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3 21: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中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单项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1.第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一件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心声的提案;第一次召开专题协商会。这些“第一”成为历史上一个个“高光时刻”,点亮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些“高光时刻”( )
A.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见证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2.中国曾计划用3—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1950年11月 1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经中央同意,确定战争期间财政经济的工作方针是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中央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B.中国尚未取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C.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出兵朝鲜作战
D.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迫切要求
3.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共分6集,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复兴之路。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共和国的诞生 B.农民的新生
C.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中国的新生和巩固
4.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下图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至1954年,全国抽调16万多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工业部门。全国高校1952、1953两届理工科大学生全部提前一年毕业奔赴建设岗位。一批在海外的科学家,先后回到祖国参加建设。与上述现象的出现关系最为密切的史实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的实施 D.抗美援朝战争
6.1954年7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山东惠民专区(今滨州市)15个县同时宣布,原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材料说明( )
A.滨州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滨州开展
C.拨乱反正在滨州胜利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滨州确立
7.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史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
A.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B.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D.1962年,“七千人大会”对经济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8.这一独创性经验,不仅争取到了大多数民族资本家的配合,有利于接受改造,而且能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其“独创性经验”指( )
A.中立富农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包干到户
9.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导致如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10.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中写到: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这篇社论报道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2.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深刻的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例如肖文革、王解放、李援朝、马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肖文革、马跃进、王解放、李援朝 B.王解放、李援朝、马跃进、肖文革
C.马跃进、李援朝、肖文革、王解放 D.李援朝、王解放、马跃进、肖文革
1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袁隆平
14.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D.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15.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②《为实现全中国土地改革而斗争》
③《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④《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6.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下列属于“窗口”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青岛 D.深圳
17.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个梦想”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19.据如表可知,党和政府的做法( )
时间 史实
1978年下半年 中央派出两个代表团,前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考察经济
1978年5月 国务院副总理带领30多人的考察团出访法国、瑞士、联邦德国等欧洲五国
1978年7月 主持召开国务院务虚会,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扩大外贸出囗,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全等
1978年9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改革经经济管理体制问题
A.稳定了局势,揭露了“四人帮”的罪行
B.为改革开放作了充分准备
C.进一步强化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D.开辟了对外开放的新途径
20.对比我国1978—2002年各类性质企业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公有制经济已失去优越性 B.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21.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其中面值10元的银币背面图案(如图)分别为安徽小岗村的禾苗和稻穗,上海浦东标志性建筑及南浦大桥、黄浦江等组合设计,深圳城市建筑、蛇口港、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设计。银币图案选择这些设计元素的理由是它们( )
A.突出中国建设各阶段发展重点 B.诠释中国金融事业国际化进程
C.表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代表改革开放成就的经典
22.历史图片可以反映出党走过的历程。下列四张图片以党代会为主题,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三步走战略 初级阶段
B.良好开端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高质量发展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初级阶段 进入新时代
23.同类史实对比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 下面材料反映两个时期的共同之处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
A.以俄国为师,走俄国的道路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4.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体现了新发展( )
A.创新发展理念 B.协调发展理念 C.共享发展理念 D.绿色发展理念
25.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材料一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激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6分)
材料二: 1953~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5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措施?这项举措有何显著特点?概括这一举措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A下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一个资本家的表白:“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那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没有照抄教条和照搬苏联经验,没有采用暴力乎段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平地消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刘林元《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条非暴力的社会主义革命新路》
材料三A材料中反映了这位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什么态度?根据材料三B材料,概括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4分)
27.(17分)党的历次会议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缩影。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改革……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改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的重大举措。(6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习近平在十九大发表重要讲话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至上 3.坚持理论创新 4.坚持独立自主 5.坚持中国道路
6.坚持胸怀天下 7.坚持开拓创新 8.坚持敢于斗争 9.坚持统一战线 10.坚持自我革命
揭示了
1.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
2.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3.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4.党拥抱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提取信息,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通顺,逻辑清晰。7分)
28.(17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阅读资料卡,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资料卡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历程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49年,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阶段1949-1978年,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以及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阶段1978-2012年,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982年邓小平又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第四阶段2012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 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1978年的187倍。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摘自人民日报“解析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观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恰当横线位置(6分,只填字母)。
A.三大改造 B.一带一路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E.井冈山根据地 F.南方谈话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你参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览设计,请为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选取一件
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展览素材,并分别说明你的理由。(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5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ACDBB 6-10DDBAA 11-15CBCCA 16-20DCABC 21-25DBC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16分)
(1)事件:抗美援朝 (2分)
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4分,答出2点即可)
(2)措施:实行一五计划(2分)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2分,符合题意,答出2点即可)
(3)态度:支持拥护(2分)
特点:非暴力、和平手段;立足国情创新(2分,符合题意,答出1点即可)
27.(17分)
(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一系列措施;设立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又开放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答出2点即可)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科技推动等(4分,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
(3)评分标准
示例:
观点: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立场。
论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人民解放战争,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结论:综上所述,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根本立场,也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28.(17分)
(1)第一阶段:E 第二阶段:AC 第三阶段:DF 第四阶段:B (6分)
(2)示例:(6分)
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理由: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第三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理由:1978年,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分)
(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现代化;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5分,答出2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