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八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文城市的基本理念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人的精神凝聚、审美培育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行动指南。
中国式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是值得认真面对并加以格外珍视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很多非常优秀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所以,中国的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在新的前行中,在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还会有更多来自“他者”的鲜活元素加入。这是我们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一个关键点。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最关键的事情,是如何将人文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要怎样结合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寻找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进而将这一体系推进到实践中去,成为指导中国城市更好发展、营造更被普通民众认可和乐于安居的新家园的指导性原则。
如果我们能够将已经比较成熟的大量有关人文城市的理论,继续分解为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的中国化的对应研究,可能还会催生相当丰富的新成果。中国的很多城市设计、规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阙如问题,一些城市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城市面目一味趋洋、仿古、求奇,文脉模糊,文化识别性缺失。一些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过分注重城市外貌的宏伟壮观却忽略了人们的真实生活需求等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观念在做支撑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合理解释。
我们希望在整理和总结中国当代的城市发展经验和实践得失中,能够逐步形成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但是建立这一理论体系的前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吸取他人的教训。我们将“人文”的概念应用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在这一评价视域中,将以城市文化的发展质量标准和人文尺度,以及城市的人文发展状况的角度,去评价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
(陈宇飞《人文城市理念的中国化实践初探》)
材料二:
自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以来,我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是什么关系?这次演讲,我主要从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的关系切入,希望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认知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更加准确地把握人民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了解建设人民城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继而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人民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提出,最早见于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这次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此前,关于城市建设的目的,常用的表述是“以人为本”。但由于“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可以指现实中的任何个体、阶层或群体,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不容易确定到底“以哪个人、哪个阶层或群体为本”。而把“以人为本”深化为“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城市建设一定是人民至上,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某些个人或少数团体。可以说,人民城市申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本质在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人文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提出在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新型城市”的概念,并具体分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三类。其中人文城市主要针对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冲击,如把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旧城老城等“一拆了之”。新型城市既是对城市粗放型建设发展的有力矫正,也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出场做了必要的铺垫。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文城市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我国新型城市主要形态之一的人文城市,梯次推进、普遍发展,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照。人文城市直接关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等根本性和深层次问题,因此也就成为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尺度。如果把人民城市比作一首诗,那么人文城市就是诗眼。深入研究和总结人文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以为正确认识、客观评估、积极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一把钥匙。人文城市作为城市文化本质发育最好,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发展最为协调平衡的新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凝神铸魂、文化赋能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刘士林《人文城市是人民城市的理想形态——刘士林在湖南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猛追湾片区地处成都市成华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该市非常繁华的工业片区,拥有丰厚的工业文化积淀。然而,随着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整个片区从建筑到景观都破损严重,出现交通拥挤、公共空间狭小、年轻人逃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8年,成都市成华区启动实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对交通进行重新规划、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梳理,保留沿河具有片区记忆的商家并进行软硬件提升,将滨河路,望平街等街区进行有机更新,实现文化印记的新潮表达,采取“修旧如旧”手法保留了沿河剃头铺子和古戏园,老街区释放了“新活力”,将原本单一的川剧、茶坊一条街改造为业态丰富的滨河商业街区,在保留文化元素基础上推动“空间+服务+配套”一体化更新升级,让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能在城市更新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小天地,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能慢下脚步、静下心来。
(王晓霞《让“猛追”的脚步更加优雅——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片区“变形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关键点,是在中国传统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中加入来自“他者”的现代鲜活元素。
B.中国一些城市的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对此现象应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
C.从城市人文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评价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是“人文”这一概念用于此类评价的一种体现。
D.“人文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时间早于“人民城市”,但二者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城市发展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建立中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中国城市就会更好发展。
B.我们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前提是我们借鉴了世界其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并吸取了它们的教训。
C.由于“以人为本”中“人”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对“人”和城市建设目的的定位都不容易精准地确定。
D.新型城市一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凝神铸魂、文化赋能等方面作用,它就能成为城市文化本质发育最好的人文城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列举中国一些城市在设计规划、发展重点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了读者对拥有人文城市理念的必要性的认识。
B.材料一主要围绕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这一核心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材料二第一段提出问题,同时说明演讲的切入点和目的,这有助于让听众了解演讲的意图和大体思路,进而引发听众思考。
D.材料二对“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处等都作了言之有据的交代,体现了演讲者严谨的态度。
4.材料二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既形象又严密?请简要说明。(4分)
5.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片区的“变形”,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城市理念?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大部队南下所遇到的第一个关口,不是敌军据守,而是一道天然障碍——横在面前的黄泛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强行让黄河从花园口决堤改道,以阻止日军,造成了宽二十余公里的黄水滥泥区。那里浅则没膝,深则及脐。
部队过黄泛区时,都找了向导带路。结果证明,由于受旱涝无常的影响,黄泛区地貌一年四季变化很大,向导们画出的路线图,无一不是“去年的皇历”。骑兵通讯员曹水儿和参谋汪可逾两人掉队了,他俩不能去找向导,行动时一旦对外暴露,连个帮手都没有。不过曹水儿不在乎:我们有战马滩枣!
滩枣凭着它超乎寻常的灵敏与直感,追踪着野战军大部队的行迹。在漫无边际的黄泛区,它随时可以确定什么地方泥泞太深,不可踏入;什么地方无须过于谨慎,仰着脖颈蹚过去就是。
汪可逾一路上都是骑马的,过黄泛区时就不行了,马背上驮一个人,重量太大,很容易下陷。滩枣在前面曲曲弯弯地探索前进,曹水儿和汪可逾跟随在后。他俩两眼紧盯着马蹄印迹走,从不敢随意迈一脚出去。
滩枣为什么朝着回返方向走出去老远,迂回了好大好大一个圈子,又兜了回来?曹水儿猛然醒悟,原来它是为了避开大面积的滥泥区!老军马仿佛在绕行一个隐形的迷宫,七绕八绕,走了多少“冤枉路”,终于准确无误地抵达迷宫的出口。
大部队艰难徒涉,不敢放慢脚步,也不敢稍事休息,否则会身不由己地向下陷,越陷越深,只有一鼓作气不停地向前冲。终于如蚯蚓一般,部队从数十公里的污泥中钻了出来。
过了黄泛区,就顺利多了,一路越过豫东地区涡河、沙河、颍河、洪河,八月二十三日进抵河南正阳县境内的汝河一线。
曹水儿、汪可逾两人,也尾随大部队赶到了汝河北岸。
听枪声炮声便知道,前面激战正酣。
汝河是汉江的一个较大的支流,河面宽六七十米,但水深近三米,无法徒涉。忽然,曹水儿兴奋地叫起来,一道浮桥出现在眼前。自不待言,这是大部队在密集的炮火下,用十多条木船连接搭建的。浮桥宽约四米,桥面填满了树枝,铺了厚厚一层土。
“汪参谋坐稳了!”
骑兵通讯员大吼,在战马后臀猛力拍了一掌。滩枣四蹄腾空而起,载着汪可逾飞速驰过浮桥,曹水儿紧随其后。敌人迫击炮集群射击,炮弹打过来,上下游连连激起高高的水柱。
上岸后便是一片开阔地,不时受到炮击。这下让曹水儿犯难了,他们再没有任何地形地物可以利用,人员马匹全都暴露无遗。他担心汪参谋,一旦有事,连一个急救包也没有,两手空空的怎么救援她?
但绝不可犹豫不决,后面追兵说到就到了,不当俘虏的话,就只能硬着头皮快速通过。只有让汪参谋乘马先行一步,飞速通过开阔地,他从后面跑步跟上来。汪可逾一听要哭了,说什么也不同意她一个人先走。
曹水儿急了:“汪参谋!你是首长,不过眼下你得绝对服从我!”
汪可逾忽然来主意了,她试探着说:“可不可以两个人同乘一匹马?”
骑兵通讯员无可奈何地说:“那就看滩枣的实战发挥了,我们试试看!”
他扳住鞍桥,纵身上马,弯下腰去拉汪参谋。她被拎了起来,顺势一个骗腿①,坐在骑兵通讯员身后,两臂环抱,手紧紧抓住了他腰间的军用皮带。
一马双跨腾空而去,身后荡起一团团尘土,如一缕黄色烟雾迅速延伸开来。滩枣野性勃发,背上的两人似有若无,它身体的倾斜度愈来愈大,展现出其超强的腿部力量与卓越的平衡感。不断有迫击炮弹轰来,或在前或在后,或较远或更近,弹片噗噗地不断从耳边飞过,弹着点掀起的泥土唰唰地从空中溅落下来。然而,尘土飞扬中,滩枣见首不见尾,硬是驮着两人飞过了那标示死亡的开阔地。
他们事后才知道,这是千里跃进征程中唯一的也是最为凶险的一道关口。
曹水儿他们尾随大军,从汝河南岸一口气赶到了息县淮河渡口。见沿岸一支部队正在待命渡河,随即上前打听,你们是哪个部队的?那些大兵一个个疲惫不堪,不耐烦搭理他。曹水儿又问,我们独九旅在什么位置?对方没好气,暴躁地对他说:“你们九旅早过河了!”
不知道水情可否徒涉,也不了解对岸有无敌情,既然自己部队已经上了南岸,还等什么?过河!阴沉的夜晚,滩枣刚刚入水,水便淹到了它的腹部。马背上的汪参谋连忙脱下布鞋,两条小腿浸在水里。虽然是曹水儿牵着缰绳,其实他是在信马由缰,深深浅浅迈出的每一步,完全由老军马拿定主意。不知用了多长时间,两人慢慢吞吞地终于上了南岸。
已经继续向南边进发的两人并不知道,在渡口北岸待命渡河的是野战军总部及六纵部队。连续几天大雨,淮河早已满漕,水流湍急,不可徒涉。敌人将沿河上下的船只全部烧毁,只剩下几只破损的小划子,即便修复起来,一次也渡不了几个人,对于上万人的大部队来说更是无济于事。
两天后曹水儿碰到了从北边赶过来的大部队的一个老乡。老乡告诉他,他牵马徒涉的那个夜晚,野战军“一号”首长正亲自用一根竹竿在测量水情,布置架设浮桥事宜。首长看到了一个场景,派卫士长送去一张字条,是写给野战军参谋长的:“我亲眼得见,一个饲养员牵马从上游不远处过河,并已到达南岸。架桥任务取消,全部徒涉过河。”
受命围追堵截的国军共计二十三个旅,先后抵达淮河一线,其中整编第八十五师走在最前面。这个季节淮河本无大水,偏是国军刚抵达河边,洪峰应时赶到。他们既不可能徒涉,也无法架桥,只能眼睁睁看着解放军登上南岸扬长而去。
(有删改)
【注】①骗腿:指侧身抬起一条腿,跨过马背骑到马身上的动作。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黄泛区的介绍,除了交代其形成原因,更强调了“浅则没膝,深则及脐”的行军艰难,只有向导带领才能走出黄水滥泥区。
B.曹水儿对滩枣领着他们兜圈子,开始不解,后来“猛然醒悟”,说明他对战马意图的领悟与战马本身的行为并不同步。
C.汪可逾骑马过浮桥,“敌人迫击炮集群射击”,是以炮火随时会致人死亡的环境来映衬她的英勇无畏,表现她驾驭战马的高超本领。
D.滩枣驮着两人飞过标示死亡的开阔地,速度快,画面感强,惊心动魄,闪烁着英雄主义的光辉,直接表现了解放军战士无往而不胜。
7.关于曹水儿牵马徒涉息县淮河渡口这个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水儿牵马徒涉的行为是冒险的,这样写更突出了他们追赶自己部队的急切心理。
B.涉水过河“慢慢吞吞”,暗示前几天淮河发大水无法徒涉,这次渡河需要摸索前行。
C.补叙曹水儿牵马徒涉时的情形,主要是为了表现部队首长在困难面前积极寻找出路。
D.曹水儿徒涉成功,大部队也因此改变方法,顺利过河,这个情节充满了戏剧性。
8.文本从多个角度侧面表现战马滩枣的特性,请简要说明。(6分)
9.在行军过程中,战马滩枣被赋予重要地位,作者这样设计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曰: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今诸将中,但能了背实出虚,及其临敌则鲜识虚实者,盖不能致人而反为敌所致故也。如何?卿悉为诸将言其要。
靖曰:先教之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语之以虚实之形可也。诸将多不知以奇为正以正为奇且安识虚是实实是虚哉!
太宗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此则奇正在我、虚实在敌欤?
靖曰;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为奇。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臣奉诏,但教诸将以奇正,然后虚实自知焉。
太宗曰: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尔。
靖曰: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太宗曰:朕置瑶池都督以隶安西都护,蕃汉之兵,如何处置?
靖曰: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陛下置此都护,臣请收汉卒,处之内地,减省粮馈,兵家所谓治力之法也。但择汉吏有熟蕃情者,散守堡障,此足以经久。或遇有警,则汉卒出焉。
太宗曰:《孙子》所言治力如何?
靖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略言其概尔。善用兵者,推此三义而有六焉:以诱待来,以静待躁,以重待轻,以严待懈,以治待乱,以守待攻。反是则力有弗逮。非治力之术,安能临战哉!
太宗曰:今人习《孙子》者,但说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纸上用斜线(/)准确标注出这三处断句位置。(3分)
诸将多不知以奇为正以正为奇且安识虚是实实是虚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诸多兵书中孙武之作最佳,其十三篇核心在于虚实理论,将领若能掌握虚实之势,作战便能无往不胜。然而当下将领虽知晓“背实出虚”理论,临敌时却鲜少能识别虚实。
B.李靖指出,应先教授将领奇正相变之术,再谈虚实之形。因为诸多将领连奇正变化都不清楚,更难以理解虚与实的关系,而奇正之法是用来诱导敌人暴露出虚实的关键。
C.关于如何应对蕃汉之兵,李靖建议将汉卒安置于内地,减少粮食运输,挑选熟悉蕃情的汉吏分散驻守堡障,有警情时再出动汉卒,这是符合兵家“治力之法”的策略。
D.唐太宗认为如今研习《孙子》的人多空谈理论,难以将其要义推广运用。李靖解释“治力之法”除了“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还可推演出六法,应将此遍告诸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13.李靖关于“治力之法”的阐述,对现代的团队管理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二)课内文言文选择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慈父见背见: 表被动,相当于“被”。②舅夺母志夺: 强行改变。
③终鲜兄弟鲜: 少,不多。④期功强近之亲强: 强大,强盛。
⑤夙婴疾病婴: 缠绕。⑥诏书切峻峻: 严厉,严峻。
⑦实为狼狈狼狈: 困苦、受窘的样子。⑧则刘病日笃笃: 忠厚。
A.①②④⑤ B.③⑤⑥⑧
C.②③⑤⑥ D.①④⑦⑧
1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而刘夙婴疾病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置者 瞻顾遗迹
B.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曰
C.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
D.余稍为修葺其制稍异于前
17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来前天青水碧,江天相连,风平浪静,意在为下文的风起潮涌暗暗蓄势。
B.“鳌戴雪山”两句形象生动地渲染了大潮的汹涌澎湃,观涛随即达到高潮。
C.潮过风息后,山、霞、鸟愈发明丽,“隔江”句用正衬手法表现夜的寂静。
D.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观涛过程完整,镜头切换自然。
19.前人评此词“以画为词”,请简析本词在取景、动静、设色上的特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20(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
(2)《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
(3)《望海潮》中,以互文手法,表现百姓生活的祥和安乐,写西湖上日夜飘荡着美妙乐歌的两句是“,。”
(4)《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5)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甲),令人担忧。
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间长达151分钟。短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现实生活中的失控;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逐渐失去对丰富世界的感知。一些短视频看似引人入胜,实则毫无“营养”,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不知不觉消磨人的专注力、创造力,使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①与其他瘾者类似,②短视频成瘾者也体现出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③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④如同追逐梦幻泡影,⑤我们指尖余温尚存,⑥幸福感且一触即散。短视频富含的情绪价值好比糖,让受众甜在一时,成瘾后却可能苦在长远。良莠不齐的内容、泛娱乐化的倾向,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热现象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可以说,短视频(乙),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但细看不难发现,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大同小异,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价值观、道德感往往被忽视。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但不容野蛮生长。面对短视频领域丛生的乱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打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21.“杀时间”是英语“kill time”的直译,一般我们会把“kill time”翻译为“消磨时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直言“杀时间”,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
2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
23.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发布会召开。发言人介绍,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从“嫦娥奔月”的浪漫追求到中国人登月的坚实脚步,中国神话正一步一步照进现实……
中国人的“想象”和“求实”,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A
2.C
3.B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民城市比作一首诗,把人文城市比作诗眼,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人文城市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②“核心尺度”“凝神铸魂”“文化赋能” 等词语的运用,准确严谨地阐述了人文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意义,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5.①注重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印记。猛追湾片区保留了具有片区记忆的商家,采用 “修旧如旧” 手法保留沿河剃头铺子和古戏园,延续了城市的文化脉络。②关注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需求。改造后的街区实现了 “空间 + 服务 + 配套” 一体化更新升级,让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天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推动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和功能提升。对交通、公共空间进行规划梳理,将原本单一的街区改造为业态丰富的滨河商业街区,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活力。
6.B
7.C
8.①通过描写黄泛区行军,滩枣能避开大面积滥泥区,展现其超乎寻常的灵敏与直感。②过浮桥和穿越开阔地时,滩枣在敌人炮火下飞速奔跑,展现其勇敢无畏和卓越的奔跑能力。③牵马徒涉淮河渡口,滩枣能根据水情拿定主意,展现其判断准确、沉稳可靠的特点。
9.合理。①从情节上看,滩枣的存在推动了情节发展,如带领曹水儿和汪可逾通过黄泛区、飞越危险的开阔地、徒涉淮河渡口等,使故事更加连贯且富有张力。②从主题上看,赋予战马重要地位,突出了在艰难行军过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深化了主题。③从人物塑造上看,滩枣的英勇表现侧面烘托了战士们的勇敢和坚韧,丰富了人物形象。
10.诸将多不知以奇为正 / 以正为奇 / 且安识虚是实 / 实是虚哉!
11.A
12.(1)如果将领不懂得奇正变化,那么即使了解敌人的虚实情况,又怎么能克敌制胜呢!
(2)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
13.①合理调配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和物资,提高团队效率。②保持良好状态,让团队成员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应对挑战。③采用灵活策略,面对不同情况,运用如以诱待来、以静待躁等多种策略,灵活应对竞争和困难。
14.C
15.D
16.B
17.B
18.C
19.①取景:选取天水、雪山、烟鬟、霞绡、白鸟、帆影等多种景物,构成一幅壮阔而绚丽的画面。②动静:“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写大潮涌起时的动态,展现其汹涌澎湃;“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 写潮落后的静态,描绘出宁静优美的景象,动静结合,富有变化。③设色:运用 “碧”“青”“红” 等色彩,描绘出江水、山峦、云霞等景物的色彩,色彩鲜明,使画面绚丽多彩。
20.(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5)阶砌寂寂,亭亭如盖矣
21.“杀时间” 比 “消磨时间” 更具形象性和冲击力,突出了短视频对人们时间的吞噬程度之深,强调其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引发读者对短视频沉迷问题的重视。
22.(甲)短视频领域也出现了诸多乱象;(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3.⑤句中 “余温尚存” 与 “幸福感且一触即散” 逻辑不通,可将 “且” 改为 “却”;⑥句中 “幸福感且一触即散” 搭配不当,可改为 “幸福感却一触即散”。
24.略(此为作文题,需根据 “中国人的‘想象’和‘求实’” 这一主题,结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等材料内容,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进行写作,体裁一般为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