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险(xiǎn) 野茫茫(mánɡ) 压黔境(jīn)
B.弃甲(qì) 炊断粮(chuī) 雪皑皑(kǎi)
C.侵衣(qīn) 充饥(jī) 千锤百炼(zhuī)
D.营盘(pán) 解渴(kě) 草毯泥毡(zhān)
【解析】选D。A项中“黔”应读Qián;B项中“皑”应读ái;C项中“锤”应读chuí。
2.对下面诗句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A.下、兵、明、程、神 B.明、程、神
C.兵、明、程、神 D.下、明、程、神
【解析】选C。一般偶数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3.对“草毯泥毡扎营盘”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句是比喻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这句是拟人句,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草”“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营盘”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解析】选B。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是比喻句,说明了营盘的简陋至极,但是并非丑陋。
4.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 )
A.敌重/兵,压黔/境
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兵临贵阳/逼昆明
D.革命/理想/高于天
【解析】选A。“重兵”“黔境”意义紧密,不可划分开,应为“敌/重兵,压/黔境”。
【方法指导】
如何划分诗句节奏
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
2.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
3.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节奏才能得心应手。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歌词,完成1~3题。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
迷雾途中盼太阳。
1.从歌词看,这首歌词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答:?
?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能力。这首歌词开始写了红军战士突破封锁线,后面写了期盼毛主席的情感,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红军艰苦奋战突破四道封锁墙,对毛主席的期盼。
2.写出这首歌词的韵脚。
答:?
答案:凉、忙、江、墙、狼、阳。
3.根据你的了解,歌词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时间为1934年,这时候毛泽东还没有当选为主席,歌词中说“全军想念毛主席”你觉得妥当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作品写作的时间来分析。
答案:说法应是妥当的,因为作品是后来为纪念长征而写的。
二、综合运用
4.某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永恒的长征”为主题的晚会,请你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节目表,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之后是舞蹈《过雪山草地》,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答:?
?
?
答案(示例):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真是深深感动着我们,寒冷的雪山、饥饿的身体,克服这些困难得需要多少毅力和勇气啊!现在,就请欣赏同学们带来的舞蹈——《过雪山草地》,让他们为我们带来那生动的一幕。
(2)晚会上,你作为主持人去采访现场的一位老红军,你会怎么说?
答:?
?
答案(示例):①爷爷,您对当年的经历一定记忆犹新,请问,您对那段记忆有何感想?
②爷爷,您对我们中学生的期望是什么?
(3)作为主持人,晚会结束时,你将怎样进行总结?
答:?
?
答案(示例):同学们,通过这次晚会,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红军的历史,体会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们一定要继承红军的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写作练笔
5.【写法借鉴】《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巧妙的拟人修辞手法,如“雪山低头迎远客”,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突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
【片段仿写】请你用心观察日出时的景象,仿照本文的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爬,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一刹那,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光亮,直耀人眼。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