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6: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 ;“咏梅”是 。
答案:词牌名|题目
解析:根据所了解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直接解答即可。“词牌”是词的曲调名,“词题”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关。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歌常识性知识要有所了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ǒng_____________梅 花枝qiào_____________
答案:咏|俏
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读音即可,“咏”为“吟咏”的意思,所以是“口”旁;“俏”意为“俏丽”,是单人旁。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解释带点的字。
犹:_____________________ 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还|俏丽
解析:根据本诗内容判断字词意义即可。
点评:解释诗歌中字词意义,如果词语本义没有变化,就直接解释;如果有变化就要根据语境来理解。
4、《卜算子·咏梅》的小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填答即可。本诗是毛泽东读陆游诗《咏梅》即兴而作。注意小序中的“意”不要写成“义”。
点评:背诵诗歌时,诗歌的“牌”“名”“序”等关信息也要记忆。
5、比一比,组词。
寞 摸 犹 尤 俏 消
漫 慢 从 丛
答案:寂寞|摸着|犹豫|尤其|俏丽|消失|漫游|快慢|随从|丛林
解析:分析字形结构,根据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特点,了解字义,然后组词。
点评:根据音形相近字组词对了解字义与词意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词语中字与词的关系。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卜 从
答案:扑|朴|纵|枞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要将两字做为偏旁组字,根据文字积累解答即可。
点评:汉字纷繁复杂,很多汉字是形义结合体,记忆汉字要注意其字形的结构,分析字形辅助记忆字义。
7、查字典
“卜算子”的“卜”用部首查字法,直接查部首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音节
答案:卜|b|bǔ
解析:根据查字典的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判断即可。
点评:查字典是积累汉字了解字义的重要方法,学习时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8、花枝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枝俊俏美好的样子。
解析:俏,本是形容女子,本诗中是用来形容梅花的美。
点评: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仅要理解诗词的内容,还要了解其写作方法。
9、这首词的押韵字是
答案:到|报|俏|笑
解析:诗歌的押韵,即指一些诗句的尾字韵母相同可相近,根据对此知识的了解直接找到押韵的字即可。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词的一些常用和写作方法要有所了解。
10、“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惧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
解析:根据诗中梅花生存环境和独自绽放的姿态的描写,即可了解写作赞美梅花的精神。
点评:理解诗歌中的语句,可结合其写作方法来分析。
1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烂漫”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盛开|梅花
解析:本诗题为《咏梅》,即以写梅花赞梅花为内容,根据诗的内容直接解释解答即可。
点评: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
12、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答案:①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③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解析: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回顾所学诗歌,按要求写出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同类同题的知识,积累写作材料。
二、问题理解
1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 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案:D
解析:D错,“春”与“梅花”都是美好的事物,写春是衬托梅花,不是“线索”与“反衬”。
点评:解答此类理解诗歌内容的选择题,要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判断正误。
14、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举例说明。
答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解析:从拟人写法角度,从表达梅花盛开的样子和作者借此表达的乐观精神来分析。
点评:学习诗词,对诗词中写作方法和技巧要有所了解,借此分析诗歌的表达内容。
15、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不同之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解析:首先根据所学所所记,了解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异同点。从生存的环境和梅花独自开放的特点说明相同点。从梅花的整体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分析不同点。
点评:类文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能够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不同写作方法的了解。
16、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
答案:对偶: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夸张:已是悬崖百丈冰。拟人:她在丛中笑。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的修辞手法在诗找到例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诗歌中修辞手法是常见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表达的作用。
17、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
答案:这句写梅花虽然自己凋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解析: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已经将梅花人格化。首先要从字面上解释诗句的内容,再说明作者所赞美的梅花人格化的精神。
点评:理解诗歌中的诗句不仅了了解诗歌的内容,还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18、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解析:抓住诗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来理解其不怕严寒谦恭退让的人格化的精神。
点评:理解诗歌词中的形象意义,可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句子来分析。
三、课内阅读
19、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分析最后两句写作手法。
答案: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开乐观开朗的形象。
(2)本词是借歌咏梅花的来抒发自己的 ,表现自己的 。
答案:坚贞不屈 革命热情 积极进取
解析:第一题,点明拟人手法,说明其表现了梅花的人格化的形象。第二题,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梅花的形象来体会以花自喻所表达自己的精神特点。
点评:很多诗词中,作者是以写物来自喻,学习时要通过作者所写物的形象描绘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阅读
20、阅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答案: “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 “开”形容尽管环境是如此恶劣,对梅花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但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2)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案:最后一句是扛鼎之力,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解析:第一题,了解诗中作者所描写的梅花生存环境,从衬托的角度来梅花的形象特点。第二题,联系全诗,分析作者所描写的梅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的精神形象。
点评:理解诗词中字词和语句的含义,首先要把握全诗的内容,再抓住关键字词从事物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方面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