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点)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你在陌生的地方迷路,兜兜转转时,忽然发现一条意想不到的小路,眼前豁然开朗?或者当你遇到难题一筹莫展,某个瞬间突然灵光乍现?这样的经历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成语或诗句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展示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不仅描绘了乡村的山水之美,更暗含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笔下的风景与智慧。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紧急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著有《剑南诗稿》,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在此之前,陆游因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回乡。
闲居在家,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但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纯朴的生活也让他产生了无限的欣慰之情。“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读诗歌】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xiāo)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ɡuān)/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kòu)门。
un和en可以互押
律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知识链接: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诗歌释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 不要。
腊酒浑: 腊月所酿的酒,成为“腊酒”。浑, 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鸡豚: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怀疑。
暗:暗淡。
【诗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将近社月,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诗意】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若: 如果。
闲乘月: 趁着月明来闲游。
拄:拄着
无时: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意】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课文精讲】
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以劝说的口吻,描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农家做客时的感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复”二字突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
“暗”字突出了绿柳的繁茂荫浓,“明”字则重在描绘鲜花的娇艳美丽。
境地之幽(描写)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
路疑无而实有 景似绝而复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
一方面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
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
又:
渲染出诗人沉醉其中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庄的喜悦心情。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春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既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之情。
风俗之美(描写)
颈联写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表达了诗人对古朴风俗的赞美。
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频来之约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扣门”与首句“农 家”摇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分析讨论】
1.全诗紧扣“ 游 ”字,按 时间 推移展开叙述,展示了农村生活的风貌。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了什么?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并赏析“莫笑”、“足”两词。
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考点:品析诗词炼字
[参考答案]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分析合理即可)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句诗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遇到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有新出路。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4.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考点:分析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
①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可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
②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诗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以及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③从“箫鼓追随”可看出诗人对古朴民俗的赞美;
④从“拄杖无时夜叩门”可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
【写作特色】
立意新巧,自然成趣。
(1)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
(2)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纯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主旨归纳】
主旨上: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和淳朴风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写法上:
1.白描手法;2.寓情于景。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下面两首诗均描写了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都写了农家(田家)富有特色的丰盛菜肴和主人的热情款待。
②情感上都表现了对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播放讲解视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