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执教人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教案数
学生预习内容 重点字词 勉强(qiǎng)惩罚(chéng) 颤抖(chàn)气氛(fēn)祈祷(qí)难堪(kān) 字帖(tiè)挟持(xié)
作家作品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发表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ā》,长篇小说《小东西》,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yào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
主要内容 小说写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感受文中浓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内心的世界。2、解决措施:朗读;小组合作探究;个性展示。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序曲 学生聆听音乐《大漠敦煌》感受低沉、伤感、悲壮的音乐。 播放音乐《大漠敦煌》和图片
活动一:导入 1、学生评价回答自己喜欢的语言。 2、初步认识为什么我们喜欢汉语,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的自己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感到亲切。 1、听说同学们见多识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哪一位同学知道它们的意思?其实,这三个国家的语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们爱祖国!2、假设有一天我们不能学汉语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但140年前,在一个淳朴的法国小镇,一个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普通的课堂里,一位悲壮的爱国者,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却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向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板书课题《最后一课》,作者:都德)
活动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和读出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字的读音。作家作品: 都德(1840─1 ( http: / / www.21cnjy.com )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发表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ā》,长篇小说《小东西》,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yào故事集》,就是以这次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字词读音:勉强(qiǎng)惩罚(chéng) 颤抖(chàn)气氛(fēn)祈祷(qí)难堪(kān)字帖(tiè)挟持(xié) 教师根据预设的内容进行指导、点评。作家作品识记内容:都德 法国 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ā》,长篇小说《小东西》,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yào故事集》。字词读音:勉强(qiǎng)气氛(fēn)字帖(tiè)祈祷(qí)
活动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本篇文章的内容。2、学生阅读后展示。 老师提示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默读后,老师利用计时的方法检验默读速度。
活动四:课堂总结 学生感受、领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相应的回答。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在检查的基础上,通过读课文,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下一节课当中,我们将通过三个关键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解读
活动五:作业 1、找出描写韩麦尔老师和小弗朗士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 学生站板字词、回答作家作品。 老师点评。
活动一:合作探究 (一)关键词:我的教室阅读第10自然段,思考:1、 把整篇中人物都浓缩在本段当中。2、 找出五个表达心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二)关键词:我的课1、快速浏览课文14—23自然段。2、句式练习: (三)关键词:我的老师1、生读24—29自然段。2、请找到最震撼你的(词语)句子,体会韩麦尔老师此时的真挚情感。3、在音乐的伴奏下写出并展示出来。4、学生思考作答:①他们再也不能学法语了②他们没有了家,成了亡国奴。5、同学充满感情地朗读文章的第24-29段。 (一)提问:1、作者构思本段内容时运用了一个独到的设计是什么? 2、在本段中找出五个表达心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二)老师投影: 1、指导学生找出三种课: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 2、 课印象深刻,特别是其中的 (词语)句子打动了我,因为我从这个(词语)句子中读出了 。 (三)老师提问:1、找生读。2、请找到最震撼你的(词语)句子,体会韩麦尔老师此时的真挚情感。 3、用手中的笔把韩麦尔老师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4、在《最后一课》的前后,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从心理到情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巨大的变化呢 5、老师播放音乐《大漠敦煌》
活动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爱自由是一种监狱花,只有在监狱里,才能感到自由的可贵。”2、学生齐读:当顽皮的孩子都知道爱国的时候,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已经交到了他们的手中。3、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体会。 1、老师投影德国诗人海涅说过的一段话。 联系“汉语书写”大赛 “拯救汉语”行动 2、老师总结:这就如《最后一课》作者都德告诉我们的一样:(板书勾画)这样的民族还会灭亡吗?(板书:钥匙形状)3、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140年前,在那个淳朴的法国小镇那祈祷和平、幸福的钟声……(播放钟声)
活动三:课堂总结 1、内容总结。2、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探究“阅读理解”。
课后反思 本课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打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规,从三个关键词“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入手,让学生有针性、有目的性的走进文本。对于文本的处理,有时老师把课文当成一个例子,固然没错,但如果能走进文本,研读文本,又会是另一种境界。我们在学习中总是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有时放不开,在本课的预习上,把字词、作家作品、文章的感知都放给了学生,从课堂生成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很好,这也是本课的一点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