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高2027届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人类的各种文明都不是孤立的体系。现代文明,如果没有从历史上各种文明以及现在 还在不断发展的周围文明中大量吸取养分,是不可能发展出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也不可 能发明现代的技术设备的。
事实上,历史上每次文化大分化似乎都是文化融合过程的结果。当然,文化大融合的 发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提供滋养的各种文化本身正处于消融的状态,或者在时空上相距 久远,于是人们能够丛中吸取有用的元素,而不被其纷繁复杂的外在形式或制度所迷惑。 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外来的文化元素是不可能自动进入新的文明形式中来的。战 争有时正是起到了这种促使其他文明解体的作用。新的文明形式不是原封不动地吸纳另一种文化的全套形式和规章制度,而是吸纳可以转移、可以移植的某些片断,就像英格兰在 修建哥特式建筑的时候偶尔也会利用罗马式别墅的石材或瓷砖,但都是和本地的燧石材料 一起使用,而且遵循的也是与罗马式完全不同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如果古老的别墅还矗立 在乡间而且有人居住的话,人们就不可能随意在其上采集建筑材料了。正因为原来的形式已经死亡,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其瓦砾堆中还存在着生命力,才使得其他文化能够自由地对它进行加工和融合。
关于文化融合还有一个事实必须提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一种文化越是没有完全确立自己的形式,新的发明越是没有成为人们的习惯而被广泛接受的时候,它就越是能够广泛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文化融合的开端和结束,从最初的吸纳到最后的扩张和征服,就是世界舞台上不断演出的一幕幕活报剧。
正如施宾格勒指出,作为机器体系发展核心的重要发明和发现,都不是源于某种浮士
语文试题卷 第1页,共10页
德式的神秘的内在驱动力。它们就像由风播撒的种子一样,是从其他文明吹散到这里的。正如我曾指出的那样,10世纪的西欧就像一片已经耕耘得整整齐齐的土地,就等着这些种子飞过来了。它们落地生根发芽并开始成长的时候,艺术和科学又像园丁一样为它们培土施肥。这些种子来到完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扎根于中世纪的土壤里,于是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全新的形式。或许正是因为它们并不源自西欧文明,在这里也就没有天敌,就像不远万里来到南美潘帕斯草原的加拿大蓟属植物一样,生长得格外迅速,也格外蓬勃。但有一点必须加以注意:绝不能把机器体系看成是某种全然的突变。在人类历史上,现代机器文明绝对不是突然出现的;只有把它放置于长期、多元的历史背景中才能让人理解。那种认为只需要不多的几个发明家就能够让18世纪的英国机器轰鸣的想法显然是太拙劣了,
连小孩子都骗不了。
(选自刘易斯 ·芒福德《技术与文明》,有删改)
材料二:
光是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整合还不足以构成现代科学,那第二个维度就是,机械技术的风行,机器的大量使用。在欧洲人诸多的机械使用中,钟表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人说,整个工业化时代的关键机器就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第一,它揭示了时间无处不在,揭示了时间是可以量化的,所有的关于效率的概念必须奠定在钟表之上,没有钟表你没法计时,没法计时你就谈不上效率。第二,钟表还提供了一个所谓的客观的宇宙秩序。过去的时间都是和每人的日常生活有关系的,你有什么样的日常生活,你就有什么样的时间,农民种田,他的时间是根据庄稼成熟的节奏来制定的,一年两熟、三熟或者一熟,来决定自己的生活节奏,什么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种四季的节律是和庄稼生长的节奏有关系的。但是自从有了钟表,时间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普遍的尺度,变成了时间决定生活。它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宇宙秩序,提供了一个外在于我们生活的独立的时间秩序。
但是钟表的核心技术来自我们中国。宋代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实际上就是当时最先进的一种机械钟表,它不是水钟,而是机械钟。水在那里仅仅是作为动力出现的,擒纵机构、齿轮传动,基本的装置我们都已经有了,但是钟表在中国没有最后做出来,中国的钟表始终是作为皇家的礼器放在皇宫里面,用来测一测天时。我们中国发达的手工技术,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一种普遍社会化的技术装备,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我们有很高的技术,但是这个技术我们主要是用来占星的,用来服务于伦理和礼仪的要求。所以我上一次也讲到,中国文化是一种礼仪文化,中国的天文学在古代是一门伦理学问。今天我们把文、理分得那么清楚,其实古代不是这样的。钟表技术传到西方之后,大概14世纪就在修道院里出现钟表这个创造物了。这种钟表由于完全符合基督教那一整套世界观和宗教仪式的要求,所以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吴国盛《近代科学的起源》)
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10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文明若要发展出自身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发明现代技术设备,离不开从历史上及周围的各种文明中汲取养分。
文化大融合发生时,人们才能从处于消融状态或时空相距久远的文化中吸取有用元素,不受其外在形式或制度迷惑。
C.英格兰在修建哥特式建筑时,利用罗马式别墅材料且遵循自身风格,说明新文明形式是吸纳其他文化可转移的片断。
.在欧洲人诸多机械使用中,钟表对现代科学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它揭示了时间的 可量化以及客观的宇宙秩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战争对文化融合起积极作用,能促使其他文明解体,让外来文化元素更易进入新的文明形式。
B. 一种文化在没有完全确立自身形式、新发明未被广泛接受时,最能广泛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现代机器文明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在长期、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宋代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具备当时最先进的擒纵机构、齿轮传动等装置,可谓近代钟表的起源。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B.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 请结合材料分析钟表技术没能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棠棣之花
郭沫若
人物:
聂政——年二十岁。明敏,果敢,富于正义感。
聂婪——聂政之姐,二人孪生。性情相似。
严仲子——四十多岁。正直而有远见,并能谦恭下士。
韩相侠累:年四十以往。阴险、跋扈、粗暴。
第一幕聂母墓前
景:
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远远有带浅山环绕。山脉余势在左近田畴中形
语文试题卷 第3页,共10页
成一带高地,上多白杨。白杨树上归鸦噪晚;树下一墓,碑题“聂母之墓”四字。
(聂婪荷桃花一巨枝,聂政旅装佩剑,手提一竹篮,自陇道上登场。)
聂政:(指点)姐姐,你看这一带田畴荒芜到这个地步了!
聂娄:(指点)你看,那不是母亲底墓碑吗 母亲死去不觉满了三年。死而复生的只有这些乱杂的败草。永逝不返的却是我们相依为命的慈母。我们这几年来久已饥渴着生命底源泉了呀!
聂政:战争不熄,生命的泉水只好日渐消逝。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衡,今日征燕,明日伐楚,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盈野,我不知道他们究竟为的是什么。近来虽有人高唱弭兵,高唱非战,然而唱者自唱,争者自争。不久之间,连唱的人也自行争执起来了。
(此时欲圆未圆的月儿自远山升上。姐弟二人步入墓场。聂政取出洞箫一枝来。) 聂政:(取箫,坐墓前碧草上)姐,月轮已升,群鸦已静,茫茫天地,何等清寥呀!
聂娄:你快请吹箫和我,我的歌词要和眼泪一齐迸出了!
(聂政吹箫和之)
聂娄:别母已三载,母去永不归。阿侬姐与弟,愿随阿母来。桃枝花谢时,姐弟知何往 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苍生久涂炭,十室无一完。既遭屠戮苦,又有饥馑患。饥馑匪自天,屠戮咎由人。富者余粮肉,强者斗私兵。谁可均贫富,谁可撼强权,愿为施瘟使,除彼害群遍!
母亲在时,每每望我们享得人生底真正的幸福。我想此刻天下底姐妹兄弟们一个个都陷在水深火热之中,假使我们能救得他们,便牺牲却一己的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所以你今晚远赴濮阳,我明知前途有多大的牺牲,但我却是十分地欢送你。我想没有牺牲,不会有幸福的呀!
聂政:(吹箫)姐姐,你还请唱下去吧!
聂婪:(唱)明月何皎皎,白杨声萧萧。阿侬姐与弟,离别在今宵。今宵离别后,相会不可期。汪汪泪湖水,映出四轮月。俄顷即无疆,月轮永不灭。
聂政:(擦泪)夜分已深,你请回去了吧。
聂娄:(唱而不答)姐愿化月魂,幽光永照弟。何处是姐家 将回何处去
聂政:(起立)姐姐,你这么悲抑,使我烈火一样的雄心,好像化为了冰冷。姐姐,
我不愿去了呀!(挥泪)
聂婪:但是,我此刻也不悲哀了,悲哀终竟没有用处的。你快努力前去!莫辜负你磊落心怀,莫辜负姐满腔期望,莫辜负天下苍生,莫辜负严仲子知遇,你努力前去吧!我再唱曲歌来壮你的行色。(唱)去吧,兄弟呀!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兄弟呀,去吧!中华需要自由!如狼似虎的恣睢暴戾,要吞蚀赤县神州。人们却勇于私斗,而却怯于公仇。去吧,兄弟呀!兄弟呀,去吧!中华需要兄弟,我望你鲜红的血 液进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
(月轮突被一朵乌云遮去,舞台全体暗黑如漆,只闻歌词尾声。)
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10页
第二幕 濮阳桥畔
景:
濮水横流,岸上有桃花正开。左侧有碑题“濮阳桥”三字。左侧酒家一。严仲子及聂 政自堤上左手登场。
仲子:我乏了,进酒店去对饮一杯吧。
聂政:那很好,我也正想解解渴。
仲子:往日不见,一日就好象三年;今日相逢,三年却如同一日。这两三年来,我真真是时常在想念你的。
聂政:(亦立起)母亲在的时候,我总不忍出门。如今我是自由自在的了,可以一心一意地报答我的知己。我记得,当年你不是说过,有什么事需要我稍尽微力的吗
仲子:我和现在韩国的丞相侠累都曾是韩侯的家臣。曾经,晋国的大权操在韩赵魏三家的手里,我主张三家不要分晋,分裂了,我们便不足以抵抗那西方的秦国,和那北方的异族。然而侠累极力煽动三家把晋分了,把我排挤出朝廷。像他这样的人,简直是一个国贼!这三年来,侠累和秦国勾结,借秦国来压迫自己的兄弟赵国和魏国。强暴的秦国跋扈起来,以六国的力量联合起来,恐怕都难抵御。而侠累偏偏要兄弟阅墙,引狼入室!弄到现在年年争战,民不聊生。像这样的人,不仅是三晋的罪人,更是天下的罪人!
聂政:侠累这国贼,实在是罪不容诛。但不知有没有可以和他接近的机会
仲子:说也凑巧,机会就在眼前。不久后,秦国要派遣使者来和侠累相会,必然会助长内乱。你老兄正好来,这岂不是机缘
聂政:你可想到有怎样的方法
仲子:子政兄,你想想。在你能够挨近侠累身边之后,无论你除得掉他,或者除不掉他,不是都要把你牺牲了吗
聂政:(笑出声来)仲子先生,我多谢你的厚意。(拱手)但要请你原谅,我觉得你还是不十分知道我。
仲子:对不住,对不住。(拱手)
聂政:(稍激昂)我自己觉得,我并不是那样贪生怕死的人。我是把我自己的生命看得和自己身上的物品一样,只要用处得当,我随时都可以送人。何况现在的中原分成了亲秦和抗秦的两派,我素来主张抗。这几年因为母亲在,自己本领也太不高明,所以我隐忍 着,在屠狗生活中锻炼自己。现在我母亲已经过世,我已无后顾之忧,杀狗的本领自信是有的了。只要是有利于人,有利于中原,我这条生命并没有看待得怎么宝贵。但只要于人有利,于中原有利而使用我这条生命,那我这条生命不也就增加了它的价值了。
仲子:(拱手表示数意)子政兄,实在钦佩,实在佩服,我再找不出什么话来向你说了。(有潸潸欲泪的神气。)
(1942年上演)
后续:刺杀侠累成功之后,聂政在自杀前自毁面容,为的就是他孪生姐姐聂娄跟他长 得一模一样,他自然不愿连累聂娄。但聂娑在听到过路的盲老者讲述聂政之死后,决意前 赴认尸,与他同死。
(节选自郭沫若《棠棣之花》,有删改)
语文试题卷 第5页,共10页
5.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开篇描绘了荒芜的田畴、噪晚的归鸦等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姐弟二人祭奠母亲的情节奠定基调。
B. 聂娑的歌词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苍生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展现出了她为救苍生不惜牺牲的坚定决心。
(聂政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人们“勇于私斗,而却怯于公仇”,揭示了社会混乱的本质,体现出聂政敏锐的洞察力。
D.严仲子向聂政讲述自己与侠累的过往,不仅是为了向聂政倾诉自己的遭遇,更是为了激发聂政刺杀侠累的积极性。
6.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剧本采用了诗化的语言风格,聂婺的唱词犹如优美的诗篇,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情感,又增添了剧本的文学性和诗意美。
B. 剧本的舞台说明独具匠心,如“月轮突被一朵乌云遮去,舞台全体暗黑如漆”,既暗示行动的凶险,也象征命运的转折。
电、剧本中的场景转换自然合理。不同的场景为人物的活动和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增强了戏剧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关键情节的铺垫十分充分。从聂政与严仲子在濮阳桥畔的交谈,到严仲子对侠累罪行的控诉,逐步将聂政推向刺杀之路。
7. 联系上演的时代背景,结合文本,谈谈历史剧《棠棣之花》的现实意义。(4分)
8. 文末后续聂政自毁面容与聂娑决意认尸的情节,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材料一: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 将以为楚国袄祥乎 ”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王乃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庄辛至,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
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10页
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
材料二:
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郑国,作 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如是,何辟之有 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复书曰:“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敢忘大惠 ”
(节选自《左传 ·昭公六年》)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六足A四翼B飞翔乎天地□之间D 俛啄蚊虻回而食之下仰承甘露G而饮之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辟,通“避”,逃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中“辟”的意思不同。
B. 执珪,“珪”是一种玉器,“执珪”表示受封者手持玉珪,象征着其地位和权力,这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神器”象征着帝位异曲同工。
C.虞,文中指期待,与成语“尔虞我诈”、“不虞之誉”中“虞”的意思均不相同。助.吾子,古代对自己的谦称,这类表示自谦的词语还有“某、仆、愚、不肖、不才”
等等。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庄辛因为担心自己的劝谏会触怒楚襄王而招来灾祸,所以请求到赵国躲避一段时间,实则对楚襄王失望。
B. 庄辛以蜻蜓为儿童所捕最后被蚂蚁吃掉为例,阐述了只图眼前享乐、不顾长远后果的危害,让楚襄王幡然醒悟。
C. 叔向本来对子产为政寄予厚望,但是看到子产竟然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时,对子产的厚望就荡然无存了。
D. 面对叔向言辞激烈的书信,子产的回复相对简洁: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惠及子孙;虽不能遵命,但会牢记教诲之恩。
语文试题卷第7页,共10页
r-41111r1
12.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举地千里
.能克终者盖寡
0.智者尽其谋
D. 以兴利除弊
杀人如不能举
技盖至于此乎
行李之往来共甚乏困敢以烦执事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3分)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谏逐客书》)(3分)
14. 叔向为什么要反对“铸刑书”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菊梦@
潇湘妃子(林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②。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①本诗是林黛玉在第二次诗社活动中创作的一首咏菊诗。②陶令盟:与陶渊明结交好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颔联借庄周梦蝶和陶潜爱菊的典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追寻。
B. 颈联写菊花心随雁去的美梦每每被蟋蜂的鸣叫声惊醒,因之产生了种种懊恼和幽怨。
C. 尾联“衰草寒烟无限情”是对前面设问的委婉回答,表现了孤寂清冷、顾影自怜的心境。
D.全诗以游仙诗的形式,描绘了菊花梦游夜空的景象,想象奇特,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16.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说《菊梦》“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新”。(6分)
语文试题卷第8页,共10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李最近走上领导岗位,骄傲自满,他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告诫他既要谦逊待人,又要虚心听
9
取不同意见。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因为担心不被司马光理解,所以简单地给他回信,不再辩解,但“”,所以详细地阐明他的理由,可谓有礼有节。
(3)“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可以是逍遥自在的表现,可以是漂泊之愁的寄托,还可以是君民哲理关系之承载,如“,-9两句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老张的店铺终于还是关门了。
②这间开在城东老街的旧书店,已经传了三代。老张的父亲当年 A ,从一辆手推书车起家,硬是在这方寸之地开辟出一片天地。老张接手时,正值书店的黄金年代,文人雅士常在此留连,书香伴着茶香,倒也风雅。
③可时代变了。电子书、网购如潮水般涌来,年轻人不再踏足这条老街。老张却 B ,固执地守着那些发黄的典籍,对儿子的改革建议嗤之以鼻。“祖宗之法不可变”,这话他常挂在嘴边。殊不知,这种食古不化的态度,在当今社会实在Co
④隔壁新开的奶茶店日日门庭若市,老张的书店却门可落雀。他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这年头,谁还闻得到纸墨的香气 偶尔有怀旧的老顾客来访,也不过是唏嘘一翻便离去。老张望着积灰的书架,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书店要活下去,就得跟上时代。”
⑤如今想来,父亲的遗训竟成了对今日的预言。老张抚摸着褪色的招牌,终于明白:守旧不是守护,固执不是坚持。那些他以为在保护的传统,其实早被他的固执扼杀了生机。
⑥关门的那个下午,老张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夕阳透过橱窗,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一个时代的剪影。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ABC
19. 文章第④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2分)
20. 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的艺术表现力。(4分)
语文试题卷 第9页,共10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而东北地区通常到4月中旬左右才能正式进入眷天。眼下,已有植物绽放花朵,传递春的讯号,它就是冰凌花。
①冰凌花,因顶冰盛放而得名,是东北地区最早开放的野生花卉之一。冰凌花常见于山坡或山脚的灌木丛间、阔叶林下,以及林缘地腐殖质多的湿润土壤上,②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功能。③冰凌花植株小巧玲珑,花瓣呈金黄色,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每年初春,当东北大部分地区还被冰雪覆盖,④冰凌花就能感知到春天的敏锐信号,从冻土中萌动钻出,开启生长模式。
(
_
)冰凌花(1)
答案就藏在冰凌花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里。冰凌花的根系中积累着大量的抗寒活性物质,能够防止细胞受冻害。(2) :阳光充足时花朵向阳绽放, 吸收更多热量保证花粉成熟和授粉的顺利完成;阳光不足时合起花瓣,减少热量与水分散失,抵御严寒侵袭。在自然状态下,冰凌花从种子落地发芽、生长到开花需要5年时间。
此外,东北地区冰消雪融之际,(3),此时冰凌花可以充分利用
有限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养分等资源,加速代谢,在竞争较少的环境中迅速生长繁殖,突破地表已经开始松动的积雪,“探头”报春。
21.请在文章的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文章第二段标序号的画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句连贯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文本I 中,老张固守传统,扼杀了书店的生机;语言文字运用文本Ⅱ中,小小冰凌花,在严寒的环境中冲破冰雪,华丽绽放。
学校举办以“破与守”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1.B
2.C
3.A
4.①中国的钟表技术主要用于占星、服务于伦理和礼仪要求,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将其转化为普遍社会化的技术装备。②中国的钟表作为皇家礼器放在皇宫测天时,仅用于满足宫廷特定需求,缺乏广泛应用和发展的土壤。
5.C
6.D
7.①《棠棣之花》创作于 1942 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剧本中聂政为了正义和苍生,不惜牺牲自己刺杀国贼的情节,鼓励人们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为抗击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战斗意志。②聂政和聂嫈姐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为了理想和正义甘愿牺牲的精神,在当时能凝聚人心,鼓舞人们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念。
8.①聂政自毁面容,体现了他对姐姐的爱护,展现出深厚的手足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人。同时,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也凸显了他为了正义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质,增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②聂嫈决意认尸,表现出她对弟弟的深情和勇敢,她不畏惧危险,坚持与弟弟同死,进一步强化了姐弟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展现了她的大义凛然,让观众为之动容。③这两个情节相互呼应,将故事的悲剧氛围推向高潮,引发观众对正义、亲情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六足 A 四翼 B 飞翔乎天地 D 之间俛啄蚊虻 E 而食之 G 仰承甘露 H 而饮之(涂黑 B、D、G 三处)
10.D
11.A
12.A
13.(1)就连极细小的事情都会引发争端,诉讼案件会增多,贿赂之风盛行,到您去世之时,郑国大概要衰败吧!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
(3)如今竟然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诸侯的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停住脚步不敢进入秦国。
14.①叔向认为先王依据情理裁决事情,不制定刑法,是害怕百姓产生争斗之心,而铸刑书会让百姓知道争端所在,引发更多纷争。②他觉得百姓知道刑书后会抛弃礼仪,凡事依据刑书争论,导致诉讼案件增多,贿赂之风盛行,最终使国家衰败。③他认为国家将要灭亡时才会制定繁多的法令,铸刑书是国家走向衰败的表现。
15.A
16.①题目新:“菊梦” 将 “菊” 与 “梦” 结合,打破传统咏菊诗只写菊花形态、品性等的常规,角度新颖独特。②诗新:诗中运用庄周梦蝶、陶潜爱菊等典故,想象菊花的梦境,描写独特,区别于一般写实的咏菊诗。③立意新:诗歌借菊花的梦境,表达了林黛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知音难觅的幽怨以及孤寂清冷的心境,与常见的咏菊诗托物言志的立意不同,别出心裁。
17.(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3)示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也可)
18.A 白手起家;B 墨守成规;C 不合时宜
19.“门可落雀” 中 “落” 改为 “罗”;“唏嘘一翻” 中 “翻” 改为 “番”。
20.①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夕阳透过橱窗,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描绘出老张独自坐在空荡荡书店里的落寞场景,“像极了一个时代的剪影” 将老张的影子比作时代的剪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传统书店在时代变迁中的衰落,以及老张所代表的传统经营模式的落幕。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传统与现代、守旧与创新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21.(1)为什么冰凌花能在冰雪中绽放呢
(2)它还有独特的花朵开合机制
(3)其他植物大多还未复苏
22.②句中 “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功能” 改为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④句中 “感知到春天的敏锐信号” 改为 “敏锐地感知到春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