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4: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作者 , 人
答案:文天祥|南宋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注意“祥”的写法,不要写错成“详”。“南宋”最好不要只写“宋”。
点评:关于作家作品常识学习中要随时记忆,对易混概念要弄清。
2、按要求默写
诗中诗人自叙身世经历的诗句是: ;诗中运用贴切的比喻表达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的诗句是: ;诗中借语音双关,表达作者特殊心境的诗句是: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诗中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是:
;运用双关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当时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句子是: 。
答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根据题中的提示信息,回顾诗歌内容填写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如“逢”“经”“戈”“寥”“絮”“惶”“丹”等。
点评:默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学习中要注意熟读成诵。
3、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辛苦遭逢起一经 遭逢:
答案:遭遇,指被朝廷选拔。
⑵山河破碎风飘絮 风飘絮:
答案: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⑶零丁洋里叹零丁 零丁:
答案:孤苦无依的样子。
⑷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答案:史册
解析:首先要了解诗句的内容,根据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语境义,“遭逢”“风飘絮”“汗青”不能以本义来替代语境义。
点评:学习古诗词,要注意记忆课文注释中的词语,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要注意理解记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汗青”指 。(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指 ,“干戈”泛指 。
答案:儒家经典|史册|赤诚的心|兵器
解析:首先要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所掌握的古代文学的常识判断诗句关键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点评:本题与一般的解释文言词语有所不同,解答时要注意词语本义和其它义的关系。如“干戈”本指“武器”,而在诗中是指“战争”。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②天祥泫然出涕 ③天祥临刑殊从容
答案:①写(书写) ②眼泪(泪水) ③特别(很、十分等)
解析:本题句子出自《文天祥传》,先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对文言文实词的了解,结合句子内容判断字词的含义。
点评:学习古文,要仔细地分析文言中字词的含义,以便理解作品的内容。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答案: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解析:本题句子出自《文天祥传》,先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停顿。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D
解析:D错,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作者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所以“悲愤无奈”的解析是错误的。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要点,与作品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答案:C
解析:C错,“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没有拟人手法,“说”“叹”的主语是作者。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要点,与作品中有关内容和所掌握的有关知识比较,判断正误。
9、最后一句,寄寓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B.表现了对异族入侵的愤慨之情。
C.表明了对君主的效忠,决心杀身成仁。
D.准备牺牲自己,名垂史册。
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所学所所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内容,抓住题干中答点“感情”,比较各选项内容,用反选排除法,本题中AD两项符合最后一句的内容,相比较,A句表述更加全面准确。
点评:此类题,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要点,与作品中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 风飘絮” 形容 , 以 “ 雨打萍 ” 比喻
答案: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解析: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内容,根据题干提示的答点“比喻方法”即可解答。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对诗歌中每个句子要仔细理解。
二、问题理解
11、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诗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直接解释诗句的内容,说明诗句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情感。
点评:学习诗词,对于名句要注意理解记忆。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案: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解析:本题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解释诗句的内容即可。
点评:学习诗词,了解诗句的内容是基本要求。
13、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答案: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解析:首先要了解“颔联”是哪一句,然后判断修辞方法,从比喻的角度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学习诗词,不仅要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对写作方法也要有所了解。
14、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案: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
解析: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在语境中理解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句的关键的字词要注意理解,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15、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
解析:首先要了解“尾联”所指的诗句,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接说明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即可。
点评:古诗“卒章显志”是常见的写作方法,学习中要善于抓住最后一句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16、有的同学把“汗青”写成“汉青”或者“汗清”,请你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答案:汗青:指史册。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竹简先要用火烤,把竹片里的水分烤出来,称为“杀青”或“汗青” 。“汗”是说出水像出汗, “青”指青竹。
解析:根据历史知识,从中国古代书籍的制作材料这方面的知识中了解“汗青”的原义,说明其借指“史书”的原因。
点评:古诗中有丰富的古文化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17、颈联历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请说说这联好在哪里
答案:这一联中惶恐滩对零丁洋,地名对地名。而“惶恐”和“零丁”,又是文天祥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这就使“惶恐滩”和“零丁洋”带上极浓的感彩,用来形容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和心境的巧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解析:首先要了解“颈联”所指的诗句,理解诗句中“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并从写作方法方面作一分析。
点评:“好在哪里”此类问题来可从内容或写作方法方法来考虑,分析后要加以评价。
18、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解析:抓住题干提示的答点“抒情方法”和“内容”来解答,根据所了解的古诗抒情方法来分析诗句,说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古诗中的抒情方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学习中要体会这两种抒情方法的特点。
19、颈联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并翻译第②句。
答案:对偶、比喻;大好河山有如风中柳絮,国事衰微,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飘泊水上,无所依附。
解析:首先了解“颈联”所指诗句,根据诗句内容判断修辞手法,了解诗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直接解释句子的内容。
点评:古诗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学习中要有注意体会修辞手法对表达诗歌思想情感的作用。
20、简述这首诗的特点。
答案:这首诗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把个人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经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的内容,从写作方法即“叙事”与“抒情”的关系这个角度来分析。
点评:诗歌的特点主要是指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要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的坚贞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古诗词中这样的名句有很多。
答案: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坚贞民族气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写出古诗中名句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拓展题,提示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举一反三。
22、.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举二例说明:
答案: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解析:首先要理解“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句的含义,从为报效国家或追求真理不惜牺牲个人生命这个方面来举例。
点评:本题是知识拓展题,提示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联系,举一反三。
23、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诗句中从人的哪种感觉写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③踏花归去马蹄香 ④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①视觉②听觉③嗅觉④视觉
解析:抓住题干中“哪种感觉”来考虑,根据所示诗的内容直接判断即可。
点评:古诗中写景的角度是丰富的,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学习中要注意仔细体会。
三、课文阅读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答案: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意思对即可)
(2)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解析:第一题,抓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和“干戈寥落” 从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形势来了解诗中所暗含的意思,概括事件。第二题,根据全诗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即可了解作者并非“消极悲观”。
点评:古诗中的诗句往往暗含丰富的信息,学习时要注意将诗句内容与有关的作品背景材料结合在一起理解。
四、拓展阅读
2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词中说的“心事”指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答案: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解析:第一题,了解岳飞的事迹,即可填答第一空。本诗运用古诗常用的手法,在诗尾表达心迹,所以最后一句是本诗的主旨。第二题,抓住提干中的答点提示“壮怀能蕴藉”,根据最后一两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思想情感。
点评:古诗中的主旨句,即点明或隐含作者主要思想情感和志向的句子,一般在诗歌的最后,学习中要注意抓住主旨句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