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1 15: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我小测
一、选择题
1.(原创)调查发现某些品牌的方便面使用的油料、酱料内含铜、铅等成分。下面对铜和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和铅都属于细胞的必需元素 B.铜和铅都属于细胞的大量元素
C.铜和铅都属于细胞的微量元素 D.铜和铅都可能是细胞内含有的元素
2.比较小麦和家兔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C.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不同
3.C、H、N这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占细胞干重)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其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D.生物界具有特殊性
4.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所有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
B.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不同生物中各种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同
D.不同生物中各种元素含量基本相同
5.下列哪项实例能够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2+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Ca2+缺少时,影响骨髓的发育
6.胡杨是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一种树木,其发达的根系可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该树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脂质
7.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B.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是蛋白质
C.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其中Mo的含量很少
8.下列关于图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纵坐标表示干种子中化合物的含量,则②为蛋白质
B.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鲜重,则④为蛋白质
C.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干重,则④为水
D.如果纵坐标代表细胞鲜重,则②为蛋白质
9.(原创)要观察还原糖的颜色反应,最适合作为实验材料的是(  )
A.胡萝卜 B.西瓜 C.草莓 D.梨
10.在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
A.大豆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2 mL)+斐林试剂乙液(2 mL)溶液呈紫色
B.苹果组织样液(2 mL)+双缩脲试剂A液(2 mL)+双缩脲试剂B液(2 mL)溶液呈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2 mL)脂肪颗粒呈红色
D.苹果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二、非选择题
11.(原创)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美国科学家研究证实:每天吃两根胡萝卜,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萝卜,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和肿瘤。
(1)材料中没有提及的两种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细胞中大多数________以离子形式存在。该类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相比,在细胞中的含量________(填“较多”或“较低”),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生命活动必需的。
(3)胆固醇属于________,据材料推测,胡萝卜中的胆固醇含量________(填“较多”或“较低”)。
(4)为验证胡萝卜富含糖类和脂肪,能否利用颜色反应原理进行检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混合后使用。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表思路设计: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
1号 2 mL苹果汁 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 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 水浴加热
2号 2 mL苹果汁 A B 水浴加热
3号 2 mL苹果汁 C — 水浴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想?
(3)1号与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铅属于重金属元素,所以不可能属于细胞的必需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铜属于微量元素。由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能力有限,铅有可能进入细胞。
答案:D
2. 解析: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答案:D
3.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题中所强调的是质量分数的不同,即差异性。
答案:B
4.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元素都有大量元素C、H、O、N,但并非所有蛋白质都只由这四种元素组成,如人体血红蛋白中有微量元素Fe。不同生物体内元素与化合物含量相差很大。
答案:B
5. 解析:注意证明的对象是微量元素,四个选项都能证明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只有B项中B(硼元素)是微量元素。
答案:B
6. 解析:无论是细胞鲜重还是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都是蛋白质。
答案:B
7. 解析:由图可知,A含量最高。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表示水,其组成元素是H、O,A项正确,B项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则A是氧元素,C项正确。因为Mo是微量元素,所以在细胞中含量很少,D项正确。
答案:B
8. 解析: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答案:D
9. 解析:适合作为观察颜色反应的材料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含有较多的需检测物质;二是材料不要有太深的颜色。胡萝卜、西瓜、草莓虽然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但由于材料本身的颜色太深,会遮蔽颜色反应的结果,所以不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答案:D
10. 解析: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 解析:(1)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淀粉(属于糖类)、纤维素(属于糖类)、蛋白质、核酸,材料中没有提及蛋白质和核酸。(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较低,却是生命活动必需的。(3)胆固醇属于脂质,由信息“吃胡萝卜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降低”推测,胡萝卜中的胆固醇含量较低。(4)利用颜色反应原理进行实验时,为防止对实验结果的遮蔽,应保证实验材料本身不能有太深的颜色,而胡萝卜本身有较深的颜色(红色、橙黄色、黄色等)。
答案:(1)蛋白质 核酸(顺序可以颠倒) (2)无机盐 较低 是 (3)脂质 较低 (4)不能。胡萝卜细胞本身具有颜色,对颜色反应会产生遮蔽
12.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对教材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使用方法的质疑。首先提出假说,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实验步骤的设计中,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照,验证斐林试剂中甲液和乙液的使用顺序对实验的影响,3号试管用的是混合后的甲液和乙液,即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答案:(1)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 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 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和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的混合液
(2)主要体现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3)0.5 mL 0.05 g/mL的CuSO4溶液与0.5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
(4)①若1、2、3三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若1、2、3三支试管不全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猜想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