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4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瞥见(piē) 欢悦(yuè) 憧憧(chōnɡ)
B.娓娓(wěi) 歉疚(jiù) 女红(hónɡ)
C.呜咽(yàn) 凄惨(cǎn) 勉强(qiǎnɡ)
D.埋没(méi) 辗转(zhǎn) 惺忪(xīnɡ)
【解析】选A。B项,“红”应读ɡōnɡ;C项,“咽”应读yè;D项,“没”应读
m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灯光灿烂    热泪盈眶    无缘无故
B.唏唏嘘嘘   泪如泉涌   辗转反侧
C.一饱眼福   徇徇善诱   各色各样
D.莫名其妙   前世冤家   笑容满面
【解析】选C。“徇徇”应改为“循循”。
3.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     (严格 严厉 严酷),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2)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     (愧疚 难过 歉疚)。
(3)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     (突然 竟然 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答案:(1)严厉 (2)歉疚 (3)居然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到年底,父亲“清算”“我”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
【解析】选C。母亲说“打得好”,是希望“我”上进、有出息。
5.课内阅读。
阅读“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一段,然后回答(1)~(5)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

答案:幼儿时母亲在元宵节背着“我”“巡阅”观灯。
(2)文章中母亲背着“我”在大厅里走来走去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场景描写的作用。当时大厅里十分热闹,母亲为了让“我”一饱眼福,便把睡醒的“我”背到大厅里。
答案:母亲背“我”走来走去“巡阅”是为了能让“我”一饱眼福,表现出母亲的爱心,同时也表现出母亲活泼、青春的形象。
(3)“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一句中的“蹑手蹑脚”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解析】此题考查品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从母亲对“我”的爱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表现了母亲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元宵节的乐趣,又不愿惊醒孩子,生动地表现出母亲的爱子之情。
(4)选段写出了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围绕母亲背着“我”在元宵节“巡阅”这一事件来回答。
答案:母亲是一个温柔、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人。
(5)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答: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从选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永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母  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个是盏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⑥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⑦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    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  。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⑧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⑨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⑩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选自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为了母亲的微笑》,有删节)
1.认真阅读,在下列空格中填上体现“我”情感变化的恰当的词语。
“我”的情感经历:抗拒后母→向后母→对后母产生→被后母感动→对后母深深的与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关于后母的事情,然后从中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即可。
答案:示威 好感 敬重
2.文中第⑦段中有两处空缺,请结合文意在第一处空缺中填写描写母亲心理的词语,在第二处空缺补充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
描写母亲心理的词语:
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能力。结合前后句可以看出填写的词语应体现“埋怨”语意,句子应切合母亲当时的心境。
答案:埋怨 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蕴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善良而“听话”的女儿的赞赏;掩饰、安抚因两个非亲生孩子更需要关爱而不得不委屈亲生女儿的歉疚和伤感;对自己做出这样的决断而深感欣慰。
4.赏析文章中你最感动的关于母亲的细节。要求: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我最感动的细节:
我的提问:

我的答案:

答案:示例一:我最感动的细节: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
我的提问:联系上下文,品析“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这一细节在表现母亲形象方面的作用。
我的答案:这一细节具体地写出了母亲对摔伤的“我”认真细致地察看,表明母亲的担忧与焦急,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与关怀。
示例二:我最感动的细节: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
我的提问:请联系语境品析“扯”字的表达效果。
我的答案:“扯”这一动作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动作的迅速及态度的坚决,表明母亲对“我”和弟弟的无比疼爱与关心,反衬出作为后妈的母亲的爱的无私与伟大。
5.文章结尾作者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面对这部“永远写不完的”“书”,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不少于20字)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语句要通顺。
答案(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有一天,您老了,那时,我是支撑着您瘦弱身躯的拐杖,是为您遮挡夏日酷暑的小伞……
二、综合运用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由于家长的溺爱,15岁的某某每个月的零花钱甚至超过普通员工的月薪,但是他对父母提供的优越生活并不知足,甚至竟偷偷地将家中价值十几万元的名表、钻戒贱卖,所得3万多元用于挥霍。
材料二:邹韬奋在《我的母亲》中写道:“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1)阅读上面的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答:

答案(示例):①真正的母爱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②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③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不要一味地任性。
(2)为了让学生能早日独立生活,请你设计两个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一:
活动方式二:
答案(示例):班级举办一次以“名人励志”为主题的班会。
  学校开展一次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课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本文是截取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即:①元宵夜背“我”观灯;②喜爱看小说;③怜惜“我”背书挨打;④为“我”做针线活。这四件事,虽然很普通,但它们是最闪光的四个片段,作者摄取过来,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片段仿写】妈妈对我们的爱无微不至,它表现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请你截取妈妈最典型的经历,写一个片段表现妈妈对你的爱。(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过了一会儿,妈妈便抱了一些苹果兴冲冲地跑来。她把苹果从车窗一个一个递给我,看着妈妈那染霜的白发,我不禁一颤,最后一个苹果没接住,掉在地上。妈妈赶忙弯腰去捡,就在这时,车启动了,妈妈慌忙把沾有泥土的苹果在衣服上蹭了几下,又递给了我。车开动了,妈妈在车窗外挥动着手,着急地喊:“那个苹果,你别吃,还没擦干净……别忘了到学校后给家里打电话。”我的热泪涌了出来,滴在手上,也滴到了那个还沾有泥土的苹果上。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