67单元T17-1.TIF" \* MERGEFORMATINET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摘自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取得了什么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这个事实,使他们迅速地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从而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而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取得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五十年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3分)
18.(24分)某班学生围绕“探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文化”这一主题,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任务一【解读历史地图】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67单元T18-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67单元T18-1.TIF" \* MERGEFORMATINET 图一 图二
人民的力量有力推动了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及文字分别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场重大战争?请根据文字信息指出这两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6分)
任务二【唱响红色经典】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67单元T18-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课件\\八历全国\\67单元T18-3.TIF" \* MERGEFORMATINET 《团结就是力量》创作于1943年6月。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首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传唱,也成为中国革命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请你列举一例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并说明“团结就是力量”。(6分)
任务三【传承革命精神】
材料三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2021年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选择材料三中提到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内涵。(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人民”“合作”“精神”中选取一个角度,拟定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
1.C 2.A 3.C 4.C 5.D 6.A 7.C
8.D 点拨:根据题干中“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可知,李宗仁认为台儿庄大捷胜利得益于军队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士兵士气高涨,是取胜的关键,D正确。中国军队人数少装备差是我军客观现实,不是李宗仁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中国军队装备比日军好不符合题干“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排除B项;台儿庄大捷的战果辉煌,不是李宗仁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
9.C 10.D 11.D 12.C
13.D 点拨:根据材料中“对于轻易‘攻占’延安……但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形势认识和坚实的依据之上作出的理性判断和正确的战略决策”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后来通过一系列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D正确。
14.D 点拨:根据题干中“踊跃参军,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更是依靠无数农民的小车和扁担,他们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即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保障,D正确。
15.C
16.(1)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战略任务: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特点:主要分布在日军占领区的后方,以及国民党统治区与日军占领区的交界处。
(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最早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最早提出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由此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答其一即可)
17.(1)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原因: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
(2)措施: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此基础上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作用: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言之有理即可)
18.(1)图一:北伐战争;图二:人民解放战争。共同原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心归向,士气高涨。(任意一点即可)
(2)主题思想: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侮。举例及说明: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示例一】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示例二】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示例三】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
【示例四】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示例五】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回答其一即可)
(4)【示例】观点: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论述:北伐战争期间,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很大支持,推动了北伐的进程。革命势力迅速发展,使北洋军阀的统治趋于崩溃,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