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21: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谏类文言文作业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复习作业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差异。
思维能力:比较不同人物的劝谏方式,分析劝谏策略的差异。
文化自信:感受古人的精神与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面对文言文,小綦一直觉得读不懂,翻译不明白,多次打击后,他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决定不再学习语文。你作为他的好朋友,不想他轻言放弃,决定和他沟通。可你该如何有效地劝说他呢?
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几篇劝谏类的文言文吗?让我们回顾课文,探究读懂文言词汇的方法,帮助小綦度过文言难关,同时学习主人公的劝谏艺术。
【C级基础层】文言根基·字词通关
熟读两篇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分类整理文言词汇(6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分类整理文言词汇,在做中学,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核心语言规律,解决“读不懂”的障碍。同时分类整理强化对比记忆,为后续文意理解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
为了帮小綦突破文言词汇的难题,我和小綦一起归纳了文言文释词的方法,请完善我和小綦的对话(5分钟)
小綦:翻译古文好难啊,那些文言词汇我根本读不懂,不想学语文了。
我:小綦别着急,解释文言词汇是有方法的。我们最常用的是① ,结合语境进行组词,比如“夫大国,难测也”的“测”,就是“推测”。
小綦:原来如此,所以下一句“惧有伏焉”,“惧”是“惧怕”“伏”是“② ”。可有些词我不清楚如何组词,比如“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
我:你看前文提到邹忌在和徐公比美,他妻子回答说“你美极了”,也就是说妻子认为徐公比不上邹忌美,“及”就是“比不上”。这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叫做③ 。
小綦:还有其他方法吗?
我:还有④ ,如解释“忠之属也”的“属”,我们可以关联《桃花源记》的“桑竹之属”,就是“类”的意思。如果你预习时有工具书,还可以采用查阅词典法,如词典中“请”有“请求”“询问”“邀请”三种释义,将其带入文中选择最合适的释义,“曹刿请见”就是“⑤ ”。
小綦:似乎也没那么难了,我来试试。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师伐我......这个“师”我不认识呀。
我:其实你认识,想想“班师回朝”是什么意思?
小綦:出征打仗的军队胜利回到朝廷,我知道了是“军队” 。
我:没错,成语里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掌握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推断文言词义,这就是⑥ 。
小綦:原来解释文言词汇有那么多方法,有了这些方法疏通文意一定事半功倍。
【设计意图】
以对话的形式,创设情景。《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整合知识和方法,发展学科思维,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该题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通过组词法、查阅词典法、联系语境法、成语联想法、课内迁移法等推断词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字词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对比两篇劝谏类文言文,梳理文章完善表格。(2分钟)
进谏者身份 劝谏对象 劝谏策略 语言风格 劝谏效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威王 齐国强盛
《曹刿论战》 鲁庄公 以弱胜强
思考探究:邹忌和曹刿为什么可以劝谏成功?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怎样的劝说技巧,来帮助我们劝说小綦,请举例说明。(5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横向对比邹忌与曹刿的劝谏策略(如身份差异、语言风格、劝谏效果),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智慧。训练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理解劝谏成功的原因。从文本迁移到现实,引导学生提炼邹忌和曹刿的劝说技巧(如类比推理、现身说法),并将其转化为劝说小綦的具体策略,为后面书写劝说词搭建学习支架。
【B级提升层】创意写作·迁移运用
根据所学的劝谏艺术,自行选择一种劝谏策略(类比/现身说法/循循善诱等)写一段200字的劝说词,劝说小綦重燃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认真学习语文。(8分钟)
根据评价量表为自己和任意一名同学的劝说词打分,并说说理由。(4分钟)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内容逻辑 观点明确、劝说有理有据、劝说逻辑清晰,有条理。 ★★★ ★★★ ★★★
策略态度 采用恰当劝说策略、考虑对方立场,符合劝说者、被劝说者身份。 ★★★ ★★★ ★★★
语言表达 用词准确精炼,语言表达流畅且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 ★★★ ★★★ ★★★
劝说效果 明确提出可行性建议,可促成行动或反思。 ★★★ ★★★ ★★★
【设计意图】
将古文中的劝谏艺术转化为现代沟通实践,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策略(如类比、循循善诱),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在劝说小綦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传递“不轻言放弃”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多维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关注劝说的全面性(如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得体)。培养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的习惯,提升学习目标感,避免“为写而写”。
【A级拓展层】跨界思辨·拓展迁移(选做题)
阅读文言文《晏子谏杀烛邹》,学习晏子的劝谏艺术,劝说小綦。(15分钟)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晏子召烛邹,数之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弋(yì):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
【设计意图】
在B级作业的基础上,关联课外文本,培养学生将课内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运用至课外文言文语段中,再沉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可结合学情,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降低难度,如有关归谬法的说明
学习支架:归谬法
指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得出荒谬可笑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小组合作,组内挑选“最佳劝说词”,排练演绎现代版《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劝说小綦学好语文。(周末2天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演绎,深化对劝谏策略的理解(如“邹忌讽谏”中的委婉表达)。增强学习趣味性,促进跨学科能力(如编剧、表演),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责任意识。
【修改思路】
1.核心素养导向明确:
语言运用:通过自主整理词汇、完善对话等任务,强调方法指导(如组词法、成语联想法),解决“读不懂”的实际障碍。
思维能力:对比邹忌、曹刿、晏子的劝谏策略,分析其逻辑差异,并通过写作任务训练逻辑归纳与迁移能力。
文化自信:在劝说小綦的过程中传递“不轻言放弃”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培养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2.强化情境化学习:以真实情境和任务驱动为核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以“劝说小綦”为主线贯穿作业设计,将文言文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符合新课标“真实情境中整合知识”的要求。通过对话形式(如“完善对话”题)模拟真实沟通场景,增强代入感,帮助学生理解劝谏策略的现实意义。通过趣味活动(如演绎现代版劝谏)增强参与度。
3.分层设计更清晰:强调深度学习与能力迁移
将作业分为C级(基础)、B级(提升)、A级(拓展),从“文言根基”到“创意写作”,再到“跨界思辨”,形成“理解—应用—创新”的学习闭环。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初稿虽分A/B/C层,但内容还是侧重传统题型,以知识记忆为主(如填空、翻译)机械训练,缺乏高阶思维训练。
反思总结:
初稿作业设计更侧重应试复习,虽覆盖更多文言篇目,但在情境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与综合能力培养上略显不足。修改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