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勇气》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勇气》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3: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勇气》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文章的标题叫“勇气”,它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勇气,即: 和 。从文中可看出,作者更看重 。
答案:美国青年的勇气|法国妇女的勇气|后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内容,根据作品中两个重要人物的行为表现来理解“勇气”的含义。
点评:文章标题的含义,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即可。
2、看拼音写汉字。
jū jǐn_______ shòu______带 qiè_______生生
zhuó______陆 shuān______门 qí________长
xī________微 呜yè_______
答案:拘谨|绶|怯|着|闩|颀|熹|咽
解析: 读准拼音,根据词语的积累判断写要填写的文字,注意不写错字,如“谨”不是“勤”,“绶”不是“授”,“怯”不是“劫”,“颀”不是“奇”,“熹”不为“喜”。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绶带 空降 勋章 熹微 寥寥无几
答案:shòu|jiàng|xūn|xī|liáo
解析: 读准拼音,根据词语的积累判断写要填写的文字,注意不写错字,如“谨”不是“勤”,“绶”不是“授”,“怯”不是“劫”,“颀”不是“奇”,“熹”不为“喜”。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隐匿(nì) 骇然(hài) 犒赏(kào) B.迸裂(bèng) 镌刻(juàn) 畸形(qí)
C.恍惚(huǎng) 妒忌(jì) 抽噎(yē) D.棱角(léng) 秀颀(qí) 熹微(xī)
提示: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镌”应读“juān”,“畸”应读“jī”。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走投无路 不记其数 提心掉胆 B.笑容可掬 以身作责 斩钉截铁
C.骇人听闻 力倦神疲 再接再厉 D.滔滔不绝 骄生惯养 孔武有力
答案: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应为“不计其数”“提心吊胆”;B项中应为“以身作则”;D项中应为“娇生惯养”。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6、解释下列词语。
颀长: 悉意:
熹微: 拘谨:
孔武有力: 寥寥可数:
答案:形容修长|全心全意|日光微明|(言语、行为)过于谨慎、拘束|勇武而有力量|形容非常少
解析: 根据知识积累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直接解释词语即可。
点评:掌握常用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中要注意多识记积累。
7、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他是第101空降师——巴顿英雄部队的。
B、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善良而镇定的——开了门。
C、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
D、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
答案:A
解析:A句中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BCD三句破折号的作用是插说。
点评:阅读作品时对一些标点符号的作用要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句子的表达仙鹤。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先将五句话读一遍,大致了解它们的中心意思,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从种了的生长过程来理解句子的顺序:⑤句用拟人法总写种子的生存状况(不顺利),③紧接⑤句写种子对待“不顺利”的态度,④句接着写种子努力的艰难,②写种子坚持努力的结果,①最后种了新的理解。
点评:此类考题,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难,学生掌握不好判断的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判断例句的表达的主要意思以及前后句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句式特点,比如关联词,次序语来判断。
9、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比喻)
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
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
答案:B
解析: B句是鲁迅《藤野先生》中的句子,“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反动文人。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项易于判断。修辞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七八种,要一一了解,注意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认识到使用,掌握修辞方法对写作很有帮助。
10、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①句修改意见: 第②句修改意见:
答案:第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第②句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解析:①句动宾搭配不当,宾语中少“机会”中心词,另,“努力”应放在“争取”之前。②句动宾搭配不当,“能力”与“水平”与“提高”搭配。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病因常是主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错误、语意混杂等,学习里要将这些病句类型了解清楚,答题时以此为依据判断。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意。
11、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 )从社会角度看,( )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 )有可能获得最佳表达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其表达效果同样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 )是言语表达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 只有 才 也 B、因为 只要 就 也
C、因为 只有 才 却 D、但是 只要 就 却
答案:A
解析:阅读文段,了解句子之间的复句关系,判断关联词。
点评:关联词能例句子结构严谨,表达意思准确,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学会使用。
12、指出句中表现德军凶残的动词。
①转眼之间就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②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③一个冲锋队员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
④德国人命令他站在院子里,把他当场枪毙了。
答案:拖、推、打、命令、枪毙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答点“凶残”,根据文中情节了解句子内容找出动词即可。
点评:阅读小说作品,要注意细节描写中词语的作用,根据具体情节仔细体会。
13、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哪种人物描写,并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里。
(1)“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
答案:语言描写
(2)像多数跳伞兵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
答案:外貌描写
(3)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答案:动作描写
解析:首先要了解小说四种描写方法,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判断即可。
点评: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小说重要的
二、问题理解
14、“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在对付的这种人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德国兵不会说法语,无法进行交流。
B、德国兵没想到法国女人会把美国伞兵藏起来。
C、德国兵的嚣张在像法国女人这样勇敢的人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D、德国兵没想到美国伞兵这么聪明,居然第二次藏进法国女人的家里。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情节理解句了的含义,判断答案。根据句子“他们不理解他们所在对付的这种人民”要判断答案为C。
点评:理解作品中的语句的含义,要结合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内容来分析。
15、文中说:“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对此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喜欢听战斗故事。
B、作者狄斯尼是美国人,所以对美国伞兵的遭遇特别关注。
C、“我”被两位主角惊险离奇的遭遇打动了。
D、“我”被法国女人和美国伞兵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情节理解句了的含义,判断答案。根据文中“两位主角”的行为表现,即要判断答案为C,意为为他们的勇气所震撼。
点评:理解作品中的语句的含义,要结合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内容来分析。
16、为什么说法国女人“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对此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法国女人因救助了美国伞兵而被人称颂,她是幸福的。
B、法国女人看到了诺曼底地区的解放,因而是有福气的。
C、法国女人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和平,甘愿为此付出一切,诠释了信仰的真正含义,她是幸福的。
D、法国女人因为自己的“勇气”没有被德国兵杀害,她是“有福气”的。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情节理解句了的含义,判断答案。根据文中“法国女人”的行为表现,了解其精神品质,即要判断答案为C,
点评:理解作品中的语句的含义,要结合作品中具体的情节内容来分析。
17、“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句中加粗的“他们”指谁?“我”又为何会屡次讲这个故事?
答案:美国士兵和法国妇女。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感人,可以借此激励这些战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具体情节理解句了的含义。小说中描写了两个人物,所以“他们”是指“美国士兵和法国妇女”,根据小说的标题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即可理解第二个问题。
点评:理解某个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学习时要注意多阅读思考。
18、“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不是笑容满面”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法国人民在德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过着痛苦的生活。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的时代背景,体会作为被侵略者占领的国家的人心理感受,即可理解这一描写的作用。
点评: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反映其内心的活动,阅读中要注意体会。
19、“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写出了“她”当时的什么心情?
答案:写出了“她”失去丈夫以后悲伤、悲痛的心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的内容,了解文中人物“法国妇女”在战争中的遭遇,即可理解其心情。
点评: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反映其内心的活动,阅读中要注意体会。
20、“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挤”“奔”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挤”写出了窗口很小。“奔”写出伞兵动作很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内容,根据具体情节了解美国伞兵的处境,说明其动作的特点。
点评:对人物动作描写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
21、“哦,当然啦。”刻画出“她”的什么品质?
答案:在生与死面前,为了救那个伞兵,“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表现了“她”为了和平,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内容,根据具体情节了解法国妇女的处境以及面对敌人的态度,说明其精神品质的表现。
点评:人物的语言描写能真切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22、“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那么,“她”信仰的是什么呢?
答案:对和平的信仰,为了捍卫它,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的内容,抓住小说中人物的言行表现理解法国妇女为什么要保护美国士兵,即可解答问题。
点评:此类问题,要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来解答。
23、小说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答案:爱是相互的,爱是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的力量。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中故事的内容,根据小说中法国妇女与美国士兵之间的行为关系来分析他们共同的思想解答本题。
点评:本题涉及到小说的主题,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来理解作品主题。
二、阅读理解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但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1)文段中说“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怎样的“高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为了捍卫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2)将军为何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答案: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的人是幸福的。
解析:第一题,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故事的事件环境,结合文中故事情节,从保卫和平甘愿牺牲自己这个方面来理解“高度”一词的含义。第二题,抓住小说中法国妇女的行为活动,从他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美国士兵完全了自己的使命这一内容来理解她行为的高尚,进而体会“幸福”的含义。
点评:本题涉及到小说的主题,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来理解作品主题。
三、提高训练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健壮的男子上战场,妇女和孩子被留在家中,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2)“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答案:老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他的三个孩子,反复数数是因为想念孩子。
解析:第一题,抓住文中“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一句来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这一社会现实。第二题,根据老妇人的语言“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即可了解她的遭遇。
点评:理解此类问题,要找到文中与问题信息关联的语句,分析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