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一、直接默写
1. ,今日又南冠。
2.半卷红旗临易水, 。
3. ,欲别故乡难。
4. ,甲光向日金鳞开。
5.无限河山泪, ?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7.毅魄归来日, 。
8.报君黄金台上意, 。
答案:1.三年羁旅客 2.霜重鼓寒声不起 3.已知泉路近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谁言天地宽 6.角声满天秋色里 7.灵旗空际看 8.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理解默写
9.“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描写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
10.《别云间》一诗中,诗人回忆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
11.《雁门太守行》借用典故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1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激战中苍凉悲壮之氛围、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 。
13.《别云间》一诗中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 ?
14.《别云间》一诗中表达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以及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1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勇往直前,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 。
16.《别云间》一诗中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答案:9.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10.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1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13.无限河山泪 谁言天地宽
14.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15.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16.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练能力】
一、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3·十堰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为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解析】选C。这首诗的三、四句写了日落前的情景。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做赏析。
答:
答案(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像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像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别 云 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诗句,从诗句中找出表现诗人“难”的词语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国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4.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从诗人抗清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虽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二、课外诗歌鉴赏
(2013·临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5.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
答案: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
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答:
答案: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