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冲刺:文学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浙江一模)辨“巳”纪年。十二生肖中蛇排名第六,十二地支中属“巳”。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下列不是干支纪年法的选项是( )
小贴士
【干支】天干(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子、丑、寅、卯等)的合称。以十干同十二支循环相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组,通称“六十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现今农历的年和日仍用干支计。
(摘自《辞海》)
A.庆历四年春 B.丙辰中秋
C.天启壬戌秋日 D.乙巳年春
2.(2024秋 方城县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B.《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而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C.古代有敬辞与谦辞之分,令尊、惠顾、垂爱、高就、贤弟、久仰、劳驾是敬辞,家父、舍弟、见谅、鄙人、拙见、寒舍是谦辞。
D.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见利忘义”等,称为褒义词;“愚蠢”“卑鄙”“贪生怕死”“损人利己”等,称为贬义词。
3.(2024秋 黄石期末)以下是小语整理的课本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笔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的“下”和“水声在屋檐下”的“下”词性不相同。
D.“不知令堂近况如何,实为惦念”此句中“令堂”是敬辞,使用恰当。
4.(2024秋 新泰市期末)下列各项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毛主席在花山》通过描写毛主席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B.长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很多,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C.王安石,字介甫,号稼轩,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新疆域》以及《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等。
5.(2025 和田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文中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鲁迅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变色龙》和《悲惨世界》。
D.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别人的父亲。
6.(2025 铁西区模拟)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开展“遨游书山 采撷慧果”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泛舟学海,汲取真知。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的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B.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祈求丰收。社神就是土地神。
C.《红岩》中,江姐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与成岗商量《挺进报》的印刷问题,与华为同行为山里运送急需的药品……后因甫志高叛变不幸被捕。
D.《水浒传》中的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豹子头”林冲,“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的“青面兽”杨志。
7.(2025 荆州模拟)下面是小雨积累的部分语文知识,请你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小雨积累了一些剧种:典雅精致的昆区、雍容华美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和活泼风趣的川剧。
B.小雨在阅读时发现:文学作品言不尽意时,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C.小雨积累了“词”的常识: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可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D.小雨给摘抄的语句这样批注:“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体现了孔乙己非常大方。
8.(2025 海淀区校级开学)下列能填在“马作的卢飞快, ”横线上的一项是( )
A.梦回吹角连营 B.弓如霹雳弦惊
C.坐中多是英豪
9.(2025 涿州市校级开学)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本文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为排解内心的愤懑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C.《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本文按照空间顺序,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中人物的形象,赞美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蒹葭》都选自“风”。
10.(2025 浏阳市模拟)生生不息的不止文字,古代文化常识也在我们心中传承,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中,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B.《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变色龙》是德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
D.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为婉约派词人代表,风格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人称“词中之龙”。
11.(2025春 岳麓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该书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茨威格在《列夫 托尔斯泰》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D.“孤常读书”中的“孤”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大兄”,都属于敬辞。
12.(2025 费县校级一模)小嘉总结了课本中学过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弱冠”指女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以示成年。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柳河东集》是以官职命名。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成语均出自此书。
13.(2025 市南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14.(2025 聊城模拟)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刘备的表。
B.史书都有自己的编写体例,《史记》《左传》《战国策》的体例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晚生,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5.(2025 辽宁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全书故事引人入胜。与孙悟空有关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打碎琉璃盏、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重新振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写作继续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
16.(2025 辽宁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有阿长买《山海经》,有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看社戏,有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也有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桑梓”代指家乡,“丝竹”代指音乐,“烽烟”代指战争,“须眉”代指男子。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7.(2025 织金县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和“伛偻提携”中,“黄发”和“提携”指老人,“垂髫”和“伛偻”指小孩。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18.(2025 新宾县二模)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偶句,晋代陶渊明作的《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律诗。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作品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为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19.(2024秋 闽清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不惑”“耳顺”“知天命”,分别表示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我的白鸽》是我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白鹿原》。
C.古人常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D.寓言篇幅短小,常假托人或动植物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
20.(2024秋 衡阳期末)“文化长廊”栏目介绍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其中介绍有误的一项( )
A.孟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论和活动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B.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加冠的礼节,一般由氏族长辈按照礼仪流程举行。
C.秦晋之好,原义是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后来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
D.词牌名,决定词的节奏与音律,常见的词牌名有采桑子、相见欢、浣溪沙等。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冲刺: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 浙江一模)辨“巳”纪年。十二生肖中蛇排名第六,十二地支中属“巳”。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下列不是干支纪年法的选项是( )
小贴士
【干支】天干(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子、丑、寅、卯等)的合称。以十干同十二支循环相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组,通称“六十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现今农历的年和日仍用干支计。
(摘自《辞海》)
A.庆历四年春 B.丙辰中秋
C.天启壬戌秋日 D.乙巳年春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不是干支纪年法,“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四年”是年号纪年法,不是干支纪年法。
BCD.是干支纪年法。
故选:A。
2.(2024秋 方城县期末)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B.《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而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C.古代有敬辞与谦辞之分,令尊、惠顾、垂爱、高就、贤弟、久仰、劳驾是敬辞,家父、舍弟、见谅、鄙人、拙见、寒舍是谦辞。
D.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见利忘义”等,称为褒义词;“愚蠢”“卑鄙”“贪生怕死”“损人利己”等,称为贬义词。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见利忘义”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私利而抛弃道德准则、不顾及他人利益和社会公义的人或行为,是贬义词而非褒义词。
故选:D。
3.(2024秋 黄石期末)以下是小语整理的课本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笔记,请你选出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C.“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的“下”和“水声在屋檐下”的“下”词性不相同。
D.“不知令堂近况如何,实为惦念”此句中“令堂”是敬辞,使用恰当。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是清代文学家,而不是明代文学家。
故选:B。
4.(2024秋 新泰市期末)下列各项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毛主席在花山》通过描写毛主席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B.长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很多,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C.王安石,字介甫,号稼轩,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新疆域》以及《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不是稼轩。稼轩是辛弃疾的号。
故选:C。
5.(2025 和田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文中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鲁迅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变色龙》和《悲惨世界》。
D.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别人的父亲。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作家、朝代、作品、国籍等知识做好积累。
【解答】A.有误,《社戏》的确选自小说集《呐喊》,文中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这里的“我”并非鲁迅本人,而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此选项说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述正确,但说写的是鲁迅经历错误。
B.正确。
C.有误,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而《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并非雨果的作品,此选项错误。
D.有误,“令尊”“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严”“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此选项表述正好相反,错误。
故选:B。
6.(2025 铁西区模拟)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开展“遨游书山 采撷慧果”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安排如下:泛舟学海,汲取真知。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的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B.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祈求丰收。社神就是土地神。
C.《红岩》中,江姐为党做了大量工作:与成岗商量《挺进报》的印刷问题,与华为同行为山里运送急需的药品……后因甫志高叛变不幸被捕。
D.《水浒传》中的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豹子头”林冲,“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的“青面兽”杨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描述的是神行太保戴宗的日行千里之能,并非“青面兽”杨志的特征。
故选:D。
7.(2025 荆州模拟)下面是小雨积累的部分语文知识,请你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小雨积累了一些剧种:典雅精致的昆区、雍容华美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和活泼风趣的川剧。
B.小雨在阅读时发现:文学作品言不尽意时,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C.小雨积累了“词”的常识: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可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D.小雨给摘抄的语句这样批注:“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体现了孔乙己非常大方。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在“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摸”字体现的是孔乙己经济拮据,钱藏得很仔细,拿出来时很缓慢、艰难,而不是体现他非常大方。
故选:D。
8.(2025 海淀区校级开学)下列能填在“马作的卢飞快, ”横线上的一项是( )
A.梦回吹角连营 B.弓如霹雳弦惊
C.坐中多是英豪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出自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故选:B。
9.(2025 涿州市校级开学)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本文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B.《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为排解内心的愤懑而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C.《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本文按照空间顺序,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中人物的形象,赞美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蒹葭》都选自“风”。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小石潭记》属于山水游记散文,并非抒情散文。
故选:B。
10.(2025 浏阳市模拟)生生不息的不止文字,古代文化常识也在我们心中传承,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中,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B.《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变色龙》是德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
D.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为婉约派词人代表,风格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人称“词中之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解答】A.有误,《孔乙己》收录在小说集《呐喊》里。
B.正确。
C.有误,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D.有误,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代表。
故选:B。
11.(2025春 岳麓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该书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茨威格在《列夫 托尔斯泰》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D.“孤常读书”中的“孤”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大兄”,都属于敬辞。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资治通鉴》记载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B.有误,《木兰诗》为北朝民歌。
C.正确。
D.有误,“孤”是自称谦辞,“大兄”为敬辞。
故选:C。
12.(2025 费县校级一模)小嘉总结了课本中学过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弱冠”指女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以示成年。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柳河东集》是以官职命名。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成语均出自此书。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A.有误。古代“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成年称“及笄”(十五岁)。
B.有误。《故乡》《社戏》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非《朝花夕拾》。
C.有误。“柳河东”是柳宗元以籍贯(河东)命名,非官职。
D.正确。
故选:D。
13.(2025 市南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
B.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故乡》是小说,选自《呐喊》。
C.有误,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是英国。
D.有误,《礼记》是“五经”之一,“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故选:A。
14.(2025 聊城模拟)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刘备的表。
B.史书都有自己的编写体例,《史记》《左传》《战国策》的体例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晚生,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不是呈给刘备的。
BCD.正确。
故选:A。
15.(2025 辽宁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全书故事引人入胜。与孙悟空有关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打碎琉璃盏、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重新振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通过写作继续工作,实现人生的价值。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与孙悟空有关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打碎琉璃盏、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表述错误。打碎琉璃盏的是沙僧,与“孙悟空”无关。
故选:C。
16.(2025 辽宁模拟)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儿时的许多生活片段,有阿长买《山海经》,有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看社戏,有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也有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桑梓”代指家乡,“丝竹”代指音乐,“烽烟”代指战争,“须眉”代指男子。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看社戏是小说《社戏》中的故事,《社戏》选自《呐喊》,并非《朝花夕拾》。
故选:B。
17.(2025 织金县模拟)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和“伛偻提携”中,“黄发”和“提携”指老人,“垂髫”和“伛偻”指小孩。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黄发垂髫”和“伛偻提携”中,“黄发”和“伛偻”指老人,“垂髫”和“提携”指小孩。
BCD.正确。
故选:A。
18.(2025 新宾县二模)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偶句,晋代陶渊明作的《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律诗。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作品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为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古诗,不是五言律诗。
故选:B。
19.(2024秋 闽清县期末)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不惑”“耳顺”“知天命”,分别表示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我的白鸽》是我国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白鹿原》。
C.古人常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弟侄,《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
D.寓言篇幅短小,常假托人或动植物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古人用“不惑”“知天命”“耳顺”分别表示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该选项顺序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20.(2024秋 衡阳期末)“文化长廊”栏目介绍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其中介绍有误的一项( )
A.孟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论和活动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B.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加冠的礼节,一般由氏族长辈按照礼仪流程举行。
C.秦晋之好,原义是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后来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
D.词牌名,决定词的节奏与音律,常见的词牌名有采桑子、相见欢、浣溪沙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不是道家学派。
BCD.正确。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