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课时 极地地区 分层练(含答案)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三课时 极地地区 分层练(含答案)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4 06: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极地地区
(2024·成都)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下图为北极熊与企鹅之间的对话。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自然环境特征为南、北极地区共有的是 (  )
A.纬度位置高 B.沙漠面积广
C.以高原为主 D.以海洋为主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  )
A.全年降水量较多 B.全年平均风速更大
C.全年大风日数较少 D.全年平均气温较高
3.造成北极熊、企鹅栖息的大块“海冰”变少、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洋污染加剧
C.极地风速增大 D.极地降水减少
(2024·济宁节选)2024年3月,南极地区的康格冰架崩解,海冰消融达到创纪录水平。当月,我国科考船“雪龙”号从罗斯海新站到达长城站。读南极地区图,完成4~5题。
4.如果大量冰架崩解融化,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淹没沿海低地
C.加剧海洋污染 D.臭氧层空洞扩大
5.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2024·聊城)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4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赴南极考察,2024年4月返沪。读“雪龙”号科考航线示意图和北极地区图,完成6~7题。
6.本次前往南极考察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雪龙”号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
B.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东南方向航行
C.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7.下列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科考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长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
C.北极地区大部分7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D.北极航道可全年通航
8.(2024·北京)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下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____,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________。(单项选择)
A.11月~次年4月   
B.5~8月
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____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________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
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
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
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___;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D 6.A 7.C
8.(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察场景。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场景。图片中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众多雪山。
(2)B A
(3)海拔 纬度
(4)②③ ①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