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读拼音、把汉字既正确又美观地写在田字格中。
二、填空题
2.把正确的字填在句子的括号里。
噪 燥 躁
(1)这里的天气本来就( )热得很,外面又传来汽车刺耳的( )声,他的心情烦( )极了。
带 代 戴
(2)北方的冬天很冷,不仅要穿棉衣,还要( )棉帽子。他从南方来时没有( )这么多衣物,就请朋友( )替他上街去买。
3.选词填空。
浮现 展现 显现
(1)至今一看到茶树,我的脑海里立刻会( )出当时的情景。
(2)走过一片茂密的众林,一派迷人的湖光山色便( )在我的眼前。
(3)浓雾渐渐散去,远处的枫林,近处的山树,又( )出来。
当然 全然 固然
(4)酒家见武松( )不动,又筛三碗。
(5)我们是班干部,( )应该以身作则。
(6)他认为吸引外部投资( )重要,但提高自身实力才是发展之本。
4.根据积累完成下面古诗文各题。
(1)本学期的第1课《古诗三首》中都描写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在范成大的笔下是“童孙 ,也傍桑阴学种瓜”;在雷震的笔下是“牧童 ,短笛无腔信口吹”;在杨万里的笔下是“稚子 ,彩丝穿取当银钲”。
(2)《 》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其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描写了青海湖、 、 、 、 等景物;宋代诗人陆游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 和 这两处景物。
(4)把诗句补充完整。
谁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
人闲桂花落, 。 王维《鸟鸣涧》
羌笛何须怨杨柳, 。 王之涣《凉州词》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连线题
5.给下面的词语和它们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豆蔻年华 指人六十岁
弱冠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花甲 指人七十岁
古稀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四、文言文阅读
小古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②,而置③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④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⑤!”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鞋。②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脚的尺码。③置:放。④操:拿。⑤度:尺。
6.运用学过的方法,我能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欲买履者: 反归取之: 市罢:
7.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1)郑人“反归取之”的原因是 。
(2)别人给“郑人”的建议是 。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应该要( )
A.将错就错 B.随机应变 C.坚守原则 D.亡羊补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经典名著的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①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对唐僧说:“我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就打。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师徒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唐僧一见,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答应不再伤人性命,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紧箍咒,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
(《西游记》节选,有删改。)
9.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是文白掺杂,读起来不太好理解。面对这个问题,你的阅读方法是 。按照这个办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大概是
10.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信息补充完整。分)
白骨夫人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了 、 和 。但是每一次都被孙悟空识破诡计。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孙悟空二打白骨精,唐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 。说明唐僧是个 的人。
11.结合选文内容,下面对孙悟空人物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明机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身 B.衷心耿耿,遭误会也不放弃保护唐僧
C.坚决果断,发现白骨精要坚决消灭 D.欺软怕硬,唐僧念紧箍咒后连忙哀告
12.孙悟空第三次除妖,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①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看。
②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我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③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外怕也闻得到。”
④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儿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⑤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删改)
13.读②一⑤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②“我”异想天开,想摘花给祖父戴。
③
④
⑤
14.选文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5.文中多处写了“笑”,下面对“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的草帽插上花后非常滑稽,“我”忍不住笑起来。
B.祖母大笑起来,是因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C.祖父笑了很久,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
1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祖父的帽子 ,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体会到了
六、书面表达
17.语言表达的魅力
下面是小宇《荒岛探险之旅》中的一个片段,请你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以小宇的身份,把作文补充完整。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写出心情的变化。相信你的作文会比原作更加惊险刺激!400字以上。
大海的荒岛上,只有我们几个人,此时我们正在利用岛上的一个山洞搭建自己的住所。就在即将完成的时候,洞顶突然塌陷,洞里的两根立柱咯吱咯吱地猛烈摇晃着。
提示:(1)可用原题目,也可另拟题目;(2)原作开头不用重新抄写。
《期末素养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挡、绝、眺、算”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燥 噪 躁 戴 带 代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噪”指声音杂乱、嘈杂,如“噪音”、“嘈杂”。
“燥”用来形容缺乏水分或湿润,多指天气或环境,如“干燥”、“燥热”。
“躁”描述人的一种情绪状态,即急躁、不冷静,如“烦躁”、“躁动”。
(1)根据题目中的语境,“天气本来就热得很”形容天气的炎热,应选“燥”;“汽车刺耳的声”则是指声音嘈杂,应选“噪”;“心情烦躁极了”中的“烦躁”是形容人心情急躁不安,故选“躁”。
“带”表示携带、领着,如“带书”、“带小孩”。
“代”多用于代替、代理,如“代替”、“代表”。
“戴”是指将物品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眼镜”。
(2)根据题目语境,“穿棉衣”和“棉帽子”是穿戴的衣物,所以“戴棉帽子”,应选“戴”;“没有带这么多衣物”表示衣物没有被携带,应选“带”;“请朋友代替他上街去买”中的“代替”表示让朋友代为购买,应选“代”。
3. 浮现 展现 显现 全然 当然 固然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浮现:指(过去经历的事情)在脑子里显现。
展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
显现:呈现,显露。
(1)至今一看到茶树,我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
这里强调的是过去的情景在脑海中再次出现故选 “浮现”。
(2)走过一片茂密的众林,一派迷人的湖光山色便 “展现”在我的眼前。
“展现”更侧重于主动地、明显地将景色展示出来,此处用展现能突出景色主动地呈现在眼前。 故选“展现”。
(3)浓雾渐渐散去,远处的枫林,近处的山树,又显现出来。
浓雾散去,树木显露出来,用“显现”更能体现出从无到有的出现过程。故选“显现”。
当然:表示肯定,应当这样。
全然:完全地(多用于否定式)。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4)酒家见武松“全然 不动,又筛三碗。
“全然”强调全部、完全,这里指武松完全没有反应,“全然” 合适。故选“全然。”
(5)我们是班干部,当然应该以身作则。
“当然”表示肯定和应当,符合此句的语境,强调班干部应该有的责任。故选“当然”。
(6)他认为吸引外部投资固然重要,但提高自身实力才是发展之本。
“固然”先承认吸引外部投资重要,然后通过“但”进行转折,强调提高自身实力更重要,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故选“固然”。
4. 未解供耕织 归去横牛背 金盆脱晓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喜悦和迫切回到故乡 长云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黄河 华山 报得三春晖 夜静春山空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和古诗理解。
(1)书写时注意“解、耕、横”的正确写法。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听闻安史之乱结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后所作。诗中前半部分写诗人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则写诗人做返回故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正是表达了诗人在听到胜利消息后,白天尽情地高歌,畅饮美酒来庆祝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空的乌云连绵不断,遮蔽了雪山,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这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辽阔与苍凉,以及孤城与玉门关之间的遥远距离,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阔的氛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的浩渺与华山的巍峨,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描写了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宋代诗人陆游在“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黄河和华山这两处景物。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或所抒发的情感背景。
(4)书写时注意“报、静、度”的正确写法。
5.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豆蔻年华:这个词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她们就像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一样清新娇嫩。因此,这个词语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弱冠:在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所以,这个词语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花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十岁是一个重要的生命节点,因为六十岁是五次十二年生肖的循环,故称为花甲之年。因此,这个词语指的是人六十岁。
古稀:这个词语源自杜甫的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所以,古稀之年指的是人七十岁。
6. 想要、打算 指代的是“履”,即鞋子 散了、关闭了 7. “吾忘持度”,即他忘记带自己量好的脚的尺码了。 “何不试之以足?”,即建议他为什么不直接用脚去试穿鞋子呢? 8.B
【解析】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欲买履者:想要买鞋的郑国人。欲:想要、打算。
反归取之:返回家中拿尺码。之:量好的尺码。之:代词,指他的鞋子。
市罢:集市已经散了。罢:散了、关闭了。
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结合参考译文中的内容“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可知,郑人“反归取之”的原因:“吾忘持度”,即他忘记带自己量好的脚的尺码了。
(2)结合参考译文中的内容“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可知,别人给“郑人”的建议是:“何不试之以足?”,即建议他为什么不直接用脚去试穿鞋子呢?
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体会及启示。
阅读全文及参考译文的内容可知,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由此可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遇事要学会变通,不要反教条主义的错误。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9.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推测词句的意思 愿意向您表示我的心意 10. 村姑 老妇人 老公公 念紧箍咒 逐走孙悟空 是非不明 11.D 12.第三次孙悟空没有直接打,而是请来了众神为他作证。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孙悟空机智聪明的性格特点。
【解析】9.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对句子的理解。
对于古典名著中文白掺杂不好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阅读方法来解决:
结合上下文语境:通过前后的文字描述来推测生僻词句的大致意思。
查阅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查找疑难字词的解释。
请教他人:向老师、家长或者对古典文学有研究的人请教。
“芹献” 是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结合上下文,“愿表芹献” 的意思大概是 “愿意表示一点小小的心意献给您”,即村姑表示愿意把这罐斋饭献给唐僧他们。
10.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首先,仔细阅读选文。文中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先后变成了 “美貌的村姑”“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白发老公公”。
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时,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第二次打白骨精时,唐僧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
这一系列的情节表明唐僧是个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迂腐固执的人。他轻易地被白骨精的伪装所迷惑,不相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味地指责和惩罚孙悟空,体现了他在判断善恶方面的盲目和固执。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D.说孙悟空 “欺软怕硬” 是不正确的。他在唐僧念紧箍咒后连忙哀告,不是因为他害怕唐僧的权威而示弱,而是因为他不想让唐僧误会加深,并且他依然想要继续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并非是 “欺软怕硬”。
故选D。
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需要仔细对比孙悟空三次除妖的具体情节和方式。然后,思考这种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和可能的原因。
孙悟空前两次除妖都是直接动手打妖精,而第三次除妖,他先把金箍棒藏在身后,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暗中叫来众神在半空中作证后才打死妖精。 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情节的曲折,突出孙悟空的机智和无奈,同时也避免他再次被唐僧误会。
13. “我” 给祖父戴花,祖父不知缘由。 “我” 因给祖父戴花的事笑得厉害,祖父仍未察觉。 祖母等人看见祖父头戴花大笑,祖父知晓后也大笑不止。 14.主要描写了后园中的玫瑰开得茂盛。
为下文 “我” 摘花给祖父戴的情节做铺垫,因为玫瑰花开得茂盛,才有了足够的花供 “我” 采摘。 15.C 16. 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深深的敬爱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概括。
第③段主要描述了 “我” 的行动,即给祖父戴花,以及祖父当时的状态,他不知道 “我” 在做什么,继续做着自己拔草的事。可概括为:“我” 给祖父戴上插满花的草帽,祖父不知缘由仍在拔草。
第④段重点在于 “我” 的反应是笑得无法自制,而祖父依旧没有发现帽子上的花。可概括为:“我” 因给祖父戴花的事笑得厉害,祖父仍未察觉。
第⑤段讲述了大家看到祖父头戴红花后的反应,先是祖母看到大笑,接着其他人也笑,最后祖父知道真相后也忍不住一直笑。可概括为:祖母等人看到祖父头戴红花大笑,祖父知晓后也笑个不停。
14.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
首先,仔细阅读选文第①段,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思考这段内容与后文情节的关系,以及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选文第①段主要描写了后园中的玫瑰在五月到六月开花的情景,包括花朵的大小、茂盛程度以及因花香吸引来众多蜂子的热闹场景。其作用是为下文 “我” 摘玫瑰花给祖父戴这一情节做铺垫。正是因为玫瑰花开得茂盛且花香浓郁,才有了 “我” 摘花的举动。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从第⑤段“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可知,祖父笑了很久,不仅仅是因为知道了玫瑰香的真正原因,更是因为孙女的天真无邪和这种充满童趣的行为给他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表达的情感
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在脑海中构建出祖父帽子上插满玫瑰花的画面。 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或者文字描述来画出祖父的帽子。
关于体会作者的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作者详细描述了给祖父戴花的过程,充满了童真童趣,能体会到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文中大家看到祖父戴着花的样子都大笑不止,尤其是祖父自己也笑个不停,能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温馨和和睦。 回忆这段往事时的细致描写,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示例: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对祖父的敬爱以及对温馨家庭氛围的眷恋。
17.例文:
荒岛绝境与希望之光
我们的心瞬间被恐惧填满,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
我们迅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山洞,尘土飞扬中,我们庆幸彼此都安然无恙。然而,住所的损失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栖身之所。岛上的资源有限,我们决定利用周围的树木和藤蔓搭建简易的庇护所。每个人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砍伐树枝,有人负责编织藤蔓,而我则负责寻找可以食用的野果和水源。
最初,我们的心情是绝望的,山洞的塌陷让我们失去了唯一的避风港。但很快,求生的本能让我们振作起来,我们开始积极面对困境,相互鼓励,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庇护所的逐渐成形,我们的心情也从最初的恐慌转变为希望,甚至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丝乐趣。
在搭建庇护所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比如用藤蔓固定树枝,用树叶遮挡雨水。我们还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果,虽然味道酸涩,但在荒岛上,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夜晚,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彼此的故事,笑声和歌声驱散了孤岛的寂寞。
这次荒岛探险之旅,虽然遭遇了山洞塌陷的意外,但我们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学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也更加敬畏自然的力量。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绝境中找到了生存的智慧和勇气。
在荒岛的每一天,我们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最终,我们不仅成功地生存下来,还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厚的友谊。这次探险之旅,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本题为想象作文,要求以《荒岛探险之旅》为题,根据给出的开头,续写作文;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写出心情的变化。
二、立意。通过遇险、求生、脱困,学会面对困难、学会团队协作精神。
三、写作思路。
开头:直接写遇到的困境。
中间:详写:求生的过程、方法、心情的变化过程以及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智慧之光。
结尾:点题,通过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