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考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19: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城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调研语文考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1000万亿个连接,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事实上,几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在指引我们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世界以及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方面,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一定要作出取舍;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比如,只有逻辑能力而没有情感,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人就会十分伤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说到底,阴总是需要阳。
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任意一方缺席,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在整个大脑中协同合作。左脑知道如何控制逻辑能力,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单独使用任一半脑都会十分怪异而荒谬。”也就是说,健康、快乐、成功的生活同时取决于大脑的两个半球。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对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也具有指导意义。有些人更擅长逻辑思考和顺序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律师、会计或工程师;有些人则更擅长全面的、直觉性的非线性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发明家、演员或顾问。而且,这些个人倾向还会影响到家庭、机构或社区的组建。
我们把第一种思维方式称为左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左脑特征,即顺序性、字面性、功能性、文本性和分析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大受欢迎,得到了严肃机构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其典型代表是电脑程序员。我们把另一种称为右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右脑特征,即同步性、隐语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被各个机构和学校所忽略,其典型代表是发明家和护理员。
当然,要想过上满意的生活,建立高效、公平的社会,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简约主义和二元思维依然对我们存在巨大影响,总体而言,人们还是非常偏爱左脑,我们的文化也依然更为重视左脑思维,尽管右脑思维有用,但其作用还是次要的。
然而,情况还在发生变化,也许还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左脑思维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并决定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左脑能力往往经由大学入学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来测评,虽然这一能力仍然必要,但已远远不够。相反,一直以来都被轻视和忽略的右脑能力,即艺术、共情、高瞻远瞩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多地决定谁会“飞黄腾达”,谁将举步维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但这一改变会从根本上给人以启迪。
(摘编自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高芳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脑外形简单、结构复杂,有观点认为大脑的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右半球只是辅助。
B.左右脑各有擅长的领域,左脑擅长顺序推理,右脑擅长整体推理,它们都有可能发挥作用,无优劣之分。
C.右脑并不擅长顺序推理,分析和文字处理,它的独特能力在于可以领会不同的情绪与非语言交流方式。
D.人们若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就会变得冷漠或伤感,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就拥有了更强大的思考能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杰·斯佩里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左脑思维”说,他认为左右脑思维相互独立又协同合作,其中模式识别由右脑负责。
B.“阴总是需要阳”告诉我们,建立高效、公平的社会,让生活更加美好,需要我们同时拥有左、右脑思维。
C.二元思维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时代,以电脑程序员为典型代表的左脑思维广受欢迎,右脑思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D.从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敏锐地察觉到右脑思维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未来也需要更多的“右脑”人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早在“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时期,医师们就认为,与心脏同处一侧的左脑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半脑。
B.中国古代读书和写作都是从右向左的,与国际接轨后改为从左向右,巩固了左脑思维的支配地位。
C.一台电脑的运算能力远高于地球上最敏捷的左脑,但它识别人脸的速度和准确率比不上一个幼童。
D.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的赛事,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领域。
4.这篇文本将深奥的话题论述得浅显易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5.下列文字提到了日益兴起的AI绘画技术。请结合文章和以下文段,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该技术。(6分)
科技进步改变着行业的发展走向,AI绘画日益兴起,AI绘画是指以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或辅助绘画的绘画形式。AI绘画宣告机器向着人类艺术创造的顶峰再下一城,似乎拿捏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审美,但远远无法取代传统画师进行绘画艺术和思想的表达。人类如何平衡AI技术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仍值得不断思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关汉卿(节选)
田 汉
主要人物:
关汉卿——元代大剧作家,又号己斋。
朱帘秀——大都擅演杂剧的著名歌妓。
王和卿——关汉卿的老友。
王著——益州千户。
郝祯——中书省左丞,阿合马的死党。
叶和甫——混在杂剧界的败类。
玉仙楼后台。
关汉卿从绣幕的门帘后面紧张地窥着前台的表演和观客席的情况。后台的管事们和蒙古的卫士们不时走动。
场上正演唱着《窦娥冤》的第四折末段:
魂旦 (唱尾声)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万民除害。
观众席发出喝彩声。有人叫:“与万民除害!”
……
管事和叶和甫引左丞郝祯大模大样地走进来。
郝祯 唔,哪一位是关汉卿呐?
叶和甫 (指关)这位就是。
郝祯 (打量关汉卿)你就是关汉卿?你认识我吗?
叶和甫 左丞郝祯郝大人。
关汉卿 哦,郝——
郝祯 你不是在太医院吗?还会写戏?
关汉卿 写得不好。
郝祯 何必过谦呢。写得不错啊,老太太们都给感动了。哈哈哈。咱们阿合马老大人也看了半场。明儿个还要烦一场,好些地方得请尊驾给修改一下。(向叶和甫)刚才老大人吩咐下来的几个地方都记下来了?
叶和甫 都记下来了。
郝祯 条儿呢?
叶和甫 在这儿哩。
郝祯 (顺手接过交关汉卿)照条儿上记的都给改一改。行吗?
关汉卿 (接过匆匆看了一下)这恐怕不行,把这些全改了,就不成一个戏了。
王和卿也接过去看。
郝祯 本来就不成一个戏嘛。咱们当官的不算,连天地鬼神都骂起来了,还成个戏吗?要不是碍着老太太,老大人早把你们都给抓起来了。还是我——
叶和甫 对,还是郝大人在旁边说好说歹的,老大人才吩咐“叫关汉卿改一改,明晚再演”。
关汉卿 不,不好改。
郝祯 不好改?回答得挺干脆。可是老大人吩咐“不改好,不许演”。
王和卿 汉卿,那就改一改吧。
关汉卿 不行,宁可不演,不好改。
郝祯 瞧你这死心眼儿,你们的孔圣人不也“过则勿惮改”吗?
关汉卿 那是说有过——
郝祯 难道说你还无过?——
何总管拥着朱帘秀抱了好些赏赐回来。
郝祯 (向何总管)老何,你听着!
何总管 (见形势不对)是、是,郝大人。
郝祯 明天还是这个时候。
何总管 是。
郝祯还 是这个圈子,还是这个戏,咱老大人再烦一场,知道吗?
何总管 是,知道了。
郝祯 可是本子得全按改过的唱,条儿已经交给关汉卿了。
关汉卿 (决然地)郝大人,请您上复阿合马大人,说这出戏宁可不再演了,不好改动,照那样改动,面目全非,就不是原来的《窦娥冤》了。
郝祯 哈哈,关汉卿你也够傻的了。你当咱老大人愿意看你原来的《窦娥冤》吗?没有什么说的了。戏是既得改,又得演。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
侍卫们拥着郝祯怫然下场。叶和甫留下。
叶和甫 汉卿,我早说过这戏会有麻烦不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改一改吧。你那些词儿有的就简直刺痛了老大人自己,他有个不生气的?咱们搞戏曲的左不过是“逢场作戏”嘛,马马虎虎修改几条,少说几句,一场天大的风险不就过去了?好,己斋,听听老朋友的话吧。
关汉卿(忍耐不住)你是什么老朋友,你是奸细!
王和卿(怕他失言)汉卿!
叶和甫 瞧,人家好心好意地帮你的忙,你还是这样老脾气。
王和卿 你别说了,汉卿正在火头上。
叶和甫 老大人也正在火头上,那就看谁的火烧掉谁了。再见吧。(原形毕露地下去)
王和卿 (目送)真没想到他会是这样的家伙!
王著走出来,热情地拉着关汉卿的手。
王著 关先生,今天真有幸,不止看了您的好戏,还看了你的为人。您这样爱重自己的戏,用性命保护自己的戏,真叫我们更感动,更爱您。对的,宁可不演,断不能改。再一说,这样的好戏还得大大地演。您到老百姓中间去演,叫好的人一定会更多。是的,我们一定得“为万民除害”,一定不能同滥官污吏善罢甘休。你们多多保重,我告辞了。(跟大家招呼之后昂然地走了)
王和卿 比起来这就算个人,叶和甫只能算个耗子。
朱帘秀 汉卿,那么怎么办呢?
何总管 关先生,没别的,您多受累,今天就照条儿上的给改一改吧,像“官吏们无心正法”什么的,就干脆免了吧。老实说,这些大人老爷们就怕刺痛当官的。
王和卿 您说得对极了。
何总管 关先生,大丈夫能屈能伸,改一改吧?
何总管领管事们同下。
朱帘秀 那么,汉卿、和卿先生,快拿个主意吧。
王和卿 (暂时沉默之后)阿合马在朝势压群僚,多少人倒在他手里,怎么肯轻轻放过咱们?幸而汉卿毕竟是当今名士,他们还不敢轻易动手,再加伯颜老太太又欢喜这个戏,不然,真不堪设想。汉卿很坚决是好的。可是于今戏不改就不能演,人家定了场子,不演也不成。生死祸福就看你们自己决定了。
关汉卿 我已经决定了,宁可不演,断然不改。
王和卿 那怎么能瞒得过这些老奸巨猾?你没有听得郝祯“不改不演,要你们脑袋”吗?
朱帘秀 (想了一下)这么办吧,和卿先生,请您设法让汉卿连夜离开大都。(对关汉卿)汉卿,你走吧。这里的事由我承担,你放心,我宁可不要这颗脑袋,也不让你的戏受一点损失。
关汉卿 那怎么成,不要脑袋就都不要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娥冤》演出时,观众们一同高呼“与万民除害”,表现了该剧的感染力。
B.王著建议关汉卿带《窦娥冤》到老百姓中间去演,这样就能躲开权贵迫害。
C.王和卿担心关汉卿的安危,因此竭力劝说他审慎地考虑时局并修改戏词。
D.关汉卿坚持不改戏词,是对艺术原则的捍卫,也是为了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舞台说明中“蒙古的卫士们不时走动”等细节,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严酷。
B.王著的行为与叶和甫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人在面对权势和正义时的不同态度。
C.选文中关汉卿的台词既有生动的对白,也不乏独白,和《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台词一样。
D.选文既运用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也运用了侧面描写,鲜活而立体地塑造了关汉卿形象。
8.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含有“言外之意”,通过人物语言可以窥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你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4分)
(1)郝祯:(打量关汉卿)你就是关汉卿?你认识我吗?
(2)叶和甫:瞧,人家好心好意地帮你的忙,你还是这样老脾气。
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它有鲜明的文体特点,如时空集中、冲突尖锐。请结合选文就这两点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材料二: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十》)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良从上A击代B出奇计C下马邑D及立E萧相国F所与G从容H言天下事甚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即刘邦,字季,沛县人,曾经做过秦朝的泗水亭长,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后建立西汉政权。
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参乘在右。
C.辞,推辞,与《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中的“辞”意思相同。
D.度,推测、估计,与《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中的“度”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哙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
B.刘邦因秦国宫室豪华,便想留下来住在秦宫,刘邦不听樊哙劝谏,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汉高帝想要封张良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认为自己功劳没那么大而推辞,后被封为留侯。
D.张良得封万户、位居列侯之后,便放弃了人间之事,跟从赤松子云游四方,学道修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14.沛公想留居秦宫,张良是如何劝说沛公“还军霸上”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度过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词人流露出壮志难酬而壮心犹在的复杂情感,沉浸在悲凉,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16.“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的角度和手法多样,其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动态之景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上下两句均使用了叠词来表现乡居生活中祥和安宁的烟火气的句子是:“ , 。”
(3)“猿”虽然生活于人类不常到的地方,却时常被写进古诗文中,用以营造悲凉的气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这是西晋文学家束皙所写《饼赋》中的一段。试想,( 甲 ),烈风阵阵,人们起床以后,又饿又冷,浑身颤抖,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一碗滚烫的汤饼下肚更舒服呢?
汤饼是什么? ① ,就是饼撕碎了泡在汤里,类似今天羊肉泡馍或牛肉罩饼。实则不然。古时所有的面制食品,包括蒸的、煮的、烤的,都称为饼。《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原本叫作“蒸饼”,其制作方法与馒头有不少类似,因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而被改称“炊饼”。汤饼则是在开水里煮熟的面食,即面条或面片。
北魏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九“饼法”里对汤饼制作有详细介绍:把面团揉搓成大拇指粗细,按扁,再以二寸为度,用手一段段掐断,投沸水中,用急火煮熟。 ② ,不过改用刀削而已。
有趣的是,在很久以前,( 乙 )的汤饼却是人们盛暑的时令食品,《荆楚岁时记》所谓“六月伏日进汤饼”是也。伏日进食汤饼的习俗应与古代的伏祭活动有关。古时每年六月和十二月举行祭祀仪式,祈福镶灾,分别叫伏祭和腊祭。《荆楚岁时记》所谓“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就是这个意思。
由汤饼辟恶,后世还进一步发展出了祈福的食俗。如孩子生日吃长命面,老人寿诞吃长寿面。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有《送张盥赴举》诗云:“尔生始悬弧,我作坐上宾。引 举汤饼,祝词天麒麟。”可见, ③ 。当然,(丙)的盛夏吃热面条显然不太舒服。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种宜于夏季食用的“饼”——冷淘。
18.文中加点处的破折号与《雷雨》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中的破折号用法是否相同?请你试分析二者的用法。(4分)
19.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词语。(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与文中提到的“蒸饼”“汤饼”命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烩饼 B.灌饼 C.飞饼 D.酥饼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何为舒适圈?惯常的定义,是指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惯常运作下,过轻松自在的生活。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中,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思进取;而经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让其变得成熟。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舒适圈是不一样的,闲散者觉得喝茶发呆很舒适,拼搏者则觉得工作加班很过瘾,孤僻的人觉得独处是天堂,擅交际者则觉得狂欢是乐园……还有人认为,年轻人选择舒适圈并无过错,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能更好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而贸然跳出舒适圈,则有一定风险。更有人觉得,对于舒适圈的判定,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表面现象与背后本质也许大相径庭。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以“如何看待舒适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邀请你发言,请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望城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调研语文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D【解析】D.“人们若孤立地看待问题,就会变得冷漠或伤感”错误,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只有逻辑能力而没有情感,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人就会十分伤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见“变得冷漠或伤感”是孤立看待问题的其中部分情况,并不能代表孤立看待问题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2.A【解析】A.“他认为左右脑思维相互独立,其中模式识别由右脑负责”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可知,“右脑负责模式识别”并非斯佩里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
3.C【解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右脑思维的崛起及左右脑协同工作的意义。A.B.均肯定左脑思维的作用。D.说明目前我们的文化更加重视左脑思维,但这并非文章的核心观点。
4.①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样的论证方法。如用组建管弦乐队来解释大脑两个半球需要协同合作,以律师、演员等为例具体列举了左右脑思维更擅长的职业,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2分)
②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以拟人的方式突出右脑思维的重要性。(2分)
①AI绘画是让计算机调取已有数据,对人类指令进行处理。类似于人的左脑对文字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以能够进行“绘画”。(2分)
②人类的右脑擅长领会各种情绪,具有语境性和综合性,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作当中,所以AI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思想的表达。(2分)
③左右脑思维作用不同、功能互补,只有协同合作,利用AI技术的同时融入创作者的情感,才能创作出意韵深远的佳作。(2分)
6.D【解析】A.“观众们一同高呼‘与万民除害’”错,文中仅提到“观众席发出喝彩声。有人叫:‘与万民除害!’”,并非“观众们一同高呼‘与万民除害’”。
B.“这样就能躲开权贵迫害”错,王著建议关汉卿到老百姓中间去演,重点是因为“这样的好戏还得大大地演”“叫好的人一定会更多”,是对关汉卿作品的认可和对其坚持正义的支持,而不是“躲开权贵迫害”。
C.“竭力劝说他审慎地考虑时局并修改戏词”错,王和卿虽担心关汉卿的安危,但他说“戏是既得改,又得演。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是基于对形势的判断,并非“竭力劝说”,且他也理解关汉卿的坚持,并非一味劝其改戏。
7.C【解析】C.“不乏独白,和《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台词一样”错,选文中关汉卿的台词主要是与他人的对白,没有独白,而《哈姆莱特》中主人公有大量经典的独白,二者不同。
8.(1)郝祯自恃身份,认为关汉卿理应认识自己,以质问方式给关汉卿下马威,显示权势。(2分)
(2)叶和甫以反话表明权贵是在威胁关汉卿改戏,指责关汉卿不顺应权贵要求。(2分)
9.(1)时空集中:故事主要发生在玉仙楼后台这一个场景,时间围绕《窦娥冤》演出后郝祯等人干涉关汉卿改戏展开,情节紧凑。(3分)
(2)冲突尖锐:关汉卿坚持不改戏词,捍卫艺术原则和对社会黑暗的批判;郝祯等权贵要求关汉卿改戏,以维护自身利益,矛盾冲突尖锐。(3分)
10.BDF【解析】句意: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出奇计攻下马邑,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
“良”是主语,“从上”是状语,“击代”是谓语和宾语,结构完整,B处断开;
“出奇计”的结果是“下马邑”,意思紧密,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
“立萧相国”是动宾结构,F处断开。
11.C【解析】C.错误。推辞/告辞。句意: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像是鱼肉(任人宰割),还告辞什么呢?
12.D【解析】D.“便放弃了人间之事,跟从赤松子云游四方”错误,张良有此想法,但遭到了吕后的干涉,未能如愿,文中有“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
13.(1)(秦王)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举”,尽、全;“刑”,惩罚;“胜”,尽、全。)
(2)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祝项伯健康长寿,结为儿女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为寿”,祝他健康长寿;“结婚”,结为儿女亲家;“具言”,详细说明。)
14.①从秦的角度,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②从自身角度,表明应该俭朴,不能安于享受。(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材料二:
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讲信义的。”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劝我把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可以在秦地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沛公估计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祝项伯健康长寿,结为儿女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把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汉六年,封有功之臣,张良没有过战功,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出奇计攻下马邑,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张良说:“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韩相,等到韩亡,不吝惜万金财产,替韩向强秦报仇,震惊天下,现在凭三寸舌头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想放弃人间的事情,跟赤松子出游。”于是学习道家的学说,想修炼成仙。高帝去世,吕后认为张良是有德之人,便强给他俸禄。说:“人生一世,像白驹过隙,为何使自己这样受苦!”张良没有办法,勉强接受。六年后死,谥号文成侯。到张良死后,儿子张不疑继承侯位。
15.D【解析】D.“沉浸在悲凉、哀婉的情绪中难以自拔”错误。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词中虽有壮志难酬的感慨,但结尾“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表现出豁达和寄托,并非“难以自拔”的悲凉哀婉。选项曲解文意。
16.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3分)
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3分)
17.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易错字:浅、暧、墟、啸。
二者的用法不同。文中的破折号是对前面“饼”的解释说明,而《雷雨》中的破折号则是用来表示语意的转折,因此二者用法不同。
①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
②现在的刀削面做法与之类似
③唐代就出现了这种风俗
(甲)天寒地冻(乙)热气腾腾(丙)骄阳似火
《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原本叫作“蒸饼”,其制作方法与馒头类似,因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而被改称“炊饼”。
22.D【解析】“蒸饼”“汤饼”:是根据制作方法来命名的。
A.“烩饼”:是把饼和其他食材一起烩制,是根据制作方式命名。
B.“灌饼”:是把食材灌到饼里,是根据制作方式命名。
C.“飞饼”:“飞”是形容制作过程中饼的一种操作状态,是根据制作方式命名。
D.“酥饼”:是根据饼的口感(酥)来命名的,与“蒸饼”“汤饼”根据制作方法命名的方式不同。
23.
【立意】(1)勇于跳出舒适圈,做更好的自己;不做“温水之蛙”;青春在打磨中成长,人生在磨练中成熟。
(2)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
(3)身处舒适圈,是遵从内心做出的选择,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选择“跳出舒适圈”要谨慎,不妨在稳定而安全的地方扎根生长,让自己活成一棵树。
(4)表象“舒适”的背后也许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青春的底色还是努力奋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