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4: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黑的生字注音
雍 容 坚韧 镭 羞怯
心不在焉 惊骇 诧 异 喧嚣
答案:yōng|rèn|léi|qiè|yān|hài|chà|xiāo
解析:注意易错字,“雍”是后鼻韵母,“韧”是前鼻韵母,“镭”声母是l不是n,“怯”韵母是ie不是u,“焉”是前鼻韵母,“骇”声母是h不是g,“嚣”不读“器”音。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错误的是( )
A.卖弄nonɡ 膝盖xī 不折不扣zhé B.脑髓suǐ 颓唐tuí 断壁残垣yuán
C.脊梁jǐ 闲暇xiá 迥然不同jǒnɡ D.琢磨zuó 琐屑xiè 茅塞顿开sè
答案:C
解析:C项中jǒnɡ应为jiǒnɡ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汉字,易于判断。汉字拼音,要注意三处易错点,一是声母,二是韵母,三是声调,先读字再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先理解句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言环境,借助拼音写汉字。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比赛场上战斗正酣的体坛健将悴然倒地,让观众感到十分惊恐和惋惜。
B.同学们伫立在展览大厅里,都被那精彩绝伦的书画吸引住了。
C.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自满,要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D.各级政府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各行其是。
答案:A
解析:A项中“悴”应为“猝”
点评:本题较难,A句中的错字比较难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4、下列词语中字义相同的是( )
A.薄弱 厚此薄彼
B.辨别 不屑置辩
C.惩罚 惩恶扬善
D.涨红 水涨船高
答案:C
解析:运用排除法,A项中“薄”一为“不坚强、不坚实”一为“轻视”,B项中“辨”是区别,“辨”辩说,D项中“涨”一为“增大”一为“水上涨”。
点评:本题不难,稍加分析即可作答。汉字中多义字很多,判断其义要结合语境,根据句意或词义来解释字义。平时学习要多积累,多了解多义字。
5、词语解释
心不在焉:
慷慨:
追捧:
鱼贯而入:
喧嚣:
答案: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充满正气,情绪激昂|追求捧场|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解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来解释词语,注意解释清楚词语中关键字词。
点评:掌握常用词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习中要多识记积累。
6、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中考前老师送我们一幅对联: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B.社会上盛传“世界末日”的谣言,我们不要杞人忧天,要安心地生活和生产。
C.在报纸和电视上看了张家港市建设全国的文明城市的详细报道之后,全国许多城市领导蜂拥而至,取经学习,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本届奥运会上,我们的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可是体育圈里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我们只有在田径上有所作为,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C
解析:C句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不符合句意。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词意表达清楚。判断语句中实词使用是否得当,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还看符合不符合语境,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答案:C
解析:用反选法,A错,“天下第一关”是称谓的全部内容;B错,号称后不必用冒号,这是完整的一句话;D错,称谓要用引号。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句的标点符号容易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比较复杂的,靠死记不行,要靠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积累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经验,熟能生巧,对一些特殊符号的特殊用法可以记忆。
8、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朋友,你幸福吗?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它无时无刻围绕着我们。只是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了那点点滴滴的感动。只要用心发现,敞开心胸,换一个乐观的角度去看待生活,⑵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斥着温馨和美好。
答案:⑴“无时无刻”后加上“不”,或把“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 ⑵把“充斥”改成“充满”。
解析:“无时无刻”本词是表示否定的,所以必须加一个“否定”,表示肯定,或直接用表示肯定的词语。“充斥”一般是指不良的东西,不支配“温馨和美好”。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比较容易判断。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地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
9、根据前文的意思,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或句子。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跌倒时,它呼唤你 ; , 。
答案:示例:你高傲时,它呼唤你谦恭;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
解析:注意例句中的关键词“慵懒”与“勤奋”、“昏睡”与“清醒”之间的反义关系,所仿句子与例句在内容上要有联系。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简单,易于仿写。仿写,掌握汉语句子结构,训练写作能力,一举两得的。仿,要仿出句子的内容、结构(句式),写作方法、语气。
10、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书中描写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
D.《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其中,高俅、蔡京、童贯都是倒行逆施、坏事做绝的大官僚。
答案:C
解析:C项中《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点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记的文学常识。阅读名著,了解文学常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一为自己写作积累材料。平时学习中,了解文学常识时,应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积累更多的知识。
二、问题理解
1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答案:居里夫人接受美国赠送一克镭的经过。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标题中的两个词“居里夫人”“一克镭”概括事件。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12、找出文章中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为什么要描写居里夫人的神态?
答案: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解析:居里夫人的神态描写在文章第二段,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根据具体的情节从表现居里夫人的精神这方面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点评:学习叙事作品,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13、说明镭的提炼非常艰难是文章第几段?
答案:第四段。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题干所示答点“镭的提炼非常艰难”,找到相关文段即可。
点评:此类题关键在于对课文的熟悉,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14、下面句中“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
麦隆内夫人以为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巨大的财富,居里夫人平静地说:“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答案: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解析:语句中说到财富问题,从居里夫人对待财富的态度来分析“平静”一词的表达作用。
点评:理解语句中词语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15、下面句中“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不能申请专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
答案: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解析:语句中说到“申请专利”问题,“申请专利”与个人利益有关,从居里夫人对待“申请专利”的态度及居里夫人的语文中“违反科学精神违反科学精神”来理解“毫不犹豫”一词所表达的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
点评:理解语句中词语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16、下面句中“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她要美国人赠送一克镭给居里夫人。
答案:“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此句前面写到居里夫人想得到一克镭,但买不起,因为镭的价格太高,再根据语句内容即可了解“伟大的计划”即是“赠送一克镭给居里夫人”而言,所以“伟大”指的是“一克镭”。
点评:理解语句中词语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17、下面句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
美国所有的城市,所有的专科学院,所有的综合大学都邀请居里夫人去访问。
答案: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视。
解析:“所有的”,表示范围广,阅读句子内容即可了解此词是说明居里夫人影响之大,深入美国科学界的重视。
点评:理解语句中词语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18、文中 “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
答案: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此句后的内容“为了表示对天才的敬意,美国总统哈定在华盛顿赠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即可了解“重大的日子”指的是什么。
点评:解释此类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文章中的语境材料,可直接从相关语句中判断答案。
19、文中写到“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语句所在的位置,根据人物为行特点从表现居里夫人的工作态度这一点来分析解答。
点评:描写人物的作品中,人物某一个具体的行为往往表现出其思想品质的某一特点,学习时要注意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
20、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的?
答案: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并且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描写的居里夫人的言行,从居里夫人对待工作和对待财富的态度两方面来分析居里夫的精神品质。
点评:学习写人物的作品,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学习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其塑造的人物形象。
21、文章开头接见记者部分这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柔和”
答案:心不在焉:表现了居里夫人把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工作上。
毫不设防:表明她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
柔和:表示她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按照题中的提示回顾课文开头部分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境从表现居里夫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方面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点评:此类理解语句中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学习时要多阅读多体作品中的语句。
22、举出文中对居里夫人外貌描写的例子,分析其作用?
“一个苍白羞怯的女士走进来,其神色之忧郁……她身穿黑色棉布衣衫,她那雍容、坚韧、温良的脸上带着专心做学问的人常有的那种心不在焉的神情。”
答案: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按照题目中的要求,举出外貌描写的语句(文章第二段中),根据“带着专心做学问”一句的提示,从表现居里夫人生活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来分析。
点评:写人的作品中,外貌描写往往也是为了表达人物思想精神境界的某一特点,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23、课文如何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答案:为了表现居里夫人高尚的人格,伟大的情操,很多地方用了烘托的手法,突出其个性。如在写美国妇女捐给居里夫人“一克镭”前,极力渲染美国人民对这件事的热情与支持。而居里夫人却不愿意将这“一克镭”据为已有,或让儿女占有。这些文字均这突出居里夫的高尚情操做了很好的烘托。
解析:本题所问“烘托”的作用,首先要了解“烘托”的方法,即写另一物(环境气氛)来表现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人物)。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作者运用烘托的文字,比如写美国对居里夫人的重视一节,分析其突烘托的运用。
点评:烘托,是作品中常用的写法方法,学习中要多加了解,学会运用。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1983年夏天,在杨利伟上高中的时候,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来学校招收飞行员。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经过严格 (a、挑选  b、选拔  c、推选),成为一名空军学员。
1987年,杨利伟从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以后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988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部队10年间,他安全飞行了1350小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1996年初夏,杨利伟参加航天员体检。航天员的选拔可谓是百里挑一,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极端严格。有关专家指出,在飞船上,每增加一克有效载荷就必须付出很多的推力,飞行代价十分昂贵。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身材粗矮一些的人,其脊柱对抗冲击力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几个月下来,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在886名初选入围者中脱颖而出,入选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1998年,杨利伟与被选拔出来的其他13人一起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载笔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基础……30多门课程要从头学起。一向不甘落后的杨利伟 愤学习,初来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开始时,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而到后来考试时,他 (a、自然  b、当然  c、居然)得了100分。
接下来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更为 (a、艰难  b、艰险  c、艰苦)。仅以“超重耐力”训练为例,一个人就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识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苦练加巧练,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10月16日早晨,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迈出返回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杨利伟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在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杨利伟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太空之旅”。
(1)在括号里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答案:bcc 
(2)文章写飞船发射前夕杨利伟告诉记者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说明杨利伟通过严格训练达到高标准要求,同时也说明航天成功的来之不易。 
解析:第一题,首先句分析近义词意义的区别,再根据语意判断。第一空,“挑选”的“挑”与“严格”意义重复,“推选”与“严格”搭配不当,应该选“选拔”;第二空,前后句意有转折关系,所以选“竟然”;第三空,根据“训练”一词应该含有“苦”字(“艰”已有“难”意),所以选“艰苦”。第二题,找到文中杨立伟说的话,据其内容即可了解此句说明了杨立伟平时训练的艰苦,航天成功的原因。
点评:分析近义词的区别,可抓住词语中不同的字词来理解。理解文章中语句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即可。
2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异想天开的孩子——爱迪生
美国人汤姆斯·阿尔发·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以造福于人类的众多发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爱迪生的发明很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共发明和改进了一千三百多种东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四重电报”装置、电话中的话筒、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等。由于他的发明实在太多,因此有“发明大王”之称。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他家祖籍荷兰,于1730年迁往北荚,初居新泽西州,1842年才迁往俄亥俄的米兰。家里比较贫穷,主要是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爱迪生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到田里去做些零活。
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比如,大树怎样生长,树叶是什么形状,他往往一看就要看上半天。他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一下。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亲急着到处去寻找,最后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十分奇怪,一直想自己也试试看。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是一个劲地盯着父亲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
从此,大家都说爱迪生是个“呆子”。他常常站在街头上抄写商品的商标和广告,而且逢人就问,不怕别人讨厌,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小爱迪生由于好奇,经常闯祸。有一次,为了考察火的奥秘,他试着在邻居的谷仓里燃起一堆火,这立即引起一场熊熊大火,爱迪生也为此遭到一顿毒打。
在爱迪生七岁时,他的家庭在米兰维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迁到密西根州去,父亲在那里以木工为业。
就在这一年,爱迪生上学了。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呆板,还实行体罚学生的制度,幼小的爱迪生,十分不满意这种教育方法。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他功课学得不好,可脑子里却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当时那样的学校里,这样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当然不受欢迎,同学们都说他笨,连老师也说他是个“低能儿”。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便把爱迪生的母亲叫来,对她说:“汤姆斯这孩子一点不用功,还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您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 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就这样,爱迪生被迫退学。这是他一生所受到的惟一的正式教育。
离开学校后,爱迪生就跟着父亲学木工,空下来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写字。
爱迪生的母亲原是小学教员,对教导孩子很有耐心,也很有经验。常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说发明万有引力的牛顿,小时并不聪明,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母亲还不断给他鼓励和教育,不厌其烦地解答他所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由于母亲循循善诱,爱迪生聚精会神地读了不少书,遇到难懂的章节,也决不放过,他一定要问个明白,懂个透彻,因此学习进步很快。有一天,母亲给爱迪生买了本《自然读本》,他立即被书中的科学小实验吸引住了,从此经常照着书上讲的方法去做实验。后来,爱迪生曾回忆说:“《自然读本》是我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这本书引起了小爱迪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培养了他进行实验的能力。
(1)上面事例,说明爱迪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
答案:爱迪生小时并不聪明,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任何事物总喜欢追根问底,就是日常见惯的现象,他都要仔细看看。 
(2)爱迪生总共受了多长时间的正规教育 老师是如何评价他的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案:在校学习不到三个月;老师说他是“低能儿”;爱迪生并非低能,而是喜欢勤于思考提出问题。 
解析:答案两题都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题干中的提示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理解作答。第二题的第三问可从“勤奋”与“成功”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点评:此类要求梳理内容题不难,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信息关联的特点梳理相关内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