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0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晏子将使楚 (     )
(2)王曰,何坐 (     )
(3)今方来 (     )
(4)谓左右曰 (     )
(5)叶徒相似 (     )
(6)吏二缚一人诣王 (     )
(7)齐人固善盗乎 (     )
(8)寡人反取病焉 (     )
答案:(1)出使 (2)犯罪 (3)将要 (4)近旁的人,文中指近侍 (5)只 
(6)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7)本来 (8)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译文: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译文:

(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答案:(1)近侍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楚王问:“绑着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
(3)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楚王/赐/晏子酒
B.吏二/缚一人/诣王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D.圣人非所/与熙也
【解析】选D。正确的划分应为:圣人/非所与熙也。
4.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楚王闻之
B.吾欲辱之
C.婴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解析】选D。D项中的“之”的意思是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5.课内阅读。
(2013·湖北十堰期末测试)阅读课文,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齐之习辞者也 (     )
②其实味不同 (     )
③圣人非所与熙也 (     )
答案:①熟练 ②它的果实 ③同“嬉”,开玩笑
(2)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答案: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3)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果实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解析】选D。楚王不得不以自我解嘲摆脱话语的尴尬,主要是为了衬托晏子的智慧和“习辞”。
(4)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
答案: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的风度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练能力】
(2013·南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②发:拆封。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
(2)舍本而问末者耶 (    )
答案:(1)派 (2)丢下,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答案: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答:



答案(示例):同意赵威后的看法。因为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百姓逼上绝路,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附【译文】
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百姓平安无事吗?齐王也康健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命出使到您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呢?”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