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青白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青白江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课件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8 10: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音乐之声》剧照《音乐之声》的剧照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洛特·勒曼(1888—1976),美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1888年2月27日生于佩勒贝格,1976年8月26日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勒曼先后演唱过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莫扎特、普契尼、贝多芬等作曲家的数十部歌剧。 《音乐之声》讲的是发生在1938年,发生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为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的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是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至今仍经久不衰。《音乐之声》既是一部优美动人的音乐故事片,又是一部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赞歌。两位主要演员朱莉·安德鲁斯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表演真实感人,富有魅力,为影片增添异彩。? 安德鲁斯的表演别具一格,以乐观明朗的风格塑造了一位迷人的家庭教师形象,出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童心未泯和充沛的青春活力,动作奔放,歌喉动人,举止富于舞蹈美。普卢默则风度潇洒,英俊果敢,他集军人气质与男子汉的气魄于一身,使无数影迷为之倾倒。 影片中自然景色优美,积雪的山峰、如镜的湖面、肃穆的教堂、宁静的村庄,与美妙的歌曲相映成辉,寓意深长。雪峰山花浪漫云雾缭绕清澈见底如镜的湖面峥嵘?( ? )? 鳞次栉比( )?
涟漪( )? 伫立( )?
顶礼膜拜( )? 弥撒( ? )?zhēngróngzhìlían yīzhùmómísa暗中察看。窥视: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缓慢地步行。款步:老成持重:阅历多,办事稳重。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众说纷纭:各种说法又多又杂,很不一致。课文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开头至“急速
地跑下山来”)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
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
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继课文的节选部分之后的剧情是:修道院院长介绍
玛丽亚给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她
离开修道院,开始新的生活。?1、文章第一个场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它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写景是非常有层次性的,由远及近,逐渐推进,把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很好地表现出来。景物的描写,映衬了主人公的心情。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教堂2、由文章的第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出玛丽亚具有怎样的性格??玛丽亚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天性自由活泼,对音乐有非常强烈的热爱和天赋。?3、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说说明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可奈何。?4、阅读影视剧本要注意体会它的画面感。你觉得画面感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像的视觉形象。 影视剧本注重可以转为视觉形象的描绘性语言,而较少使用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和心理描写。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表情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1、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①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她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对比鲜明。 2、玛丽亚作为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两种做法都是有道理的。特蕾莎修女 3、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丽亚毫无办法,这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课文通过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1、观看《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
2、你周围有没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注意观察,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