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课时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7~9年级:①认识现代技术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7~9年级:④举例说明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知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关注并讨论一些有伦理争议的技术与工程问题。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7~9年级:③依据不同来源的证据、限制条件等因素,从需求层面优化设计方案。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7~9年级:④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利用工具制作实物模型,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指导制作过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对模型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迭代改进,最终进行展示。
科学观念:结合陶瓷器的用途推断陶瓷的性质,通过分组实验,认识陶器和瓷器的区别,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它们存在区别的原因,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
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的科学观念。知道陶瓷器制造的主要步骤。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陶艺作品进行创意设计。
探究实践:动手实践,完成陶杯制作的前三个步骤:设计、揉泥、制坯。乐于分享自己的设计创意,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具备技术与工程实践的一般技能。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实验、实战等活动,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举例说明陶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体会陶瓷器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前两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制品和塑料品的制造,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类比的思路。学生对生活中的陶瓷制品接触很多,有较多感性认识,但对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教学中应该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人思考。七年级学生对动手实践很感兴趣,但设计与制作一件完整的陶艺作品难度较大,所以重在体验实践过程。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2节《我们一起来制造》的第三课时。本节教材简要
介绍了什么是陶器、瓷器,以及陶器和瓷器的一些区别,重点介绍了陶瓷器的制造步骤,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制造是怎样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技术与工程源于人类需求。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陶瓷器有哪些用途,分析陶器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认识到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践“设计与制作
一件陶艺作品”,让学生经历陶器制作的实践过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陶瓷器 教学活动 观察塑料碗和陶瓷碗,分析它们
展示各种陶瓷器图片(盘子、花瓶、马 材料的不同(一个由塑料制作、一个由陶
桶、卫生间洗手盆、建筑瓷砖、陶瓷关节、 瓷制作)。
陶瓷汽缸、绝缘材料等)。 结合陶瓷器的用途推断陶瓷的性质
各种各样的陶瓷器是如何制造的呢 (绝缘材料——不导电;陶瓷汽缸 引出课题。 ——耐高温;陶瓷轴承与滚珠——耐磨;
陶瓷人造关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过程诊断
让学生结合陶瓷器的用途推断陶瓷的性质,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观念,突破教学重点。
学校任务② 任务驱动,比较归纳
学习活动 ①土如何变成碗 教学活动 实验分析,形成观念
先往土中加水,和成泥巴,将泥巴加工 教师敲碎陶碗的一部分并在研钵中研磨
成碗的形状,最后将“碗”干燥。 成粉,投屏让学生观察成分(粉末是土)。
事先提供给学生两种土(砂土和黏土)、学 观察陶碗和瓷碗。比较它们的特性有哪些
生通过观察、揉搓,判断得出黏土可以制 不同。关注光滑程度、是否吸水、硬度大
陶器(因为颗粒小、黏性大、易塑形)、而 小等。瓷碗更光滑;滴水后发现陶碗吸水,
砂土不能(因为颗粒大、黏性小、不易塑形) 瓷碗不吸水;用小石头划一下陶碗和瓷碗,
陶器是由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 发现陶碗有划痕,瓷碗几乎无划痕,判断
出瓷碗硬度更大。
过程诊断
通过实验让学生判断陶器和瓷器的不同,再通过阅读书本,了解它们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形成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的科学观念。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任务驱动,实践分享
学习活动 揉泥(和泥)、制坯(加工成杯子的 教学活动 要制造一个陶器杯子作为生日礼
形状)、干燥、烧制等,如果不满意可能要 物送给父母(或其他亲人、朋友),需要怎
重新改进,再尝试,直至满意为止 样的步骤流程 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刚才的任务,就是一个小型的工程问题, 需要构思杯子的大小、尺寸、形状、颜色、
我们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 是否需要盖子等,并画出大致的草图。
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这
样的过程。
过程诊断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揉泥、制坯的过程。完成之后,分享自己的设计创意和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学校任务④ 完整的陶瓷器制造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呢
学习活动 直观了解陶瓷器制造的整个过程 教学活动 先观看陶瓷器制造过程的视频
(1)陶瓷器的制造具体需要哪些步骤呢 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第193~194页提供
(揉泥、制坯、干燥、素烧、施釉、 的阅读材料(介绍五种施釉方法、四种陶
烧制) 瓷烧制窑炉)。
(2)揉泥的目的是什么 排空泥料中的气泡
(3)对碗、盘的坯体施釉一般采用什么方 浸釉法
法?
(4)哪一种窑炉对温度的控制最为精准 电窑
过程诊断
1.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明确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工程并不一定是遥不可及的,工程设计就在身边。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分享,使学生对陶瓷器的制造有更为直观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3.通过观看视频、带问题阅读,让学生了解陶瓷器的制造过程。 达标检测
举例说明陶瓷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陶瓷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观看“为什么中国的陶瓷影响全世界”的视频,了解我国对陶瓷制造的贡献。
通过举例说明陶瓷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陶瓷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陶瓷器的技术发明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观看我国陶瓷发展史的视频,突出我国对陶瓷制造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反思改进 本节课作业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