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的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有的人》作者是 ,从体裁来看它是 ,从表达方式来看它是
诗。
答案:臧克家|现代自由诗|抒情
解析:根据所读所记,抓住题干中答点“体裁”“表达方式”来判断填答即可。第二空,可以填“自由诗”,可以填“现代诗”。注意“臧”不要错写成“藏”。
点评:本题中涉及到诗歌的体裁知识。体裁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学习中要了解清楚,明确记忆。
2、下面标点符号中引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A.两个都是表示引用 B.两个都是表示否定讽刺
C.依次为表示否定.讽刺 D.依次为表示引用.否定讽刺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根据知识积累了解引号的多种用法,判断句中引号一为引用一为表示反语讽刺,即可选出答案。
点评: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辅助语言表达句意,学习时对标点符点的用法要有所了解。
3、结合句意,解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活:肉体存在。
答案: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牛马”是比喻为大众服务的人;B“抬举”意为“赞美”;D“他”指鲁迅,“活”指“精神永存”。答案为C。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领会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
4、理解诗中“有的人”的含义,根据要求选择答案。
(1)《有的人》一诗中“有的人”,第一种人指
A.不劳动而专门享受的人 B.封建帝王 C.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
答案:C
(2)第二种人指
A.古今一切革命者 B.鲁迅 C.鲁迅和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答案:C
(3)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
A.骄横腐朽,骑在人民头上想不朽。
B.极端自私自利,一切从个人出发。
C.名利思想严重,虚荣心极强。
答案:A
(4)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
A.克己奉公,任劳任怨 B.热爱人民,为人民甘愿奉献一切 C.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各小题的关键是要根据第一节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了解“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的指代,明确“第一种人”是指统治者,“第二种人”指的是鲁迅。
点评:理解诗歌中的问题,要对诗歌内容有整体的了解,针对问题联系具体的内容来分析。
5、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炼的诗句,突出了鲁迅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B.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
C.不惧怕敌人威胁,具有牺牲精神。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中关键诗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来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鲁迅的奉献精神,即可选出答案。
点评:本题不难,了解诗歌内容即可作答。
6、贯穿全诗的修辞方法是 ( )
A.比喻.对比.排比 B.反复.拟人.比喻 C.比喻.反复.对比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以先判断诗歌中突出的修辞方法“对比”,排除B,再比较AC两项,在“排比”与“反复”之间选择,显然本诗中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答案为C。
点评:诗歌讲究形象性,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常常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7、“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诗歌内容重点理解“地下的火”指的是“革命事业”,即可理解诗句的含义。
点评:学习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要在把握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8、“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节诗的内容是( )
A.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B.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C.人的活和死是对立的统一体。
D.写两种人的不同活法。
答案:B
解析:从本诗句对比的方式来看,即能了解作者是说明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即可判断答案。
点评:学习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要在把握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理解。
9、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_____________
<2>《有的人》一诗用朴素.精练的语言塑造了典型鲜明的诗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____________
<3>《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____________
<4>诗歌是同小说.散文.记叙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____________
答案:错|对|对|错
解析:第一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不是鲁迅的原句;第四句,“记叙文”不是文学体裁,应该是“戏剧”。
点评:此类题,先要判断错误的项,剩下就是正确的。要按要求标上√和×符号。
10、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___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____________
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于抒情诗。 _____________
答案:对|错|对
解析:第二句引用的诗句中“野草”指是的鲁迅。
点评:此类题,先要判断错误的项,剩下就是正确的。要按要求标上√和×符号。
11、本诗二至四节,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形象的对比。通过回忆请依次概括出各小节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进行对比的。
第2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节,生前表现。|第三节,死后愿望。|第4节,活着时的不同作用。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形象的对比”“哪些方面”,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所示诗节,概括作者表现两种人的不同的“方面”。
点评:解答问题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如本题不是要求写出诗句,而是对按要求对内容进行概括点示。
12、第二节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骑”,“俯”形象生动地把对人民态度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的特点写出来了。即:“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把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的人给人民当马牛,为人民谋福利。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第2节内容,抓住诗节中描写两种人动作的动词来分析两种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从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方面进行评价。
点评:诗歌以语言的形象性见长,本题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
13、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答案:启发读者深思,使全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题目已表明;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切合鲁迅的实情。
解析:首先要理解本诗赞美不仅是鲁迅,也是赞美像鲁迅一样的革命者,再从诗歌的含蓄性的特点和引人思索的阅读效果来分析说明作者如此写作的意图。
点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美,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本诗要注意理解诗歌的这一特点。
14、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这一节是全诗的总起,也是全诗内容的总结。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第一节诗的内容,分析其与后面内容的关系,即可了解其总起的作用。
点评:诗歌的层次结构往往也使用总分的形式,学习中要有所了解。
15、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答案: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以及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不仅是歌颂鲁迅,也是歌颂像鲁迅一样的革命者,而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另一种人”,所以用“有的人”为题,便切合诗歌的内容。
点评:诗歌与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文题或是概括内容,或是明点中心,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6、这首诗是臧克家同志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除了副标题上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中并未出现“鲁迅”二字,你能从文中划出能使你想到鲁迅名字的提示诗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全诗虽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诗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人联想到鲁迅《自嘲》中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由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句,想到鲁迅的诗集《野草》,而鲁迅的名句及名著为人所共知,因此诗中歌颂的是谁,就不言而喻了,这样写,含蓄委婉,增添了诗味。
解析:首先要了解鲁迅的名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可了解《有的人》一诗的内容与鲁迅的关系。作者不直接提鲁迅之名的原因,可从诗歌含蓄性的特点来理解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要求结合鲁迅诗句和诗歌特点的了解。学习时要善于综合各种材料来理解问题。
17、这首诗所以能产生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想一想,这首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是什么?这首诗启迪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
答案:①包含的深刻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 ②各人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答案不求统一。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深刻的哲理”“做怎样的人”,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有关内容,找到相关的诗句即作者所写到的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以及对他们的影响,从其中来理解如何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抓住答点,找准作品的内容来分析理解。
18、读了这首诗后,你能举出几个如诗中所见的虽死犹生的人吗?
答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
解析:首先要理解“虽死犹生”的含义,即指生命已经消亡而精神永存,永远被人怀念和歌颂。直接列举出有关人物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题旨明确,容易举例。
19.诗中“牛马”、“春风”、“野草”等词都含有某种寓意和寄托,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牛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的革命者的象征,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伟大精神的象征;“春风”象征人民力量,人民的革命斗争;“野草”象征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牺牲,献出生命的人,他们具有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解析:首先了解什么是“象征”,即用一物来寄托某一种人的精神思想方面的意义。根据词语所在诗句的语境结合全诗的思想内容来分析判断“牛马”、“春风”、“野草”所寄托意义。
点评:两题都涉及到本诗阅读中的重要问题,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学习重点,做到有效学习。
20.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每一节都运用了一正一反的对比手法。①第1小节中两种人生死价值的对比;②第2~4节中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③5~7节中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这样写,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加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解析:对比是本诗显而易见的写作方法,从突出人物形象、表达诗歌主题、抒发作者情感等方面来分析理解其作用。
点评:两题都涉及到本诗阅读中的重要问题,学习时要注意把握学习重点,做到有效学习。
三、拓展阅读
21、赏读郭沫若的《炉中煤》,回答以下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诗词中“炉中煤”指的是( )
A.诗人眷念祖国的感情 B.诗人自己
C.“五四”时期爱国青年 D.劳苦大众
答案:A
(2)“年青女郎”比喻的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A.五四的时代精神 B.五四运动的先驱
C.五四时期的中国人 D.作者的爱人
答案:C
解析:第一题,首先要根据诗后写作时间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然后阅读全诗,抓住最后几句诗中的“思念我的故乡”“燃”两词即可理解“炉中煤”的含义,选出答案。第二题,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根据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作者在诗中的“倾诉”的语气来分析理解“年青女郎”的含义即“五四时期的中国人”,因为这时新思想新文化已经传播,中国人的思想焕然一新,用“年青女郎”来比喻比较合适。
点评:对于未学过的诗歌,理解其内容,首先要了解作者以及诗作的写作背景,仔细阅读诗歌内容,运用一些所了解的诗歌的写作方法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