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4.6《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超重与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牛 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后编排的,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 实例。通过它的学习,学生不仅会对牛顿运动定律有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并能够区分超重和失重。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析电梯升降、火箭发射等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物理观念:通过学习超重和失重,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到超重和失重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为深入学习超重与失重打下知识基础;2.学生在学习超重与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可能存在 “超重与失重就是物体自身所受重力发生变化”的错误想法,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演示纸带挂钩码实验: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纸带未断
提问问题:只用一个手,一个钩码有没有办法把纸带拉断?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进一步提出问题: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设计:观看演示实验,思考并尝试把纸带拉断的方法。
问题一: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
学生分析总结:纸带断了钩码没变重
教学环节二:
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
提出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
演示实验:将测力计迅速上提,指针会发生上下移动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得出结论:有时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超出了钩码的重力,有时却比钩码的重力要小。
引出初步概念: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学生活动设计: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
学生分析总结: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学生分析总结: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教学环节三:
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提出问题: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播放视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演示实验,记录示数变化
问题一: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分析总结: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增大,物体超重
教学环节四:
手机软件:物理手机工坊
捕捉蹲下起立加速度的微小变化。
通过手机传感器测出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请学生参与体验超重和失重
问题一: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学生分析总结:蹲下的时候,先失重再超重,起立的时候,先超重再失重
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学习了超重与失重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深入了解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特点和产生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标题:高一物理——超重与失重
一、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其重力
特点:加速度向上,重力不变
二、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特点:加速度向下,重力不变
三、超重与失重的产生原因
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超重
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失重
四、实例分析
电梯升降
火箭发射
太空站中的宇航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超重和失重,这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验、实例分析等。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和练习情况来评估。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从练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完成练习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