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河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 (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河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14 20:05:31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1.[原创新题]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冰加入水中 B.碘加入酒精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碳酸钠加入水中
2.[原创新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B.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C.均一、稳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定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3.[2024云南中考]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6 g 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4.[2024重庆中考A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在该温度下,依据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5.[2024重庆中考B卷]用密度为1.04 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溶解 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6.[2024苏州中考]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T ℃时,30 g NaCl能完全溶解于50 g水中
D.T ℃时,Na2C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2024郑州二模]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 ℃时,15 g NaCl溶于50 g水中形成的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B.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35 g KNO3
C.t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NaCl溶液
D.将30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析出的KNO3比NaCl多
8.[2024郑州一模]KCl、KNO3是两种盐。30 ℃时,KCl的溶解度为37.0 g,KNO3的溶解度为45.8 g。取这两种盐各22 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盐A是KCl
B.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D.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9.[2024江西中考改编]图1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多32.3 g
C.40 ℃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10.人教第九单元实验活动6拓展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他查阅资料得知: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 g/cm3。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加水稀释后可以得到稀硫酸。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量取5.4 mL浓硫酸,选择量筒   (填“A”或“B”)量取;
(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上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中(填“a”或“b”);
a.水注入浓硫酸  b.浓硫酸注入水
(3)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9.8%(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2024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2)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①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②20 ℃时,将20 g氯化铵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60 ℃时,将60 g硝酸钾溶于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60 ℃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
⑤20 ℃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024河北中考]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2.新情境·生产实际分析 [2024长春中考]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操作及原理如下:
步骤 操作 原理
1 30 ℃时,将NH3、CO2依次通入饱和NaCl溶液 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2 过滤,加热NaHCO3固体 2NaHCO3Na2CO3+H2O+CO2↑
根据图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30 ℃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
C.NaHCO3析出的原因: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
D.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不含NaHCO3
1.新课标·学科融合 [2023陕西中考]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2.[2024扬州中考]《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KNO3晶体
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3.新情境·传统文化 [2024广西中考]《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回答问题:
(1)古人的制盐工艺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工艺获得的“颗盐”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用化学知识能很好地解释古人的制盐工艺。如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此温度下,将9 g氯化钠溶解到25 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九单元 溶液
1.[原创新题]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D )         
A.冰加入水中 B.碘加入酒精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碳酸钠加入水中
2.[原创新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B.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C.均一、稳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定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3.[2024云南中考]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6 g 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4.[2024重庆中考A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在该温度下,依据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5.[2024重庆中考B卷]用密度为1.04 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溶解 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 B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6.[2024苏州中考]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T ℃时,30 g NaCl能完全溶解于50 g水中
D.T ℃时,Na2C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2024郑州二模]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10 ℃时,15 g NaCl溶于50 g水中形成的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B.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35 g KNO3
C.t ℃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NaCl溶液
D.将30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析出的KNO3比NaCl多
8.[2024郑州一模]KCl、KNO3是两种盐。30 ℃时,KCl的溶解度为37.0 g,KNO3的溶解度为45.8 g。取这两种盐各22 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盐A是KCl
B.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D.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9.[2024江西中考改编]图1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溶质多32.3 g
C.40 ℃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10.人教第九单元实验活动6拓展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他查阅资料得知: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 g/cm3。浓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加水稀释后可以得到稀硫酸。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量取5.4 mL浓硫酸,选择量筒 A (填“A”或“B”)量取;
(2)若完成溶液的配制,除上图所提供的仪器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 b 中(填“a”或“b”);
a.水注入浓硫酸  b.浓硫酸注入水
(3)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小于 9.8%(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2024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填字母)。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2)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①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33.3 g。
②20 ℃时,将20 g氯化铵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60 ℃时,将60 g硝酸钾溶于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05 g。
④将60 ℃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
⑤20 ℃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1.[2024河北中考]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2.新情境·生产实际分析 [2024长春中考]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操作及原理如下:
步骤 操作 原理
1 30 ℃时,将NH3、CO2依次通入饱和NaCl溶液 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2 过滤,加热NaHCO3固体 2NaHCO3Na2CO3+H2O+CO2↑
根据图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30 ℃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
C.NaHCO3析出的原因: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
D.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不含NaHCO3
1.新课标·学科融合 [2023陕西中考]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2.[2024扬州中考]《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KNO3晶体
D.“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3.新情境·传统文化 [2024广西中考]《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回答问题:
(1)古人的制盐工艺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工艺获得的“颗盐”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用化学知识能很好地解释古人的制盐工艺。如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 g。此温度下,将9 g氯化钠溶解到25 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