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说家谈小说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小说家谈小说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7 20:29: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讷讷(nè)    憨憨(hān)    讪讪(xiàn)
B.执拗(ào) 忸怩(niǔ) 虔诚(qián)
C.包扎(zā) 慷慨(kǎi) 害臊(sào)
D.裸露(luǒ) 尴尬(jiǎn) 跌宕(dànɡ)
【解析】选C。A项“讪”应读shàn;B项“拗”应读niù;D项“尴”应读
ɡ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俊逸   安祥    点辍   摇摇摆摆
B.踌躇 棉絮 憎恶 东张西望
C.稚气 掂量 装饰 前后呼应
D.晶莹 膝盖 抱歉 一气贯串
【解析】选A。“祥”应为“详”,“辍”应为“缀”。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新中国64周年华诞早上七点三十分,慷慨激昂的国歌声在泰山之巅回荡。
B.一杯咖啡引起了中国最权威媒体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
C.中央电视台的《寻宝》栏目办得有声有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小明演讲时局促不安,谈吐自如,一点也不紧张。
【解析】选D。“局促不安”形容不自然、不安宁的样子。和下文“谈吐自如,一点也不紧张”矛盾。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盾在文中是抓住小说的两个基本要素来行文的,一是“怎样展开故事”;二是“如何塑造人物”。
B.《百合花》中通讯员枪筒里的那几根树枝,多少削弱了这个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
C.《百合花》开头的背景交代,描绘出一幅与前线的战斗环境不甚协调的气氛,正是为了突出“我”的身份。
D.小说结尾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肩上的那个破洞,把新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新媳妇内心的悲伤,同时也透视了她美丽纯净的灵魂。
【解析】选B。写枪筒里的几根树枝,后来又写到多了一枝野菊花,从侧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情趣,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表现出通讯员热爱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
5.课内阅读。
阅读“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至“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1)依据提示,完成对选文情节的梳理。
  通讯员牺牲→               →新媳妇把新百合花被子献给通讯员→                 
答案: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 赞美通讯员与新媳妇如百合花般的心
(2)文段中说“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新媳妇真的“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吗?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这里写出新媳妇缝破洞的细节,前面是“像”,也就要求答题时要结合全句内容,理解人物当时内心复杂的感情。
答案:新媳妇并不是“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而是沉浸在对通讯员牺牲这一现实的悲痛之中。
(3)选文末段句子“‘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表现了新媳妇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着眼全文,抓住描写新媳妇语言、动作等的语句,然后思考作答。
答案:表现了她善良、质朴、高尚的性格特点。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雅安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6题。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把握能力。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在行文过程中,于第⑨段插入对老人相关情况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属于插叙。
答案:插叙
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记忆:
稀奇: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要先从文中找到“记忆”“稀奇”所在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指出“记忆”“稀奇”的具体所指。
答案:记忆:(1)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2)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
稀奇:(1)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2)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
3.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答:

(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可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体会该句写出了景物、人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2)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中截取关键词句作答。
答案: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事物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从文章线索、与人物的关系、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等角度思考,然后分条概括回答。
答案:(1)贯串全文的线索;(2)引出挑糖担的老人;(3)象征老人的品格;
(4)比喻人生的最好状态;(5)烘托老人的形象。
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赞成第一种看法,可赞成第二种看法,也可认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作答时,先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要做到表述准确,语言流畅。
答案(示例):我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平庸过一生,要活就活得轰轰烈烈。不管做什么事,不能消极等待,而是努力拼搏,去追求,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因为,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综合运用
7.小说是文学盛宴中的一道美味,人物形象又是小说的灵魂。以“走进小说人物”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正在学校开展,请你按照活动计划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1)根据原著,按序号填写相关内容。
人 物 主要性格特点 相关故事情节
孙悟空 A 三打白骨精
武 松 B C
保 尔 坚韧不拔,永不言败 D
(2)上表中人物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是
  。
(3)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点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答:

答案:(1)A.桀骜不驯,勇敢机智 B.行侠仗义,有仇必报 C.醉打蒋门神 D.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坚持写作
(2)示例: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不怕困难、行侠仗义、乐于奉献的精神
(3)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三、写作练笔
8.【写法借鉴】《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抓住《百合花》中最有特色的细节描写来进行分析评论,有理有据。小说评论要善于抓住小说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构思,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说明自己的见解。
【片段仿写】请任选一篇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选取某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孔乙己此时所遭到的摧残的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孔乙己“坐着”用手“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喝一碗酒,这一细节描写又活脱脱地表现出孔乙己好喝成性的习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