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21: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井冈翠竹》
袁鹰
学习目标
基本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层层推进的结构和寓情于竹的写法。
学习和分析文章内容及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句式及其作用。
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军民的勇敢与顽强,学习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作者介绍
袁鹰(1924年10月28日-2023年9月1日),原名田锺洛 ,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以散文最为著名,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
背景链接
1960年,作者有幸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回去后,写了一组抒情散文《井冈山记》。《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原题为《青山翠竹》。在《井冈山记》里,作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类似组诗的结构,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
重点字词
梭镖( suō biāo ) 赣江( gàn ) 稠( chóu )
功勋(gōng xūn) 迢迢( tiáo) 摇撼( hàn )
郁郁苍苍(yù cāng)深坳(ào) 鬼哭狼嗥(háo) 硝盐罐(xiāo) 成年累月(lěi ) 砍伐 (kǎn fá)
绞尽脑汁(jiǎo) 茨坪(cí) 殷切(yīn qiè)
魂飞魄散(pò)
重点字词
殷切:深厚而急切。
摇撼:摇动(树木,建筑)
郁郁苍苍:意思是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魂飞魄散:意思是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
绞尽脑汁:意思是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
成年累月:意思是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整体感知
自然风貌描写(1-3段):开篇刻画井冈翠竹的苍翠挺拔的 ,为后文象征 埋下伏笔。
革命历史回溯(4-9段):讲述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 的伟大贡献。
精神传承(10-12段):描写了井冈翠竹在
的巨大奉献,暗喻革命精神的历久弥坚。
总结升华(13段):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强调对革命精神 的坚信,及对其传承的 。
外形特征和神采
革命精神
战斗工具和生活支撑
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
永恒性
使命感
重点突破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采用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竹的修直、繁多和亭亭玉立。先写井冈山林海之广,再点明主题,明确“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句话饱含真挚的情感,突显毛竹形象的高大,表达了作者对毛竹由衷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出下文。
重点突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贯穿全文,结合全文说一说:井冈山人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答:革命时期,井冈山的竹子被制成了生活用品、战斗武器,为红军战士的生活带去方便,帮助红军战士消灭敌人,协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过漫漫长途;井冈山的竹子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生命力顽强;井冈山的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重点突破
第12段中圈画出的两个“你”所指代的对象是相同的吗?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个“你”指读者。第二个“你”指翠竹。“你”所指代的对象从“读者”变为“翠竹”,能更好地配合作者情感的表达。作者从与读者交流转向直接与翠竹对话、夸赞翠竹,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同时有拟人效果。
重点突破
课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深化主题,直抒胸臆,赞美了井冈山的竹子,点明了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重点突破
联系全文,想一想:课文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答: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面是在赞颂竹子,实际上还赞美了英勇顽强、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积极为革命和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英雄的井冈山人及亿万中国人民,作者寓情于物,借井冈翠竹抒发了对他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重点突破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的,进一步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
答:作者首先将井冈翠竹高大挺拔、郁郁苍苍的形象与井冈山人民联系起来,表明井冈翠竹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接着通过回顾井冈山的历史,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象征意义,:并通过描写井冈山人民在艰苦环境下顽强奋斗的场景,展现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不朽。最后,将井网翠竹与现实联系起来,写井冈山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用竹子建设家园、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语言赏析
根据语气,指出下列语句的类别。
“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
“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可是,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不能赶快送到那些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怎不叫人心焦!”
“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 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疑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设问句)
(感叹句)
(感叹句)
(祈使句)
(陈述句)
语言赏析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句中 “郁郁苍苍” 和 “重重叠叠” 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郁郁苍苍” 描绘出毛竹生长得茂盛、充满生机的样子,展现出竹子生命力的旺盛;“重重叠叠” 则强调竹子数量多,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突出了竹林的茂密和广阔。这两个词从视觉角度生动地描绘出井冈山毛竹林的壮观景象,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片一望无际、充满生机的竹海,也为后文写竹子在革命中的作用做了铺垫。
语言赏析
“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 这句话中 “血和汗” 有什么深刻含义?
“血和汗” 在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表战士们为保卫红色政权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血” 象征着战士们在战斗中流血牺牲,付出生命;“汗” 则代表战士们平时的辛勤劳作、艰苦训练等。这两个字高度概括了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体现出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
语言赏析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这里的扁担有两层含义。表层是指实实在在的用毛竹做的挑粮食工具;深层含义是它象征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肩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担,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精神,也代表着革命精神的传承。
语言赏析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这段语句运用了拟人、顶真和引用诗句的手法。将毛竹赋予人的意志,“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品质;顶真手法使语句衔接紧密,层层递进,突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引用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进一步强调竹子无论遭受多大磨难都能重新焕发生机,象征着革命力量是无法被摧毁的,即使遭遇挫折也会不断发展壮大。
语言赏析
“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这段语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抒写了井冈翠竹重生的现实状态,又暗示了新中国的成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语言赏析
“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这段语句运用反复的手法,“一天比一天”反复出现,描摹出环境越来越恶劣,井冈山人的干劲却越来越猛,劳动成果也越来越多的场景。赞美了井冈山人的奋斗精神。
语言赏析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及“穿”“钻”“滑”“流“挤”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井冈翠竹争先恐后地投身祖国建设的情景,表现出井冈翠竹的奉献精神。
语言赏析
“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你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 句中 “献出一切” 如何理解?
“献出一切” 体现出井冈山翠竹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年代,它为战士们提供生活物资、战斗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又被用于各种建设,如文中提到的搭滑道、送毛竹下山用于建设。竹子的这种奉献精神贯穿始终,毫无保留,象征着无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
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既有核心意象,又设计了双重象征。
历史叙事与时代衔接 :时间线索清晰,同时描绘一些真实细节,增强文本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情感与哲理的融合:抒彩浓厚,结尾处将毛竹的品格升华赋予自然意象深刻的社会意义。
文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引用古诗,既增添文采,又强化革命精神的不灭性。同时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贴近群众语言,体现革命文学的通俗性与感染力。
拓展思考
井冈山的竹鞭穿透红壤时,每一道裂痕都在编织革命的基因图谱。井红军墓前的湘妃竹,斑痕里沉淀着四百英灵的体温;当竹涛声与《十送红军》的旋律在时空褶皱里共振,革命的摇篮开始向宇宙深处漂流。神舟飞船的铝合金外壳上,仍可辨认出竹纤维的力学纹路;那些在贵州天眼旁新栽的井冈竹,正将脉冲星的信号转化为竹笛的音符,为人类文明谱写新的星图。
当北斗卫星掠过井冈山上空,竹海在电子地图上呈现翡翠色的毛细血管。那些在元宇宙中重生的数字翠竹,每片虚拟竹叶都载着真实的露珠——这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征程不是逃离摇篮,而是将摇篮的基因编译成光年尺度的星河。就像竹子开花时的决绝,不是为了终结,而是将千山万壑的绿意,重新编码成跨越维度的生命诗篇。
真题在线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井冈山的翠竹,亭亭玉立,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革命的历史。
B.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革命烈士坚贞不屈,展现出了伟大的精神品质。
C. 他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台下的听众却早已魂飞魄散,心思早已飘到了别处。
D. 这片土地虽然土硗石多,但在当地人民的埋头苦干下,依然种出了丰收的庄稼。
C
真题在线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这得益于他日常的勤奋练习。
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D
真题在线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轮播放,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
B.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C.我国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广东省人大代表动情地说。
C
风来疏竹,
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