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单元评价检测(三)(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单元评价检测(三)(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1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狼藉(jí)          琐屑(xiè)
愠色(yùn)  愣怔(zhenɡ)
B.颓唐(tuí) 瞥见(piē)
呆滞(zhì) 涮净(shuàn)
C.歉疚(jiù) 酬谢(chóu)
吮吸(yǔn) 惺忪(sōnɡ)
D.交卸(xiè) 褴褛(lǚ)
巡阅(xún) 羡慕(xiàn)
【解析】选C。“吮”应读shǔn。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情不自禁   触目伤怀  饮泣吞声  无精打彩
B.情郁于中 夺眶而出 人影稀疏 引人注目
C.跌跌撞撞 蹑手蹑脚 辗转返侧 娓娓动听
D.如数俸还 失魂落魄 恭恭敬敬 万籁俱寂
【解析】选B。A项,彩—采;C项,返—反;D项,俸—奉。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好歌曲》竞赛现场,来自台中市的24岁小伙子邱振哲自写自唱的《我不需要》,让现场几位导师热泪盈眶。
B.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C.2013年10月19日,一辆长期停放在市区景山小学门口的19座小客车,无缘无故冒烟着火,还引燃了停在边上的轿车。
D.一条微博让她店里的生意一度飙红,莫名其妙过了一把名人瘾。
【解析】选B。“雨后春笋”为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用于此处褒贬失当。
4.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2013年12月2日是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②这次的活动主题是“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③在这次活动中,各地公安机关在媒体上高频次刊播了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交通安全形势和为民服务等。④各地政府也制定并商讨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答案:③ 在“等”后面加“内容” ④ 把“制定”与“商讨”调换
5.默写填空。(6分)
(1)我看见他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浩荡离愁白日斜,          。          ,化作春泥更护花。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         ,
         ”与高适《别董大》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戴着黑布小帽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2)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综合性学习。(6分)
  某中学八年级(3)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答:

答案(示例):①成长的驿站,心灵的乐园 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2)【感受家庭】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2分)
答:

答案(示例):①家是昨夜依旧未眠的严父。②家是今晨忙碌不休的慈母。③家是风雨中的搀扶。④家是夕阳下的依偎。
(3)【消除代沟】为消除母子代沟,增进母子感情,你一定有一些好的建议,请写出几条。(2分)
答:

答案(示例):①多与妈妈谈心。②抽空和妈妈一起做家务。③陪妈妈散步、看电视。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人 琴 俱 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何以都不闻消息 (     )
(3)子敬素好琴 (     )
(4)因恸绝良久 (     )
答案:(1)(病)重 (2)即“以何”,为什么 (3)动词,弹琴 (4)很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子敬素好琴。
译文:
(2)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译文:

答案:(1)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
(2)(王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
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分)
答:

答案(示例):世上的手足之情无比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10.请你搜集一条写手足之情的诗句或谚语。(2分)
答:

答案: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9分)
钱  
钱,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为吴越王。有讽拒梁命者,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①省茔垄:祭扫祖墓。②亟拜:急忙下拜。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⑤武肃:即钱。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答案: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有讽拒梁命者 (     )
(2)延故老 (     )
(3)为牛酒大陈 (     )
(4)遂弗改造 (     )
答案:(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于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译文:

答案: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取字婆留。
14.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中对钱的叙述来进行概括。
答案: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附【译文】
钱,是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在位时,他平定了浙江的贼寇王仙芝,外拒黄巢,消灭了董昌,积累了许多功德,自然显现出来。梁开平元年,梁王封钱为吴越王。有人怂恿钱拒绝梁王的任命,钱笑着说:“我怎么能失去一个孙仲谋呀!”于是接受了(梁王的)任命。这年,钱祭扫祖坟,邀请故老,各种乐器一齐吹响,荣耀遍布山谷。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拿着一壶泉水相迎于道路左边,钱急忙下车下拜。老妇抚摸他的背,叫着他的小名说:“钱婆留,我很高兴你长大成人了。”原来钱出生的时候房间里充满了奇怪的光,他的父亲感到恐惧,想把他扔到溪里淹死。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取字婆留。钱摆出牛和酒,来给乡人吃喝。钱起身劝酒,独自唱还乡歌来给宾客娱乐。这时将要修筑宫殿,观测云气占卜的人说:“如果扩大原来的宫殿,(其益处)不过一百年;如果填平半个西湖,(其益处)可以有千年。”钱笑着说:“怎么会有千年而不出贤明的君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让我的民众们受苦呢!”于是不再改造宫殿。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18题。(10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5.家中“惨淡”,指的是哪些情况?(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结合文段中第二段来概括即可。
答案:父亲赋闲背景下变卖典质还亏空,办丧事等一系列不幸带来的困难。
16.文中交代“祸不单行”“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文章主要表达一种充满哀伤的父爱之情,交代这样的家境更能突出人物形象。
答案:把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全文定下惨淡哀伤的感情基调。
17.文段中两次使用“踌躇”一词,对人物起什么作用?(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这一角度来回答。
答案:反映了谋事对父亲是相当重要的,更说明了在父亲心目中,对儿子的关心胜于一切。
18.文段两次提及自己“聪明”,其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能力。“聪明”一词是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责备之情。
答案:责备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子苦心。
(四)(2013·鞍山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9~22题。(11分)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失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待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的分析能力。文中主要围绕着母亲在窗前看到的事情来展开,因此,本文的线索是窗前的母亲。
答案:窗前的母亲。
20.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词语的含义。(4分)
(1)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答:
(2)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语的意思。
答案:(1)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2)文中指谈得很有兴趣。
21.对于母亲的回忆,作者感到温馨的事是什么?(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正是我们到家的时候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等候着我们,心中感到十分温馨。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每次回家,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22.阅读全文后,请你说说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分析能力。文中通过写与母亲相处的时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三、写作(40分)
23.(2013·兰州中考)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   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来考虑所要写的内容。不管写自己有何梦想,都一定在成长学习的道路上,倾洒着汗水、泪水,且历尽艰辛,备尝苦涩;当然也可能一帆风顺,小有成就……不论哪种形式,追梦的过程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但付出艰辛的过程一定要记叙详尽,从而突出自己的远大目标。语言上做到生动形象,效果会更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