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期末综合检测(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期末综合检测(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踱步(duó)  谛听(dì)  胆怯(qiè) 呜咽(yàn)
B.吮着(shǔn) 镂空(lòu) 愚氓(máng) 静谧(mì)
C.蓦地(mù) 栖息(qī) 贿赂(lù) 镶嵌(qiàn)
D.咀嚼(jué) 祈祷(qí) 嬉戏(xī) 膝头(xī)
【解析】选D。A项“咽”应读yè;B项“氓”应读ménɡ;C项“蓦”应读m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人迹罕至 别具匠心 习以为常 等闲视之
B.难能可贵 闲情逸致 受益匪浅 重峦叠嶂
C.肆无忌惮 鳞次栉比 循循善诱 如数奉还
D.夺眶而出 饮泣吞声 莫衷一是 无精打彩
【解析】选D。“彩”应改为“采”。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10月14日晚的东兴专场晚会中,20个女孩在台上轻拨琴弦,曲音清雅,娓娓动听。
B.2014年悉尼中国艺术节晚会上,来自北京小星星艺术团演奏的民乐版《天路》这首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为晚会开场带来高潮。
C.2013年11月10日,中国广州恒大队凭借客场进球的优势战胜韩国首尔FC队,夺得冠军。消息立刻被中国球迷传得满城风雨。
D.美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文化产业强国,虽然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无可匹敌,但至今美国官方从未颁布过明确的促进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
【解析】选C。“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含贬义。不能用来形容夺得冠军这一好消息。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解析】选B。此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酌情扣分”后加上“的措施”。
5.名著阅读。(4分)
“砍死这些野兽!砍死他们!砍死这些波兰小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狂怒地,不顾一切地向一个穿绿制服的人劈去。由于他们师长的死,全连燃起了复仇的怒火,把波军的一个排都杀光了。
他们一齐向旷野驰去,追逐溃逃的敌军,可是这时波兰炮队对准他们发炮了:榴霰弹在空中爆炸,向四面散布着死亡。
一团绿光在    眼前闪过,雷声震着他的耳朵,一块烧红的铁片钻进了他的脑袋。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开始缓缓地向一旁倒下去。
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长篇小说《      》。选文空缺处的人物是     ,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       、       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或保尔) 示例:搭救朱赫来 被捕入狱 做骑兵战场厮杀 修筑铁路 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情况下进行创作(任选两个即可)
6.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         ,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3)         ,恨别鸟惊心。
(4)商女不知亡国恨,         。
(5)《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
         。
(6)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两句诗是        ,         。
答案:(1)落红不是无情物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感时花溅泪 (4)隔江犹唱《后庭花》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7.(2013·重庆中考(B卷))综合性学习。(5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1分)
答: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1分)
答:

(3)邀请你担任“青春·梦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3分)
答:

答案:(1)少年立志要与国家、民族利益(国家梦想)紧密结合,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
(2)要点:要将梦想付诸行动(行动),不惧困难,坚持不懈(毅力)。
(3)示例:同学们,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拼搏而精彩。愿同学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与“中国梦”同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努力!(要有称谓,有文采和感染力)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0题。(1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
(4)思欲就亭止息 (      )
答案:(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译文:

答案:(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0.【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5分)
答:
答案: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附【乙】【译文】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祐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二)(2013·河北中考)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11~14题。(13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 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连接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像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像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像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像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2分)
答: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是围绕第①段内容而提问,且问题有思考价值就可。
答案:示例一: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示例二: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独汉字独存?示例三:汉字“已有3 500年以上的历史”与“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是否矛盾?
1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引用的话意。由概括性词语“可见”不难看出,要说明的问题就在后面。
答案: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文段中提到“汉字”是“复脑文字”,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提出的主张不适合中国人。
答案: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1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像和联想。(4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答:

答案(示例):“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吠”左面是“口”,右面是“犬”,合在一起就是“狗叫”。
“诽”左面是“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
父亲这一辈子时间
(1)父亲外出打工的日子,每个月会打一次电话回家。每次,他都把电话打到一里之外的张大婶家,然后让她帮忙通知母亲前来。母亲一听到张大婶通知几点去接电话的声音,总是满脸高兴。去接电话前,母亲总要在镜子前站一会儿,然后心情舒畅地带着我们哥儿俩朝目的地奔去。
(2)父亲总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他嘱咐我们哥儿俩好好读书,还说等他暑假回来就给我们带康师傅方便面吃。入冬时分,他会说给我们带博士登跑鞋穿。博士登跑鞋?幼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什么鞋。父亲便在电话里笑着解释:“这种鞋可好了,穿在脚上还会闪闪发光。”
(3)1996年那个飘雪的除夕,我和哥哥缩在被窝里等着父亲的方便面吃、等着闪闪发光的博士登跑鞋穿。可一直等到夜里12点,我和哥哥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依然没看见父亲的身影……
(4)初一早上醒来,我惊喜地发现床脚摆着两双崭新的博士登跑鞋,不远处还放着一箱康师傅方便面。我望了望一旁,看见一脸疲惫的父亲睡得正香,还发出均匀的鼾声。
(5)那天,父亲告诉我们,他在外面每天早餐都有肉包子吃,5毛钱一个,有一个碗那么大,咬一口满嘴都是油。他还说自己回家坐的是200块钱的卧铺,不用担心睡过头,到站时乘务员会把他叫醒,一觉睡到站,很舒服。那些年,父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北京的天安门、福建的鼓浪屿、南京的中山陵……在他眉飞色舞的讲述中,这些地方种进了我们兄弟俩幼小的心灵中。
(6)父亲一个月900元的工资,通常会寄800元回来,剩下的100元当零用钱。有一次,父亲一连几个月没寄钱回来,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在一个凉风习习的秋日,母亲带着我们哥儿俩去田埂上摘了一下午毛豆,晚上3个人就蹲在昏黄的灯光下剥毛豆。我第一个支撑不住先上床睡了,懂事的哥哥尽管困得睁不开眼了,却一直陪着母亲把毛豆剥完……
(7)最终,那些毛豆卖了50块钱,这50块钱让我们支撑到了月底。次月,母亲才从邮递员手里接到父亲的汇款单。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一连好几个月没给家里寄钱,是因为包工头在他们完工的前一天偷偷跑掉了。一个星期后,父亲跟着一帮人又辗转到了另一个做工的地方……
(8)就这样,在父亲的走南闯北中,我逐渐成长起来。
(9)大学毕业那年,工作稳定之后,趁中秋放假我去看望了父亲。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我没有提前告知他这个消息。那年父亲在广州,下火车时,已是晚上7点。当我告诉父亲快到他那儿时,电话那边的父亲语气里露出一丝惊讶。
(10)父亲带我去了个小饭馆吃饭。“我是东道主,得好好款待你。”父亲幽默地对我说。知道我喜欢喝啤酒,他特意要了6瓶,但能喝8两高度白酒的他,喝了一瓶就喝不下了。
(11)吃饭间,我不时注意着父亲碗里的饭。当父亲准备起身时,我赶紧把他手中的碗抢了过来:“爸,我帮你叫服务员吧。”父亲望了我一眼,说:“好。”不善言辞的我,只能以这种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温暖与心疼。
(12)饭后,父亲带我去了个大型专卖店。一进去,顿觉凉爽。父亲说他下班没事时就在这里凉快一阵,看看电视。我看了父亲一眼,父亲好像意识到什么,赶紧解释:“待多长时间,他们也不会说你什么。”
(13)那时,父亲和一帮老乡在一个高档别墅区搞装修。进小区前,父亲叮嘱我不要说话,尽量表现得自然一点儿。快走到住处时,几个穿着制服的保安急速走过来。“你是哪个部门的?”一个保安问父亲。“装修部的。”父亲有点儿忐忑地说。那个保安又指了指我,父亲赶紧说:“他也是。”“没事不要走来走去。”说完,保安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14)几天后,送我去车站时,父亲走在我前面,晚风吹乱了他的头发,我清晰地看见了他发丝中间那些耀眼的白……
(15)回去后,同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说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可以用钱来衡量吗?”我突然就想起了父亲,想起他们这一辈人。有的人一年甚至一天就能赚个几十万,而像父亲这样的打工者,穷尽一生,可能也赚不来那么多钱。但正是父亲这样的人,用他们身上的汗水与疼痛支撑起了一个个温暖的家庭。
(选自《宝安日报》2014年1月)
15.文章标题“父亲这一辈子时间”有什么含义?(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父亲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和对家庭的责任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父亲一生在外打工为家庭付出辛劳,父亲一辈子都是勤劳谦卑的。
(2)父亲用他一辈子时间诠释了父亲的责任。通过叙述父亲的事情体现了对父亲的尊重。
16.文章写了父亲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1)父亲外出打工每月打电话到一里之外的张大婶家。(2)为“我”和哥哥买康师傅方便面和博士登跑鞋。(3)为“我们”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4)工钱被骗,家中陷入困境。(5)父亲在保安面前表现谦卑。
17.“那些年,父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北京的天安门、福建的鼓浪屿、南京的中山陵……在他眉飞色舞的讲述中,这些地方种进了我们兄弟俩幼小的心灵中。”和“‘装修部的。’父亲有点儿忐忑地说。”试分析这两处描写的作用。(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能力。从句中描写可以看出这是对父亲的神态进行的描写,然后从表现父亲的特点来概括即可。
答案:这两处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前后明显的对比,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无奈。更加突出“我”对父亲渐渐地了解和更加地理解和尊重,突出了中心。
18.在作者的叙写中我们了解了父亲这一辈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父亲的形象。(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中对父亲的描写进行概括。
答案:父亲是一个平凡、勤劳、谦卑、对家庭负责、爱护孩子的人。
19.第(15)段中写道:“有的人一年甚至一天就能赚个几十万,而像父亲这样的打工者,穷尽一生,可能也赚不来那么多钱。但正是父亲这样的人,用他们身上的汗水与疼痛支撑起了一个个温暖的家庭。”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父亲的辛劳和对父亲的感激两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父亲是卑微渺小的,他挣钱不多,在外打工地位低下,但他用勤劳和执着给了“我”和哥哥、母亲一个温暖的家,言语中表现了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三、写作(50分)
20.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以“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写作提示】(1)写一个你的好朋友。叙写和朋友相识、相处、相知的故事,让友谊之花灿烂绽放。
(2)写一个跨越时空的朋友。如孔孟老庄、苏辛李杜等,沉浸在书墨香中品味读书的无穷乐趣,感受圣贤先哲的闪光智慧。
(3)谈论交友之道。联系生活实际,论述中学生该交什么友,怎样交友,交友的意义等。从生活中选材,摆事实讲道理,澄清交友误区,助力健康成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