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
(2)当其租入 ( )
(3)吾嗣为之十二年 ( )
(4)则久已病矣 ( )
(5)乡邻之生日蹙 ( )
(6)殚其地之出 ( )
(7)以尽吾齿 ( )
(8)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答案:(1)把蛇晾干 (2)抵 (3)继承 (4)困苦不堪 (5)窘迫 (6)用尽
(7)年龄 (8)等待,文中有希望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祖死于是/苛政猛于虎
B.永州之野产异蛇/乡邻之生日蹙
C.貌若甚戚者/更若役
D.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
【解析】选B。A项意思是“在/比”;B项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意思是“好像/你的”;D项意思是“止,治愈/已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
(2)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译文:
(3)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答案:(1)永州的人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2)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呢?
(3)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而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2)叫 嚣 乎 东 西
(3)盖 一 岁 之 犯 死 者 二 焉
答案:(1)而乡邻之生/日蹙
(2)叫嚣乎/东西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中作者提出“更若役,复若赋”,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一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课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解析】选C。蒋氏自述的一段话,主要写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赋重压下“非死则徙”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6.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答案(示例):(1)乡邻“其室十无一焉”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2)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3)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7.课内阅读。
阅读“蒋氏大戚……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D。A项前者“戚”是忧伤的意思,后者“戚”泛指内外亲属;B项前者“出”指(土地上)生产的东西,后者“出”指“出去”;C项前者“而”表修饰,后者“而”表转折;D项“为”都是“做”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译文:
②又安敢毒耶?
译文:
答案:①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它交上去。
②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3)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根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以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根据“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看出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答案: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练能力】
(2013·大连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题。
苏子①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②,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③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节选自《战国策》,有改动)
【注】①苏子:即苏秦,战国时纵横家。②垂沙之事:指垂沙战役,垂沙,地名。③令尹:官职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是以国危”中的“国”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析】选D。D项和例句中的“国”均为“国家”;A项为“国防”;B项为“国都”;C项为“地理形势”。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大 臣 播 王 之 过 于 百 姓 多 赂 诸 侯 以 王 之 地 是 故 退 王 之 所 爱 亦 非 忠 臣 也 。
答案: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译文:
答案:忠臣对于(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来辅佐他。
4.苏子认为“无妒而进贤”难,难在何处?(用原文的话回答)
答:
答案: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
附【译文】
苏秦对楚王说:“仁爱的人,对于人民,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好话去抚慰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孝子对自己的双亲,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钱财去奉养他们;忠臣对于(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来辅佐他。现在大王的宗室、贵戚喜欢毁谤贤能的人,以此作为进身的资本,对臣民加重赋税,使国君被人民怨恨,他们不是忠臣啊;大臣在民众中宣扬国君的错误,用您的土地肆意赠送给诸侯,这和大王的所爱相违背,也不是忠臣。这样下去,国家就会危险……做人臣,最难做到的是,没有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为国君献身倒很容易。像垂沙战役,死的人数以千计。屈居国君之下,也很容易,像从令尹以下,为大王服役的人数以千计。至于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的,却不见一人。所以,英明的国君考察他的臣子,必须了解他们是否有忌妒之心,是否能推荐贤才。贤能的人侍奉国君,也必须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推荐贤才之所以很难,是因为贤能的人被任用,自己就会被废弃,贤能的人地位尊贵,自己就会卑贱。所以,人们难以做到。”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