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5课 记承天寺夜游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5课 记承天寺夜游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7 19: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猜猜这是什么字? 閒
提示:这个字藏在课文中,文中有一个短语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它找出来。
猜猜这是什么字?

这个字就是“闲”,
描绘“闲”的造字结构是“月色入户”
读:

请同学范读课文,注意音准和停顿




读:

请同学范读课文,注意音准和停顿




读:疏通文意
对重难点字词和语句进行交流。

这篇文章只有短短的85个字,却
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面对
美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此处,作者自称“闲人”。他的“闲”体现在何处?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提示:①行为往往是心境的流露,请关
注描写作者行为的语句。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关注作者笔
下的景物。(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品闲情: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遂” “相与步于中庭”
在这个美丽的月夜,苏轼“闲”而早睡,“闲”而看月,“闲”而寻友,“闲”而赏月。他行事自由,无所拖累,他已经达到了“闲”的第一个境界——身:无事。

但他在“闲”字里,心情却是起伏变化的。哪位同学能把他心理活动的变化读出来?
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当时复杂变化的心理:
解衣欲睡(无聊)——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念无与为乐者(郁闷)——
怀民亦未寝(欣慰)—相与步于中庭(闲适)。赏闲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纯洁、宁静,还表现了
作者的心情——心如止水,没有杂念,
抛弃了烦恼和个人得失
小结:这就是“闲”的第二个境界——
情:安适。
苏轼(1037—1101)
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罗织罪名,投入监狱,险些丢了性命。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请用以下句式展现苏轼的复杂情感!
一声“闲”人,含有多少 ( );但,
一声“闲”人,又表达多少( )啊!!

悟闲情(无奈、辛酸、失意、悲凉、苦闷、感伤……)(乐观、自得、宁静、豁达、傲骨…………)两层意思:
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重用的无奈。
②慨叹世人追名逐利,无暇领略这如水的月光。
他有远大抱负,却五次遭贬。他一生坎坷,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心智卓绝,身上元气淋漓,朗然刚正,悠游坦荡自在。他身居要职,却从来激情飞扬,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享受人间盛宴,一生载歌载舞,深得人间快乐。
---林语堂《苏东坡传》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黄州: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贬官诗: 苏轼从承天寺夜游中收获了许多欢乐,这是这段贬谪生活的意外赠与。
他的恬淡闲适之心并没有亏待他,不但让他享受了山水之乐,自然之情,也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灵感和灵气。
于是,人生失意,身处困境时,他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于是,中秋之夜,骨肉分离时,他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于是历史上少了一个朝廷重臣,却多了一个文坛巨人。所以,谁知道生活会给我们怎样
的一个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