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8、文言文二则
一、基础达标。
1、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个孩子虽家境 pín kùn( ),但 qín fèn( )好学、bó lǎn ( )群书,向老师请教时十分 gōng jìng( )。他每féng( )无钱买灯烛时,夜晚便学古人náng yíng yè d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恭恭敬敬(gōng) 勤奋(qín) B.萤火虫(yíng) 搏学(bó)
C.心不在焉(yān) 相缝(féng) D.囊中羞涩(láng) 士卒(zú)
3、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家贫不常得油。( )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勤:①做事尽力,不偷懒;②按规定时间上班的工作;③次数多,经常。
(1)这两家人是多年的邻居,所以来往很勤。( )
(2)经过数年的勤学苦练,哥哥终于在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
(3)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 )
(4)为确保全市中小学安全、顺利开学,市公安局交警支队52个交通民警护学岗全部上岗执勤。( )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下列成语与人物故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不释卷——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勤勉读书。
B.程门立雪——杨时和游酢在风雪中侍立于程颐门前求学。
C.悬梁刺股——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
D.凿壁偷光——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二、灵活运用。
7、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翻译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B.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C.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D.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8、下列诗句不是关于勤奋好学的一项是( )。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衔接恰当的是( )。
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 ,这一定能在深层次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A.让自己的知识不断地积累 B.使阅读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C.把阅读当作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去做 D.把阅读当作每天首要生命内容
10、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勤奋读书的故事。
B.《囊萤夜读》给我们的启示:晚上读书比白天读书效果好。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D.《铁杵成针》是关于李白的传说,讲了他遇到老媪磨针受启发的故事
三、碰撞书本。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囊萤夜读》中,列举事例说明车胤读书勤奋的句子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2)《铁杵成针》中的磨针溪位于 。李白经过这条小溪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在 ,于是就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回答:“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到她的话会想:
。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下面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2)画“ ”句子中,“方”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根据文中的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14、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补全空缺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文段一: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
文段二: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①,于②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③长,笃④志好学。母年老,躬耕⑤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顾欢勤学》
【注释】①受业:从师学习。②于:在。③及:等到。④笃:坚定。⑤躬耕:亲治农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胤恭勤不倦
于舍壁后倚听
无遗亡者
(2)画线句的意思是 。
(3)假如古人要建一个“勤学群”,看看谁能加入群聊呢!
①请结合文章,把车胤和顾欢的入群申请书填写完整。(可用原文填写)
②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不适合加入这个“勤学群”的是( )。
A.悬梁刺股 B.凿壁偷光 C.手不释卷 D.画龙点睛
(4)有人认为科技发达了,这两个故事过时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15、小古文阅读(一)。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头至屋梁以自 课①。常闭户②,号为“闭户先生”。后为当世大儒③。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注释 ① 自课:自己督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②闭户:指关门读书,不受外界事务干扰。 ③儒: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晨夕不休( )
及至眠睡疲寝( )
(2)阅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悬 头 至 屋 梁 以 自课
①用“/”给上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②翻译上面的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3)孙敬为了让自己读书时不受外界干扰,使用的方法是( )。
A.悬头 B.自课 C.闭户 D.寤寐
(4)下列成语故事中包含了《孙敬悬梁》的故事的一项是( )。
A.命悬一线 B.囊萤映雪 C.夜不闭户 D.悬梁刺股
(5)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敬是一个 的人。
16、小古文阅读(二)。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④。秦青弗⑤止,饯于郊衢⑥,抚节⑦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⑧行云。薛谭乃谢求反⑨,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于:向。③穷:尽,完。④遂辞归:于是告辞回家。辞,告辞。⑤弗:没有。⑥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⑦抚节:打着节拍。⑧遏:使……停止。⑨反:同“返”,返回。
(1)解释加点字。
秦青弗止。( )
薛谭乃谢求反。( )
(2)理解小古文,用自己的话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3)用“ ”画出能体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的语句。
(4)发挥想象,写一写当薛谭听到秦青的歌声后,他会怎么想呢
(5)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浅尝辄止。
B.勤奋好学,不畏艰苦,才能学有所成。
五、拓展延伸。
17、根据典故,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 )七步成诗 ( )精忠报国
( )大摆空城计 ( )指鹿为马。
18、四年级(1)班计划将《铁杵成针》改编成课本剧,请你参与编剧。
(1)用“/”断句并翻译句子。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请你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将“老媪磨杵”的场景写具体。
(3)请你运用恰当的比喻句,描写场景“李白读书”,注意写出对人物的赞赏。
参考答案
1、贫困 勤奋 博览 恭敬 逢 囊萤夜读
2、A
3、贫穷 放弃 被……感动
4、③①①②
5、B
6、C
7、C
8、C
9、C
10、B
11、(1)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2)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3)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12、(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2)象耳下 磨铁杵 她有把铁杵磨成针的意志,我为什么不能回去完成我的学业呢
13、(1)C
(2)正在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看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3)地点:磨针溪
人物:李白
老妇人
老妇人做的事情:磨铁棒
李白与老妇人交谈后的做法:还卒业
(4)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14、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1)肃敬勤勉 倚靠 遗漏
(2)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
(3)示例:贫穷 萤火照书 于舍壁后倚听;夜则燃糠自照 D
(4)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再用囊萤、燃糠的方法来照明,也不再通过站在墙外听课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但这类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所以这两个故事并不过时。
15、(1)休息 睡觉
(2)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另一头绑在房梁上来自己督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3)C (4)D
(5)勤奋好学
16、(1)阻止 道歉
(2)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认为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而是在践行时,自己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薛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秦青道歉,回来继续学习。
(3)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老师的歌声真是太好听了,他的歌唱技艺真是高超极了。我不该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我要向老师道歉,回去跟着老师好好学习歌唱技艺。
(5)A
17、曹植 岳飞 诸葛亮 赵高
18、(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
(2)老婆婆走到溪边,蹲下身子着腰,来回磨着一根铁杵。
(3)李白捧着书本认真学习,就像一座雷打不动大山,不受任何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