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4.22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教案+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4.22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教案+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中图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5-13 21:51:5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学习目标1
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
学习目标2
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在网络交流和表达信息时,也要遵守行为规范
学习目标3
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行为规范,杜绝发布和转发不良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在信息社会,网络是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等真实的社交场所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网络空间获取、交流、表达以及发布、传播信息时也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一、获取和鉴别信息
互联网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例如,浏览新闻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找到与学习相关的资料;通过下载软件,可以下载很多学习软件或文档、图片、音视频等。但是网络上也有很多虚假信息如未经考证的生活信息、诈骗信息、谣言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那么如何高效的获取和鉴别信息呢?
情境1: 网络信息有真假(3分钟)
赵宇最近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
如“火腿培根如同砒霜”“豆浆和鸡蛋不能搭配着吃”
“小龙虾是虫,不是虾,其体内积聚了大量铅、镉、铬等
有害重金属,不能吃”等(图4.2.3)。
赵宇对这些消息半信半疑,他想通过正确的查阅途径来鉴别这些新闻的真假。那么他该如何正确地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呢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看法。
一、获取和鉴别信息
同学们汇报归纳得非常好,一般说来,
来自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
业机构官网的信息,相对比较权威、可靠。在获取信息时,要根据信息的分类,访问相应的专业机构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等来获取。例如,要查阅时事新闻,可以访问新华社网站;要查阅天气信息,可以访问国家气象局和各省市气象局的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要查阅地震方面的信息,可以访问国家地震局的网站;要查询学校或升学信息,可以访问教育部、本地教育部门或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图4.2.4)
一、获取和鉴别信息
如果要获取的信息不好分类,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时,则要多加分析和思考,必要时请教老师或家长。“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加以比较和分析,是发现问题和疑点的有效方法。
针对获取到的信息,要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来源渠道,多方对比查证鉴别,也可以向专业人士、权威机构求助,以去伪存真。
实践活动1:查验新闻的真假(8分钟)
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通过以下途径,查验情境1中赵宇获取的食品安全新闻的真假。
1.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官方网站上,查找相关食品研究的文章和报道。
2.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新华网上查找相关新闻报道。
3.到中国食品安全网等专业网站上查找相关研究。
二、交流和表达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已经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人际交流空间,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利用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建立网络聊天群或发送邮件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在交流和表达信息时,要遵守哪些规范呢?
情境2: 网上交流要文明、规范(3分钟)
赵宇很喜欢在论坛中跟网友聊天,看到网友使用“童鞋”“酱紫”“886”等网络语言还有许多搞笑的网络符号,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在聊天时也经常用到。
赵宇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平时会通过邮件与老师沟通班里的工作。有一次,李老师发现他发的邮件没有主题,内容里有很多网络语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面对以上情境,我们同学们怎么看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二、交流和表达信息
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在网上交流时,要使用文明语言。
只和有礼貌的人交流,如果对方言语粗鲁,不尊重人,要及时终止交流(图4.2.5)。
争论问题时,要以理服人,不能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或攻击对方。
目前,很多人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网络语言虽然比较简洁、生动,但是不够严谨,与我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有一定的差距。在网络交流时,要少用、不用网络语言,多使用文明规范词语。对于一些网络用语,要根据场合谨慎使用。例如,给老师发送邮件、书写书面报告、展示演示文稿、发表公告等,都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二、交流和表达信息
在书写电子邮件时,要写清楚邮件的主题,
便于收件人识别(图4.26)。撰写内容时,应遵
照普通信件或公文所用的格式和规则,邮件的正文要清晰、简洁,不要长篇大论,用语要文明礼貌,以示对收件人的尊重。如果邮件带有附件(如照片、作业、文档等),发送前一定要同时上传,还要在正文中对附件内容加以说明,以免收件人忽略、忘收或漏收。
实践活动2:制订班级网络交流群的群规(5分钟)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老师知道我们班级也建立了网络交流群。可是,经常有同学在交流群里毫无目的地聊天,在浪费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扰乱了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怎样规范这个班级群呢?
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为自己班级的网络交流群制订群规。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组间进行互评。
三、发布和转发信息
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随时随地通过论坛、抖音、快手、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转发和评论信息。可以说,每个会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是自媒体的发布者与参与者,“个个都是通讯员,人人皆为传播者”。网络是一个公共场所,不属于个人。个人发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转发、每一条评论,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构筑文明网络环境、和谐社会的基石。那么同学们发布和转发信息要注意些什么呢?
情境3: 转发信息勿随意(3分钟)
一天放学后,晓君和同学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了,于是停下了脚步。这时,斑马线中间,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正缓慢地过马路,周围还有好几个同校的学生。同学以为他们在闯红灯,想拍下来进行曝光。晓君发现,这些同学是故意放慢脚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车辆等候老人过马路。他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拿手机拍下了这个场面。
晓君回家后把照片发到了学校群里,并配有文字描述。同学们都被这则消息感动了!
看到这你有什么启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看法。
三、发布和转发信息
同学们一致认为:上面案例提醒我们,没弄清事实之前不应乱发信息,弄清楚事实后,发现反映的是好人好事,大家看到后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情,这样的事情值得我们弘扬。
但在发布和转发信息时,一定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礼仪、道德准则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不能随意发布和转发虚假信息,坚决不能造谣,我们每个人应该为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发布和转发信息
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发布正面、积极向上、利于学习、
健康有益的信息,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例如,可以在
班级群里发布一些解题启示、学习资料和同学分享(图4.2.8);发
布一些感人事迹,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烦恼或疑惑,让群里的同学帮你排忧解难、共同分担。
看到宣传善良、美好、正义的信息,或者内容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信息,或者宣传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可以适当转发。例如,身边的好人好事、社区干净美丽的环境、邻居的友好往来,都可以发送给朋友,共同感受身边的温情和美好。
三、发布和转发信息
不转发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信息;不转发未经证实的恐怖袭击、地震、爆炸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信息;不转发工作人员或者社会正义人士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图片,以免被犯罪嫌疑人报复;不转营销类内容以及诈骗类链接,以免亲人和朋友上当受骗。
不转发广告类和哗众取宠类信息。例如,有的信息会以“这个一定要转发”“快看呀,不看后悔”“出大事了”“震惊内幕”等为标题,企图在人们中间造成恐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对这类信息,一定不要随意转发。
要吸收、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对看到、听到的信息要动脑筋思考,不盲目从众、跟风,从自我做起,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三、发布和转发信息
本课小结: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
B.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信息
C.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时,要讲究礼貌
D.利用自身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不能算违法
2.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小明想通过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他通过网络获取了一些捐款账号,可信度较高的是( )。
A.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布的账号
B.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公布的账号
C.网友通过QQ发布的账号
D.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中的账号
练习提升:
练习提升:
3.蹭网指的是通过非正规途径,利用自己设备中的无线网卡连接到他人无线路由器上网的-种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朋友家做客,通过输入WIFI密码连接朋友家的网络是一种蹭网行为
B.蹭网是一种经济的上网方式,应该提倡和推广
C.蹭网是一种盗窃他人通信线路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盗窃罪
D.蹭网是一种安全的上网方式,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也不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4.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下列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是( )。
A.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B.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
C.使用微信聊天时,对网友反唇相讥,任意谩骂
D.制作计算机病毒,在网站上大肆传播
5.若你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你的银行卡被盗用,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银行卡没有丢失,不予理睬
B.在银行ATM机上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C.拨打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予以确认
D.登录网上银行并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6.下列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开展网络协作学习
B.在论坛上友好交流
C.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D.随意发布朋友隐私
练习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秋季)
课题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出版社:人教/中图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 2. 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在网络上交流和表达信息时,也要遵守行为规范(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3.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行为规范,杜绝发布和转发不良信息(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在网络上交流和表达信息时,也要遵守行为规范(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难点: 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检测性评价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2分钟): 在信息社会,网络是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我们不仅要在学校等真实的社交场所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网络空间获取、交流、表达以及发布、传播信息时也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互联网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例如,浏览新闻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快速找到与学习相关的资料;通过下载软件,可以下载很多学习软件或文档、图片、音视频等。但是网络上也有很多虚假信息如未经考证的生活信息、诈骗信息、谣言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那么如何高效的获取和鉴别信息呢? 【学习任务一】(15分钟) 情境1讨论分析: 赵宇最近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如“火腿培根如同砒霜”“豆浆和鸡蛋不能搭配着吃”“小龙虾是虫,不是虾,其体内积聚了大量铅、镉、铬等有害重金属,不能吃”等。 赵宇对这些消息半信半疑,他想通过正确的查阅途径来鉴别这些新闻的真假。那么他该如何正确地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呢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看法。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汇报归纳得非常好,一般说来,来自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业机构官网的信息,相对比较权威、可靠。在获取信息时,要根据信息的分类,访问相应的专业机构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等来获取。例如,要查阅时事新闻,可以访问新华社网站;要查阅天气信息,可以访问国家气象局和各省市气象局的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要查阅地震方面的信息,可以访问国家地震局的网站;要查询学校或升学信息,可以访问教育部、本地教育部门或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 如果要获取的信息不好分类,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时,则要多加分析和思考,必要时请教老师或家长。“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加以比较和分析,是发现问题和疑点的有效方法。针对获取到的信息,要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来源渠道,多方对比查证鉴别,也可以向专业人士、权威机构求助,以去伪存真。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通过以下途径,查验情境1中赵宇获取的食品安全新闻的真假。 1.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官方网站上,查找相关食品研究的文章和报道。 2.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新华网上查找相关新闻报道。 3.到中国食品安全网等专业网站上查找相关研究。 学生活动:开始实践…… 教师小结学习任务一: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同学们已经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完成学习目标一) 【学习任务二】(13分钟)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人际交流空间,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利用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建立网络聊天群或发送邮件进行沟通。那么我们在交流和表达信息时,要遵守哪些规范呢? 情境2讨论分析: 赵宇很喜欢在论坛中跟网友聊天,看到网友使用“童鞋”“酱紫”“886”等网络语言还有许多搞笑的网络符号,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在聊天时也经常用到。 赵宇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平时会通过邮件与老师沟通班里的工作。有一次,李老师发现他发的邮件没有主题,内容里有很多网络语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面对以上情境,我们同学们怎么看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在网上交流时,要使用文明语言。只和有礼貌的人交流,如果对方言语粗鲁,不尊重人,要及时终止交流(图4.2.5)。争论问题时,要以理服人,不能使用不文明语言辱骂或攻击对方。目前,很多人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网络语言虽然比较简洁、生动,但是不够严谨,与我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有一定的差距。在网络交流时,要少用、不用网络语言,多使用文明规范词语。对于一些网络用语,要根据场合谨慎使用。例如,给老师发送邮件、书写书面报告、展示演示文稿、发表公告等,都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在书写电子邮件时,要写清楚邮件的主题,便于收件人识别(图4.26)。撰写内容时,应遵照普通信件或公文所用的格式和规则,邮件的正文要清晰、简洁,不要长篇大论,用语要文明礼貌,以示对收件人的尊重。如果邮件带有附件(如照片、作业、文档等),发送前一定要同时上传,还要在正文中对附件内容加以说明,以免收件人忽略、忘收或漏收。 实践活动: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老师知道我们班级也建立了网络交流群。可是,经常有同学在交流群里毫无目的地聊天,在浪费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扰乱了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怎样规范这个班级群呢? 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为自己班级的网络交流群制订群规。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学习任务二: 刚才各小组同学们都集思广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商议制定了班级群规,考虑的非常细致,周到。(完成学习目标二) 【学习任务三】(9分钟) 我们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随时随地通过论坛、抖音、快手、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转发和评论信息。可以说,每个会使用互联网的用户都是自媒体的发布者与参与者,“个个都是通讯员,人人皆为传播者”。但是,要注意的是,网络是一个公共场所,不属于个人。个人发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转发、每一条评论,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构筑文明网络环境、和谐社会的基石。那么同学们发布和转发信息要注意些什么呢? 情境3讨论分析: 一天放学后,晓君和同学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了,于是停下了脚步。这时,斑马线中间,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正缓慢地过马路,周围还有好几个同校的学生。同学以为他们在闯红灯,想拍下来进行曝光。晓君发现,这些同学是故意放慢脚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车辆等候老人过马路。 他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拿手机拍下了这个场面。 晓君回家后把照片发到了学校群里,并配有文字描述。同学们都被这则消息感动了! 看到这你有什么启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看法。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学习任务三:同学们一致认为:上面案例提醒我们,没弄清事实之前不应乱发信息,弄清楚事实后,发现反映的是好人好事,大家看到后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情,这样的事情值得我们弘扬。 但在发布和转发信息时,一定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礼仪、道德准则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不能随意发布和转发虚假信息,坚决不能造谣,我们每个人应该为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发布正面、积极向上、利于学习、健康有益的信息,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例如,可以在班级群里发布一些解题启示、学习资料和同学分享(图4.2.8);发布一些感人事迹,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烦恼或疑惑,让群里的同学帮你排忧解难、共同分担。 看到宣传善良、美好、正义的信息,或者内容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信息,或者宣传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可以适当转发。例如,身边的好人好事、社区干净美丽的环境、邻居的友好往来,都可以发送给朋友,共同感受身边的温情和美好。 不转发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信息;不转发未经证实的恐怖袭击、地震、爆炸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信息;不转发工作人员或者社会正义人士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图片,以免被犯罪嫌疑人报复;不转发广告、营销类内容以及诈骗类链接,以免亲人和朋友上当受骗。 不转发广告类和哗众取宠类信息。例如,有的信息会以“这个一定要转发”“快看呀,不看后悔”“出大事了”“震惊内幕”等为标题,企图在人们中间造成恐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对这类信息,一定不要随意转发。 要吸收、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对看到、听到的信息要动脑筋思考,不盲目从众、跟风,从自我做起,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完成学习目标三) 总结(2分钟):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哪些呢?
评价练习:(4分钟)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 B.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信息 C.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时,要讲究礼貌 D.利用自身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不能算违法 2.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小明想通过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他通过网络获取了一些捐款账号,可信度较高的是( )。 A.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布的账号 B.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公布的账号 C.网友通过QQ发布的账号 D.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中的账号 3.蹭网指的是通过非正规途径,利用自己设备中的无线网卡连接到他人无线路由器上网的-种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朋友家做客,通过输入WIFI密码连接朋友家的网络是一种蹭网行为 B.蹭网是一种经济的上网方式,应该提倡和推广 C.蹭网是一种盗窃他人通信线路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盗窃罪 D.蹭网是一种安全的上网方式,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也不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4.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下列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是( )。 A.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B.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 C.使用微信聊天时,对网友反唇相讥,任意谩骂 D.制作计算机病毒,在网站上大肆传播 5.若你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你的银行卡被盗用,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银行卡没有丢失,不予理睬 B.在银行ATM机上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C.拨打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予以确认 D.登录网上银行并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6.下列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开展网络协作学习 B.在论坛上友好交流 C.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D.随意发布朋友隐私 教学反思: 1.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检测是一致的,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检测性评价,能清晰判断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 2.探究过程、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结果都是开放的,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备课,积累大量的资料,对于课中学生的表现有全面的预测,才能真正体现立足实践、注重创新的学科特点。 3.存在的不足: 对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不足。在回看课堂实录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很多思路和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我没有更热烈地鼓励。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个人信息安全行为规范
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出版社:人教/中图出版社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熟悉信息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鉴别信息 2. 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在网络交流和表达信息时,也要遵守行为规范规范 3.通过情境分析小组讨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行为规范,杜绝发布和转发不良信息
课前学习任务
通过网络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了解文明上网,文明交流等细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情境1讨论分析: 赵宇最近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如“火腿培根如同砒霜”“豆浆和鸡蛋不能搭配着吃”“小龙虾是虫,不是虾,其体内积聚了大量铅、镉、铬等有害重金属,不能吃”等。 赵宇对这些消息半信半疑,他想通过正确的查阅途径来鉴别这些新闻的真假。那么他该如何正确地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呢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看法: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和小组成员一起,通过以下途径,查验情境1中赵宇获取的食品安全新闻的真假。 1.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官方网站上,查找相关食品研究的文章和报道。 2.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新华网上查找相关新闻报道。 3.到中国食品安全网等专业网站上查找相关研究。
【学习任务二】 情境2讨论分析: 赵宇很喜欢在论坛中跟网友聊天,看到网友使用“童鞋”“酱紫”“886”等网络语言还有许多搞笑的网络符号,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在聊天时也经常用到。 赵宇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平时会通过邮件与老师沟通班里的工作。有一次,李老师发现他发的邮件没有主题,内容里有很多网络语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面对以上情境,我们同学们怎么看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实践活动: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老师知道我们班级也建立了网络交流群。可是,经常有同学在交流群里毫无目的地聊天,在浪费自己时间的同时,也扰乱了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应该怎样规范这个班级群呢? 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为自己班级的网络交流群制订群规。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组间进行互评。 【学习任务三】 情境3讨论分析: 一天放学后,晓君和同学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了,于是停下了脚步。这时,斑马线中间,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正缓慢地过马路,周围还有好几个同校的学生。同学以为他们在闯红灯,想拍下来进行曝光。晓君发现,这些同学是故意放慢脚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车辆等候老人过马路。 他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拿手机拍下了这个场面。 晓君回家后把照片发到了学校群里,并配有文字描述。同学们都被这则消息感动了! 看到这你有什么启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会儿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看法: 练习提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 B.不传递虚假信息,不传播不健康信息 C.青少年使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时,要讲究礼貌 D.利用自身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不能算违法 2.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小明想通过捐款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他通过网络获取了一些捐款账号,可信度较高的是( )。 A.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发布的账号 B.在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公布的账号 C.网友通过QQ发布的账号 D.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中的账号 3.蹭网指的是通过非正规途径,利用自己设备中的无线网卡连接到他人无线路由器上网的-种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朋友家做客,通过输入WIFI密码连接朋友家的网络是一种蹭网行为 B.蹭网是一种经济的上网方式,应该提倡和推广 C.蹭网是一种盗窃他人通信线路的行为,有可能构成盗窃罪 D.蹭网是一种安全的上网方式,不会泄露个人隐私,也不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4.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下列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是( )。 A.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B.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 C.使用微信聊天时,对网友反唇相讥,任意谩骂 D.制作计算机病毒,在网站上大肆传播 5.若你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你的银行卡被盗用,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银行卡没有丢失,不予理睬 B.在银行ATM机上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C.拨打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予以确认 D.登录网上银行并按照对方的指导进行操作 6.下列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开展网络协作学习 B.在论坛上友好交流 C.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D.随意发布朋友隐私
推荐的学习资源
上网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仔细阅读,熟悉国家、机构和个 人在网络安全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