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1.新情境·科技信息 [2024郑州外国语三模]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氮气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氮气 ( )
A.无色无味 B.沸点较低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在空气中含量多
2.[2024烟台中考改编]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3.[2023河南中考B卷]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
A.硫粉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4.[2024天津中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和酒精灯
B.先向锥形瓶内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再放二氧化锰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验满
6.人教第二单元课题3习题改编[2024扬州中考]实验室用KMnO4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O2。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B.先向试管中加入KMnO4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
A B C D
8.[2024苏州中考]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9.用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
10.[原创新题]现有①木炭、②硫黄、③红磷、④蜡烛、⑤铁、⑥镁六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请用序号填空:
(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
(5)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6)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11.某同学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取两根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一根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1)常温下,实验室制取集气瓶中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为 。
(3)通过对两个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的结论为 。
12.[2024长沙中考改编]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验满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3.新教材新增跨学科实践活动[2024安阳一模]如图1所示是一台简易“制氧机”,制氧原理是利用反应仓中的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产生O2。图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已知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1)请写出图1反应仓中H2O2反应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验证图1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O2
(3)实验室用过碳酸钠、MnO2和H2O制取O2,请从图2中选择发生、收集装置。
1.[2024成都中考]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 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试剂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试剂有 (写一种)。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1.新情境·科技信息 [2024郑州外国语三模]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需在氮气环境中存储,主要是因为氮气 ( C )
A.无色无味 B.沸点较低
C.化学性质不活泼 D.在空气中含量多
2.[2024烟台中考改编]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B.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约占空气体积的21%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3.[2023河南中考B卷]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物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B )
A.硫粉 B.铁丝 C.镁条 D.木炭
4.[2024天津中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组装发生装置可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和酒精灯
B.先向锥形瓶内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再放二氧化锰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验满
6.人教第二单元课题3习题改编[2024扬州中考]实验室用KMnO4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O2。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 D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B.先向试管中加入KMnO4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7.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
A B C D
8.[2024苏州中考]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分解进行探究。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对比实验甲和乙,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乙和丁,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甲和丙,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甲、丙和丁,探究MnO2和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的程度
9.用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 Si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N2 。
10.[原创新题]现有①木炭、②硫黄、③红磷、④蜡烛、⑤铁、⑥镁六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请用序号填空:
(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② ;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③ ;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④(或①②④) ;
(4)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② ;
(5)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⑥ ;
(6)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⑤ 。
11.某同学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取两根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一根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1)常温下,实验室制取集气瓶中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2)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3)通过对两个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的结论为 氧气的浓度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合理即可) 。
12.[2024长沙中考改编]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酒精灯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C(或D)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棉花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4)验满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复燃(或重新燃烧等)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3.新教材新增跨学科实践活动[2024安阳一模]如图1所示是一台简易“制氧机”,制氧原理是利用反应仓中的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产生O2。图2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已知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1)请写出图1反应仓中H2O2反应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2)如何验证图1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O2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过滤仓的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实验室用过碳酸钠、MnO2和H2O制取O2,请从图2中选择发生、收集装置。
BC(或BE)
1.[2024成都中考]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 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资料:1.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2.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
【史料研究】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加热时,曲颈甑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汞液面上升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汞与氧气反应,玻璃钟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 。
【设计与实验】
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 ④①③② (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氮气(或N2) 。
【优化与实验】
同学们利用图2装置多次实验,水面均未上升到刻度“1”。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白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4)图4中氧气含量从8.05%上升到9.26%,原因可能是 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或温度下降水蒸气变成液态,氧气含量增大) 。
(5)图5中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 反应刚开始,温度升高对压强的影响比气体减少对压强的影响大 。
计算白磷消耗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19.37 %(精确到0.01%)。
【反思与交流】
(6)图2实验水面未达到刻度“1”,原因是装置中的氧气未消耗完。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消耗完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氧气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到红磷着火点以下,红磷熄灭(合理即可) 。
(7)上述实验中汞、白磷和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试剂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试剂有 铜粉 (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