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3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3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4 14: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3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被评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考古新发现,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种瓷器、木器等,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回答下面小题。瓷器出土后需要及时清除,醇洗、除膜、脱盐等环节除去表面杂质,最终覆膜保护,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是(  )
A.清除:用毛刷对表面干刷去除杂物
B.醇洗: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脱离
C.除膜:用10%稀盐酸除沉积膜碳酸钙
D.脱盐:表面的氯化钠等物质用蒸馏水浸泡除去
2.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
3.《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功率越大
B.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C.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分别相当于定滑轮和动滑轮
4.化学变化往往会导致一些量发生改变。现向盛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容器中不断滴入C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容器中相关量随滴加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5.如图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
B.0~2s内拉力F等于7N
C.2~6s内拉力F等于5N
D.2~6s内拉力F做了84J的功
6.2023年3月19日陈芋汐和全红婵组合以362.04分的总成绩夺得跳水10米台冠军,如图所示,参加“跳水”表演赛时的分解动作的简略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离开跳板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
B.从跳起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到达最高点时,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她将保持静止状态
D.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速度增大,运动员的惯性增大
7.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各动脉和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D.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水和盐水。将橘子和香蕉先放入甲容器中,取出后擦干,再放入乙容器中,前后两次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橘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B.香蕉在水和盐水中所受浮力不相等
C.橘子在盐水中受到一对平衡力
D.两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9.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图呈现了部分系统参与物质代谢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和小肠内完成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物质a是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具有物质运输、免疫防御等功能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10.如图所示,小科在实验室分别完成①②两个实验后,依次将①②反应后的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当②的废液倒入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向①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红
B.若向②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红
C.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氯离子,一定不含氢离子
D.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钠离子,一定不含钙离子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如图所示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水循环系统,该系统使游泳馆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充分体现了杭州绿色亚运的理念。回答问题:
(1)水经过毛发分离器和硅藻土分离器,初步完成了水体不溶性杂质的去除,则此过程用到的物质分离方法为     。
(2)NaClO是常用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工业上用X+2NaOH=NaCl+NaClO+H2O制取NaClO,则X的化学式为     。
12.“明眸皓齿”是学校每年体检的项目之一。视力测试时反射过程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视力测试时,学生看到待测字母后作出相应手势。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中的手部肌肉属于     。
(2)体检时,小科看不清楚待测字母,向前一步就能看清。两次测试中字母成像的像距较大的是     。(选填“现位置”“原位置”)
(3)明眸皓齿宣传会上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吃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预防夜盲症,人体吸收维生素A的主要场所是     。
13.某工程队用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将滑轮简化成甲)在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图乙是工人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象(不计绳重和摩擦)
(1)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m/s。
(2)图乙面积表示的意义    。
14.自新冠肺炎流行以来,人类在抗疫中不断提升检测和治疗水平。
(1)核酸检测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在人体中检测到     的遗传物质——核酸,需隔离或治疗。
(2)“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大部分人会出现发热、无力、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造成呼吸困难的原因是身体感染病毒后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内的     (填结构名称)和外界气体交换受到影响,部分患者出院后还需要呼吸康复训练。如图为呼吸训练器及其结构示意图,使用时用嘴吸气,悬浮球会被吸起,吸起的悬浮球数量越多说明呼吸肌的力量越大。请你解释悬浮球能被吸起的原因     。
15.如图所示,推走独轮车之前,先将其撑脚抬离地面。慢慢抬起的过程中,独轮车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已知车厢和砖头的总重力G=800N,则图中人手竖直向上的力为     N.若施加在车把手向上的力始终与把手垂直,则慢慢抬起的过程中这个力的大小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始终不变”)。
16.如图所示,一个综合实践小组用一段漆包线绕成线圈abcd,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只刮上半周或下半周。将线圈abcd放在用硬金属丝做成的支架m、n上,并按图示连接电路,则电磁铁的上端是     极。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17.血液流经遍布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
(1)血液流经图甲所示的毛细血管时,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     结合,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2)血液流经图乙所示的毛细血管时,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血液流经肾小球后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经过     (填图丙中的序号)被重吸收送回到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
18.如图甲所示,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L1的额定电压为3V,L2的额定电压为2V.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中点时,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不损坏。正常发光的小灯泡是    ,其额定功率为    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Ω。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为电压可调的直流学生电源,灯泡L1的额定电压为8V,灯泡L2的额定电压为6V,图乙是灯泡L2的U﹣I图象。
(1)当开关S接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定值电阻R0的阻值。
(2)开关S接a时,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1正常发光,此时R0消耗的功率为1W,求灯泡L1的额定功率。
(3)开关S接b时,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可使电路允许达到的最大总功率是多少?
20.图甲是黄铜材质的翻板自封防臭地漏(黄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锌),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利用水对底盖的压力来控制开合,有水时,自动开盖,迅速排水。无水时自动闭合,防臭防虫。
(1)黄铜是铜锌合金,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腐蚀性属于     性质。
(2)为了探究制作地漏所用黄铜的等级,某兴趣小组取制作地漏的黄铜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2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8g时,不再有气体产生。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制作地漏的黄铜属于哪种等级?
黄铜等级 低黄铜 中黄铜 高黄铜
铜的质量分数 60%~80% 80%~90% 高于90%
(3)图丙为地漏翻板结构的示意图,整个翻板结构(包括配重和底盖)的总质量为10g,整个翻板结构的重力作用线通过A点,水对底盖压力的作用点可以等效在底盖C点,其中OD长度为1cm,OA长度为0.5cm。请计算底盖向下张开时,水对底盖的压力至少为多少牛?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3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D A C BC A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用毛刷对表面干刷去除杂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脱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10%稀盐酸除沉积膜碳酸钙,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表面的氯化钠等物质用蒸馏水浸泡除去,是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分析】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解答】解:外界物体反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经过晶状体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分析】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B.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C.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水的高度增高,重力势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都是固定不动的;
【解答】解:A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A错误;
B.转轮转速越快,相同时间内对水做的功越多,根据公式P可知,功率越大,故B错误;
C.水从河里被输送到上方的田里,高度增加了,因此水的重力势能变大,故C正确;
D.上、下两个转轮的轴都是固定不动的,因此都可看做定滑轮,故D错误。
故选:C。
4.【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的pH不会减小到小于7,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水,水的质量不能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沉淀,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钠元素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5.【分析】(1)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根据力的合成可求得2~6s内拉力F;
(3)由s=vt可求得2~6s内移动距离,由W=Fs可求得2~6s内拉力F做的功。
【解答】解:A、该题中没有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的任何提示,故A错误;
B、在0~2s内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即此时的拉力F大于重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即F大于7N,故B错误;
C、由乙图可见,在2~6s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f+G=F,所以F=G+f=5N+2N=7N,故C错误;
D、由v可得,2~6s内移动距离s=vt=3m/s×4s=12m,
则2~6s内拉力F做的功W=Fs=7N×12m=84J,故D正确。
故选:D。
6.【分析】(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4)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解答】解:
A、从离开跳板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她只受到重力作用,故A正确;
B、从跳起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所以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故B错误;
C、到达最高点时,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若运动员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则她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增大,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7.【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为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
(2)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襲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
【解答】解:A、左心室壁最厚,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A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但是只有四肢的大静脉内有静脉瓣而不是各静脉内都有瓣膜,C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襲和小肠绒毛,增加吸收的面积,D正确。
故选:C。
8.【分析】(1)橘子漂浮在水中,橘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香蕉在水和盐水中都沉底,由于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判断浮力大小关系;
(3)橘子漂浮在盐水中,浮力等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根据水和盐水的体积相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根据公式G=mg=ρVg可得出盐水的重力大于水的重力,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可以比较出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
【解答】解:A、甲图中橘子漂浮在水中,橘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由甲图和乙图可知,香蕉浸没,V排=V物,由于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香蕉在水中所受浮力小于在盐水中所受浮力,故B正确;
C、橘子漂浮在盐水中,浮力等于重力,橘子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由于水和盐水的体积相同,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由G=mg=ρVg可得,盐水的重力大于水的重力,
由于甲、乙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
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G容+G水+G香+G橘,
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乙=G容+G盐水+G香+G橘,
所以F甲<F乙,故D错误。
故选:BC。
9.【分析】图中的①吸收、a氧气、b二氧化碳。
【解答】解:A、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所以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A错误。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物质a是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正确。
C、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内循环往复的流动,就是血液循环,所以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具有物质运输、免疫防御等功能,C正确。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通过排尿能够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D正确。
故选:A。
10.【分析】当②的废液倒入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①中稀盐酸过量,②中碳酸钠过量。
【解答】解:A、若向①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红,是因为过量的稀盐酸使溶液显酸性,该选项正确。
B、若向②反应后的废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会变红,是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正确。
C、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氯离子,是因为氯离子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沉淀,一定不含氢离子,是因为如果含有氢离子,则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正确。
D、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里一定含钠离子,可能含钙离子,例如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时,氯化钙过量,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根据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1)水经过毛发分离器和硅藻土分离器,初步完成了水体不溶性杂质的去除,则此过程用到的物质分离方法为过滤。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解得:x=+1。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NaOH=NaCl+NaClO+H2O可知,反应后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2、2、2,反应前除X外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0、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Cl,所以X的化学式为:Cl2。
故答案为:
(1)过滤;
(2)+1;
(3)Cl2。
12.【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解答】解:(1)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为:感受器→出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看,图一中的手部肌肉属于效应器。
(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即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因此两次测试中字母成像的像距较大的是原位置前一步,即现位置。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吸收维生素A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2)现位置。
(3)小肠。
13.【分析】(1)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股数,利用v物求出物体上升的速度;
(2)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单位和数值以及其数值变化关系确定该物理量。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v物0.2m/s;
(2)图乙中纵坐标表示拉力,且拉力大小为50N不变,横坐标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Fs,表示拉力所做的总功。
故答案为:(1)0.2;(2)拉力所做的总功。
14.【分析】(1)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2)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的核心构成,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动物体的细胞中;核酸检测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在人体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需隔离或治疗;
(2)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膈肌和肋间肌)疲劳,导致呼吸肌收缩时,肺部扩张功能降低,进而使吸入的气体减少,同时肺泡内渗出液增多,阻碍了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由呼吸训练器示意图可知:使用时用嘴吸气,悬浮球能被吸起的原因是:呼吸训练器内的气体被吸入人体内,呼吸训练器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所以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大于悬浮球的重力,悬浮球就会被吸起。
故答案为:
(1)新型冠状病毒;
(2)肺泡;呼吸训练器内的气体被吸入人体内,呼吸训练器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大气压,所以大气压产生的压力大于悬浮球的重力,悬浮球就会被吸起。
15.【分析】(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图中人手竖直向上的力;
(3)分析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变化情况,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解:
(1)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由图可知,LG=0.2m,LF=1m,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 LG=F LF,
则图中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G800N=160N;
(3)向上施加在车把手上的力始终与把手垂直,则动力臂大小不变,而阻力G不变,阻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动力F将变小。
故答案为:省力;160;逐渐减小。
16.【分析】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电磁铁的极性;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解答】解:由图可知,电流是从电磁铁的上端流入,下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
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力的作用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电动机的原理;
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磁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则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不改变,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N;电动机;相同。
17.【分析】图丙中①肾小球、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
【解答】解:(1)血液流经图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当血液流经图乙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供细胞利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图2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时,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④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故答案为:
(1)血红蛋白
(2)静脉血
(3)④
18.【分析】(1)由图象可知,两灯泡的额定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能正常发光的灯泡是额定电流较小的,根据P=UI求出其额定功率;
(2)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为0.15A时,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一步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L1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0.15A,L2的电压为2V时通过的电流大于0.1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不损坏,
所以,正常发光的灯泡是L1,其额定功率P1=U1I1=3V×0.15A=0.45W;
(2)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15A时,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3V,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1.5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1﹣U2=6V﹣3V﹣1.5V=1.5V,
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10Ω,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
故答案为:L1;0.45;20。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1)当开关S接a时,灯泡L1与电阻R0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知道电阻R0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利用公式R计算出电阻R0的阻值。
(2)调节电源电压,使灯泡L1正常发光时,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知道此时电阻R0消耗的功率和其阻值的大小,可利用公式P=I2R计算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后再利用公式P=UI计算出灯泡L1的额定功率。
(3)开关S接b时,灯泡L1与灯泡L2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当电路达到最大总功率时,应该有一盏灯泡正常发光,则找出电流和电源电压,即可求得电路允许达到的最大总功率。
【解答】解:
(1)当开关S接a时,灯泡L1与电阻R0串联(如下图所示),
∵U0=1.2V,I=0.3A,
∴电阻R0的阻值为:R04Ω。
(2)当开关S接a时,灯泡L1与电阻R0串联,∵灯泡L1正常发光时,
∴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U1=8V,
又∵此时R0消耗的功率为P0=1W,而R0=4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0.5A,即I1=I0=0.5A,
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P1=U1I1=8V×0.5A=4W。
(3)开关S接b时,灯泡L1与灯泡L2串联(如下图所示),
当电路达到最大总功率时,应该有一盏灯泡正常发光,
由(2)可知,灯泡L1的额定电流为0.5A,由图象可知灯泡L2的额定电流为0.6A,
所以串联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5A。
此时,L1正常发光,电路中的电流为I1=I2=0.5A,
从灯泡L2的U﹣I图象可知,当电流为0.5A时,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U2=4V,
则电源电压为:U=U1+U2=8V+4V=12V,
∴电路允许达到的最大总功率:P总=UI1=12V×0.5A=6W。
答:(1)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4Ω。
(2)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4W。
(3)电路允许达到的最大总功率为6W。
20.【分析】(1)金属的耐腐蚀性是不易氧化,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根据稀硫酸的质量求出有多少克锌参加了反应,故20g黄铜中有多少克锌,从而求出铜的含量,有表中数据判断黄铜等级;
(3)配重和底盖的总质量已知,OD和OA的长度已知,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水对底盖的至少压力。
【解答】解:(1)金属的耐腐蚀性是不易氧化,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属于化学性质;
(2)设20g黄铜中有x克锌,
H2SO4+Zn=ZnSO4+H2
98 65
98×10% x
解答x=6.5g
20g黄铜中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故该黄铜的等级数据低黄铜;
(3)G=mg=10×10﹣3kg×10N/kg=0.1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 OD=G OA,
0.05N;
答:(1)化学;(2)低黄铜;(3)水对底盖的压力至少0.05N。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