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1、名家评价导奇文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地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作者简介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2、声情并茂读奇文
(1)示范性听读。多媒体播放示范性朗读视频,听的过程中注意正音正字,把握节奏。
(2)无障碍顺读。听读基础上,指名学生读。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3)释义诵读。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互相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句。若仍不能解决,则举手提问。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课下注释极为详细,加上预习过程中结合工具书的辅助,疏通文意较容易。)(4)无句读诵读。有了前面的诵读基础,将文中所有的标点全部去掉,出示PPT,让全班同学齐读。无句读诵读外显的标准是读对句读,正确停顿,其内涵要求则是学生对文意乃至情感的把握。 (6)学生读完后,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评价张岱。理清全文的情感内线:学生容易找到“痴”字,进而引导学生概括作者的“痴行”。
分析情境: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说文解字赏奇景
(1)痴人“痴行”赏“痴景”,作者眼中的湖心亭是怎样一幅图景呢?(在现代文与文言原句的比较中进一步感受本文语言的魅力)
①请学生齐读译文:(ppt显示)
湖上冰花弥漫
天云山水
浑然一体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淡淡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朦朦轮廓
和我的如芥小舟
与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
②请学生齐读原文:(PPT显示)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这幅奇景“用字奇”,应用比较揣摩法,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性和趣味性。
?①??三“与”之奇。删一删,删除三“与”,比较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明确: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难分难辨的景象,写出了景物之间的交流。②?量词之奇。换一换,将“痕,点,芥,粒” 换为“道,座,条,个”,比较揣摩: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作者用“痕,点,芥,粒”这样的词十分巧妙,化大为小,同“上下
一白”的大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应用写意手法,形成朦朦胧胧
的意象,这正是夜观湖雪所能见到的景象。? ③“而已”一词奇,删一删,删除“而已”,比较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明确:“而已”一词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可以体会到作者
的孤独 和伤感。
作者先绘大背景:将天长水远,雪瘦江寒的清冷一笔泼来,这是最有中国古典意境的山水泼墨。继而以极其凝炼的笔法,将一个个小镜头特写推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人间景物之小,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颇有佛家禅意。短短几句,便实现了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物与人的融合。游动的视角与静默的山水在瞬间成为一种永恒,一种不忍惊动,不容打扰的永恒。(3)赏析后再齐读“雪景图”,读出天人合一之感和背后淡淡的感伤。4、移情体验悟“痴情”
(1)如此奇景,独有作者一人前往欣赏吗?引出对二金陵客的分析。
?请根据语境,想象补白。
见余,大喜曰:
“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超凡脱俗、雅致、痴人
余对曰:(……) 知音也知音也。
(通过移情式体验,想象补白,演读感受作者偶遇金陵客内心的大喜)(2)知己难觅难求,遇到知己固然大喜,可是大喜之后作者的心境如何呢?作者问“姓氏”,答曰“是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知人论文,结合作者及背景介绍思考。
明确大喜过后,便是离别,且难有再会之期,作者内心是忧伤怅惘的。省略姓氏,只答籍贯,因金陵是故国之都,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3) 师生共同小结,明确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PPT显示,痴人之痴:
痴迷于美妙的西湖雪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对故国深沉的怀念……5、情景交融再读文
在以上充分品味和感悟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感情,以最好的朗读状态,再一次配乐朗读课文,面对奇景读出天人合一之感和独自赏雪的孤寂,偶遇知音读出欣喜、无奈、怅惘之感。6、积累沉淀背课文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也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通过学习,你了解其中味了吗?请同学们在背诵课文中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吧! 《湖心亭看雪》张岱 痴行(大雪三日;更定;独往)
景(上下一白;痕、点、芥,粒)
天人合一
情 (闲情雅致:山水)
(大喜,怅惘:知音)
(深沉的思念:故国)板书设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