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5年小升初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卡一:积累宝藏大冒险
欢迎来到积累运用的宝藏世界!字词拼写、读音辨析、词语运用等题目,是寻找宝藏的关键线索。凭借扎实的语文基础,细心探索,把这些宝藏收入囊中,为冒险之旅储备能量,加油,宝藏在等你发现!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4分)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4分)
wēi fēng( )吹散了轻烟,xī shuài( )叫醒了夏天。时光老人从不dān ge( )脚步,zhǎ yǎn( )间,曾经yòu zhì( )的我们已成长为翩翩少年。jì mò( )时,想起恩师殷切的叮咛,伙伴qīng cuì( )的笑语,依然tián nì( )到心田。别了,母校;别了,我的老师和小伙伴!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嘟囔nāng 慰藉jí 脉络分明mài 魂牵梦萦yíng
B.刑法xíng 铭记mín 鸿鹄之志hú 雨雪霏霏yù
C.挑剔tì 哽咽yè 管鲍之交bào 锲而不舍qì
D.炽热chì 栖息qī 翻箱倒柜dǎo 蛮横无理hè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沸腾 宽慰 防御 见微知著
B.肿胀 依偎 觉察 不可思意
C.荒凉 担搁 剥削 司空见贯
D.通霄 唯恐 尖锐 悬灯结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五一”假期,泗洪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洪泽湖湿地人头攒动,大王庄人山人海。
B.柳山湖新春游园灯会让我大开眼界: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电子的。
C.学校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摘金夺银。
D.展览会上,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为增强体质,不断加大运动量,结果膝盖损伤,真是过犹不及。
B.假日里,人民公园游客如织,络绎不绝。
C.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良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
D.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5.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珍惜时间)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渴望自由生活)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思念)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元宵赏灯)
6.下面各项中不能用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一项是( )。(3分)
A.太阳轻轻悄悄地挪移着,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B.溪水哗啦啦地流淌着,为我演唱一首动听的歌。
C.我感觉周围的光线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
D.一只翠鸟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去了。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翼角斜飞 ②纹样雅致 ③曲折萦回 ④青苔蒙茸
在苏州,大抵没有哪个园子是不栽种紫薇的,在______的游廊下,在______的亭榭旁,在框景如画的门洞边,在______的漏窗前,在______的山石畔,都点缀着一两株紫薇。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8.下列语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理文,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
C.写文章时,我们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D.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最拿手的是行书,点画圆润多姿,《三门记》是其代表作。
关卡二:诗文名著挑战场
现在,你们踏入了经典诗文与名著的挑战场!默写经典、推荐名著、参与辩论,挑战重重。像无畏的勇士一样,迎接挑战,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在挑战中收获成长,去赢得属于你的荣耀!
第二部分 经典诗文与综合性学习(13分)
三、诗文默写。(5分)
1.《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像马儿一样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竹石》中,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关于读书,古人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我们读书要用心,认真对待书中的每一个字;平时要多读书,不然需要知识的时候会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8分)
轩轩梳理历险名著,发现主人公都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一起加入讨论吧。
1.请分别为以下两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推荐语。(4分)
作品 ①《骑鹅旅行记》_______ ②《爱丽丝漫游奇境》_____
推荐语 A.展开想象,你便能与稻草人、铁皮人一起同行,在寻找魔法的过程中感受勇敢、友爱、互助的精神。 B.不爱学习、淘气恶作剧的男孩,在跟随大雁们开始了他的奇幻历险之后,又有怎样的蜕变和成长呢? C.小女孩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她追赶白兔而不慎掉进兔子洞里。和她一起经历奇幻之旅吧。 D.男孩经常与好友哈克一起干各种调皮捣蛋的事情。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历险后,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
2.读了历险故事,同学们围绕“历险”这一话题开展了圆桌辩论会。(4分)
请结合生活经验发表你的观点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卡三:阅读森林大探索
离开挑战场,你们进入了阅读森林。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课外阅读,犹如森林中不同的神秘小径。运用阅读技巧,认真分析文章,解开故事背后的秘密,在这片森林里尽情探索,提升阅读能力,寻找隐藏的智慧果实!
第三部分 阅读欣赏(38分)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③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④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⑤孔子不能决也。
1.选文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用“__”把小儿甲的观点画出来,用“ ”把小儿乙的观点画出来。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4分)
A.温度感知 B.视觉效果 C.嗅觉感受 D.听觉感知
3.两小儿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让我们联想到以前学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两小儿辩日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面对两小儿的争辩,孔子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这正应了他在《论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青少年美育调查 【材料二】漫画《不许出圈》
【材料三】《“新三科”来了,艺术素养如何落地》选段
①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是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艺术课程由原来的两科变为五科,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形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科目,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国家育人目标指向。
②参与修订课标的专家认为这种全面性的、多样性的课程,能根据不同人的特质而给予多样化需求满足;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从以知识、技能为本位的教育转向以能力、素养为本位的教育;能够引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作、表演、展示、制作过程中学会并发现问题,提升创意实践的基本能力。
③以戏曲课程为例,戏曲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民间老百姓的叙事方式和美学取向,它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优秀的美学价值。因此,欣赏戏曲作品能够让我们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我们要能够对有代表性的艺术有文化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领悟中华文化精髓的一种方式。所以,戏剧课程内容当中必然要体现戏曲的分量,新课标因此将其单列呈现出来。
1.结合材料一、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超过八成家长认为美育重要。
B.欣赏戏曲作品不能让我们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
C.戏曲、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中小学艺术课程内容。
D.新课标将戏曲列入艺术课程,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学习爱好者需求。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如果你是图中这位孩子,打算怎么与父母沟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为某学校开设的戏曲社团设计一则有创意的宣传标语,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6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站在地上,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
④春天,我记得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不时地( ),“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①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 ),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②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从陕北回来看她。早晨,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奶奶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无地自容 问心有愧),这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了屈辱。她要用行动证明她有一天能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
⑧冬天,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 ),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谴责 责备)。
……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或不时地要我给地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
(本文有删改)
1.用“√”选出括号里的使用正确的词语。(2分)
(无地自容 问心有愧) (谴责 责备)
2.把下列提示语填入空格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喊,唠叨,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B.唠叨,喊,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C.唠叨,唠叨,疑惑地问我
D.喊,喊,疑惑地问我
3.细读短文中划线的四句话,四个“不”展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联系上下文。(4分)
句子 原因 心理
①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理亏 奶奶可能会想:孩子爸妈体恤我辛苦,不让我糊纸袋,我没听
②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内疚 我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______ 奶奶心想:孩子才回,让他多休息吧……
④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______ 奶奶心想: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意味,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批注,写下你的阅读感受。(4分)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的开头和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请关注本文开头和结尾,联系文章题目,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卡四:写作舞台展才华
穿越阅读森林,你们来到了写作舞台!回忆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用文字展示内心世界。发挥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写作才华,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文字绽放光芒!
第四部分 习作表达(25分)
八、写作。(25分)
好的故事是可以触动心灵、开启智慧的,好的故事还可以传递温暖与力量,足以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毕业在即,回首你的生命成长历程,一定有些“关键事件”,它们构成了你成长中不可复制的故事。请你以《那件事,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400字;②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