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真挚(zhì) 隽永(juàn) 恬淡(tián)
B.绮丽(qí) 睿智(ruì) 磅礴(pánɡ)
C.白鹭(lù) 镶嵌(qiàn) 铿锵(jiān)
D.嗜好(sì) 镜匣(xiá) 琉璃(liú)
【解析】选A。B项中“绮”应读qǐ;C项中“铿”应读kēnɡ;D项中“嗜”应读shì。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缘,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贷之一忽则嫌黑。
改为 , 改为
(2)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弘鹄之鸣而入廖廓。
改为 , 改为
答案:(1)缘 喙 贷 黛 (2)弘 鸿 廖 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 的感受和 的认识。
(2)这种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 匠心。
A.独具 独特 独到 B.独特 独到 独具
C.独到 独特 独具 D.独具 独到 独特
【解析】选B。“独特”与“感受”搭配,形容“感受”的特别;“独到”与“认识”搭配,形容“认识”的与众不同;“独具”应与“匠心”搭配,这是成语的固定搭配。
4.课内阅读。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一文,完成(1)~(5)题。
(1)“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紧扣提示语“‘我’喜欢散文”,结合第1段作答。
答案: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2)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骨子里”的美是内在美,不易被发现,应反复地品味。
答案:“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显示于细心地注意深微的人。
(3)谈谈你对莱辛的话“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的理解,并分析作者引用的意图。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引用名言的理解。莱辛的话是针对好文章的阅读技巧来谈的;作者引用的意图,应结合上下文作答,即第4段关于“白鹭”的评价。
答案:意思说好文章应该耐人寻味,欣赏文学作品不能浮光掠影地粗疏阅读,必须仔细品味,方能进入其艺术境界。作者引用这段话,目的是用来强调《白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唯有深入品味,才能知其“味”。
(4)结合你对文章第2段文字的理解,就你所喜欢的一个作家,补充其相关的材料证明“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家写作风格的理解。先选准作家,结合其写作风格,再补充相关材料。
答案(示例):小说《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体现了鲁迅的深沉冷峻。
(5)读一篇文章,不但要反复品味它的艺术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你读了《白鹭》之后,肯定也会有跟作家晓雪不同的见解,请写在下面。
答: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
答案(示例):这篇散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描绘了白鹭精巧适宜的美。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温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鹰
周 涛
(1)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2)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棱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3)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能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他完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4)后来,天放晴了。
(5)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①》,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6)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7)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8)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粼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
(9)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10)它飞走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11)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______
(A.大朵大朵爆裂 B.朵朵飘浮)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选自《高榻》,原题为“天空”,有删改)
【注】①箴言:规劝告诫的话。
1.文中第(3)段说:“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为什么说“他”被鹰“蒙骗”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原因。
答:
答案:被暴雨凌空击落的鹰的那种可怜相,让他忘了鹰会飞;可是后来鹰还是重新恢复活力,飞进天空。
2.文中第(2)段和第(8)段画线句写了鹰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答案:鹰的翅膀和羽毛,先前是“淋湿”“塌陷”,后来却“粼光闪闪”“凌空扇动”,这样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鹰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鹰的雄姿与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根据上下文,为第(11)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答:
答案:选A项。理由:经过一场暴雨后,天空刚刚放晴,阳光灿烂。“大朵大朵”能表现出云朵层叠的壮美,而“爆裂”更有力度,传神地写出云朵翻涌的状态,烘托出鹰生命力爆发时的张扬和神奇,表现了“他”此时对鹰的敬仰。
4.文中第(5)段《箴言》中的两句话,意味深长,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仔细品读这两句话,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答:
答案:示例一:世界原本比我们所了解的更神奇,更丰富,人类太自以为是。就像文中的“他”,起初捡到鹰时,觉得鹰连老鼠都不如,到后来却发现鹰变得生气勃勃,不经意间给他带来震撼。鹰是“他”观照自己的一面镜子,让“他”明白: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以谦逊的态度去了解自然,敬畏自然,认识世界的丰富和阔大。
示例二:“他”可以称为“真正的人”,“他”看见一只被暴雨击落的鹰就用外衣包起来带回家,表明“他”天生有一颗怜悯之心。后来“他”目睹了鹰从落魄到恢复神力的过程,感受到鹰的生命之美。“他”对鹰的生命力和神奇怀有敬畏之心。鹰给了“他”人生启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一些原以为熟悉的事物,却常常让人感到陌生,而这种“陌生”恰恰是对事物更深入的认识。
示例三:“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这句话其实是“他”的一种自我反省,同时也表明了“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懂了。鹰被暴雨击落后,毫无生气,以致“他”没有意识到鹰的价值。可见“他”起先并不懂。可是,这鹰在天晴后却能自己恢复神力,飞进天空,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仰望之时,“他”已经懂得了鹰,也懂得了人类不能太自以为是。
示例四:畜牲“并不装懂”,就像鹰。困顿时,它就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雨水冲洗它,就任其冲洗;天晴了,它就坦然地在人的面前飞起。“不装懂”,是鹰的生活态度,也应是人的生活态度。也只有“不装懂”,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包括鹰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外的世界。鹰教会我们应该以一种谦卑的态度面对一切。
二、综合运用
5.白鹭独特的美感染了每一位同学,同时也引起同学们对鸟类的关注。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
2 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 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材料三
(1)研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答:
(2)4月1日为世界爱鸟日,在世界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
答案(示例):(1)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多重污染和人类的捕猎,造成了鸟类生命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的后果,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2)倡议: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园。
广告: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鸟类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鸟是大地的精灵,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三、写作练笔
6.【写法借鉴】《白鹭》一文的成功之处在于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白鹭图”。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也来描绘一幅“燕子图”。(50字左右)
答案(示例):燕子识旧主,每年气候一开始转暖,一对燕子就回返我家老厅堂上。小两口叼草梗、衔泥团,协力修造小巢。燕子从来不加设防,陪同主人度日度月,呷呷呷,吱吱吱,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