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素养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形声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桅杆wēi 踉跄 liàng B.擂鼓léi 发怔zhèng
C.憎恨 zēng 徘徊huí D.迸裂bèng 山坞w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锻练 手忙脚乱 B.予盾 心惊胆战
C.馅料 情不自禁 D.慈详 风平浪静
3.下图是早期的“酌”字。“酌”本义是斟酒。根据古字“酌”的字形特点,联系“酌”的本义,可以分析出这个字的右边表示( )
A.酒杯 B.酒坛 C.木棍 D.舀酒的工具——勺
4.做一枚书签送给上初中的姐姐,恰当的书写内容是( )
A.童年鹤发好运体,松姿柏态古稀年 B.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C.不惑但从今日起,知天犹得十年来 D.海屋筹添春半百,琼池桃熟岁三千
二、填空题
5.根据拼音书写规范的汉字。
lǔ( )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特shū( )的人物。他相mào( )凶悍,满脸络sāi( )胡子;他力大无穷,可倒bá( )垂杨柳;他爱zēng( )分明,对qī( )负百姓之人常以quán( )脚相加……
6.有些字读音相同,字形字义却完全不同。用“\”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去。
包(袱 傅) 手(疾 急)眼快 出谋划(册 策) (肃 素)然起敬
7.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因为……所以…… 虽然……可是…… 凡是……都是…… 即使……也……
(1)( )在太阳下的,( )健康的、漂亮的。
(2)( )景阳冈上真有老虎,武松( )不害怕。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 )肢体还没有被岁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已经像个大人了.
(4)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8.古典诗词的魅力
汉字显风骨,古诗亦有境。看到“田”字,你会想到范成大笔下农家孩子在桑树下学种瓜的情景:“ , 。”看到“山”字,你会想到雷震《村晚》中落日、青山倒映水中的景象:“ 水满陂, 浸寒漪。”还会想到“王昌龄”的《从军行》中那连绵不断的雪山被阴云笼罩的景象:“ , 。”看到“泪”字,你会想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收蓟北, ”。
三、句子训练
9.体会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并仿造例句写句子。
例句1: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例句2:八月的天真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吱吱直叫
例句3: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
四、修改病句
10.下面是小宇在“爱家乡”征文比赛中的习作片段,其中有五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帮他改正过来。
今年,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立即马上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应该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爱护校园环境,维持公共秩序。经过大家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明显得到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番天覆地的变化。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段阅读。
跳水(节选)
①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③“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呰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④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⑤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1.请以“孩子”的神情变化为线索,梳理以上文段(用原文中的词句):_
笑得很开心→ →气得脸都红了→ →发起抖来
12.文段划线句子中“四十秒”和“时间太长了”矛盾吗?为什么?
13.船长看到儿子站在横木上,立刻大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当时,船长心想:
当时,儿子心想:
14.有人说“孩子”身处险境,大家都有责任。结合选文内容,写出责任的依据:
水手有责任,依据是
孩子有责任,依据是
船长有责任,依据是
阅读二
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器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代开始将“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通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________________。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上的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农”……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15.给文章起个恰当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16.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5自然段的横线上。
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
17.第5自然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 到 、从 到 的变化过程。
18.“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 ;“无限的韵味”是指 。
19.词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 。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有(1) ;(2) ;(3) 。
20.如果景德镇窑烧制出荷花盅,你会建议给荷花盅题什么诗句?
六、书面表达
21.习作表达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上学时遇到的不同职业的人……选择一个人写下来,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期末素养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C D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桅杆wēi——wéi;
C.徘徊huí——huái;
D.山坞wū——wù;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锻练——锻炼;
B.予盾——矛盾;
D.慈详——慈祥;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
“酌”的本义:斟酒。从图中这个“酌”字可以看出左边的像一个装酒的酒坛子,右边的形状神似一个勺子,由此可知,右边表示舀酒用的工具勺子。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理解。
A.“童年鹤发好运体,松姿柏态古稀年”中的“鹤发”“古稀年”都是指老年人的形象。
B.“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美好祝愿。
C.“不惑但从今日起,知天犹得十年来”:这句中的“不惑”指的是四十岁。
D.“海屋筹添春半百,琼池桃熟岁三千”:这句同样是描述长寿和吉祥的。
结合语境可知,姐姐上初中,恰好是十三四岁的年龄,B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恰当。
故选B。
5. 鲁 殊 貌 腮 拔 憎 欺 拳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鲁、貌、憎、拳”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6.傅 急 册 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辨析。
袱:fú 包裹或覆盖东西用的布单。
傅:fú 1.辅助;教导。 2.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 3、附着;加上 4、涂抹;搽。
疾:jí 1.病 2.痛苦;疼痛 3.痛恨 4.快;迅速;猛烈。
急:jí 1.急躁;着急 2.使着急 3.匆促;迅速;4.迫切;情况严重 5.紧急严重的事情 6.热心做;热心帮助
册:cè 1.古称编串好的竹简。现指本子 2.帝王赐封爵位、称号等 3.量词。用于书
策:cè 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 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 4.计谋;办法 5.谋划;筹划 。
肃:sù 1.恭敬 2.严正;认真 3.清除。
素:sù 1.白色;本色 2.蔬菜类食品。与“荤”相对 3.本来的;原始的 4.质朴;不华丽 5.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6.副词。一向;向来;从来 7.古称洁白的生绢
包袱 :①包衣物等用的布。②用布把衣物包起来的包儿。③比喻负担。④指相声等曲艺中的笑料。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也说眼疾手快。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
7. 凡是 都是 即使 也 虽然 可是 因为 所以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1)“在太阳下的”与“健康的、漂亮的”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即只有在太阳下的才是健康的、漂亮的。应使用条件关系的“凡是……都是……”的关联词语所以,第一个空填“凡是”,第二个空填“都是”。
(2)“景阳冈上真有老虎”与“武松不害怕”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即假设景阳冈上真有老虎,武松也不会害怕。应使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所以,第一个空填“即使”,第二个空填“也”。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与“肢体还没有被岁月铸成一定的格局”之间存在转折关系,即虽然他已经很大很高,但肢体还未完全成熟。同时,“可是已经像个大人了”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转折后的状态,应选择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可是……”。第一个空填“虽然”,第二个空填“可是”。
(4)“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与“觉得的它们并不存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作者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应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第一个空填“因为”,第二个空填“所以”。
8.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剑外忽传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默写。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趣味,也透露出一种淳朴自然的气息。
王昌龄《从军行》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描绘了连绵的雪山被浓厚的阴云所笼罩,给人一种雄浑壮阔而又略带悲壮之感。
书写时注意“解”“耕”“傍”“桑”“塘”“衔”“暗”“遥”“剑”“涕”“裳”的正确写法。
9. 运用对比手法,对“破旧的篷”与“绍兴的乌篷船精致”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两者的差异。
例:尽管这座小镇的街道狭窄且不平,远不能与大都市的宽敞马路相提并论,但小镇的每一条小巷都承载着童年的欢笑与梦想,它们依然是那么温馨,那么令人怀念。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鸡、狗、蝉”在高温下的不同反应,形成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冬天的风真冷,人们冷得缩紧了脖子,树木冷得脱下了叶子,小河冷得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比作“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准确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与迅速,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
例:那位画家在画布上的每一笔都如此精准有力,就像轻盈的舞者在舞台上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艺术的韵律与美感。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例句1通过对比手法,先指出“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与“绍兴的乌篷船精致”的差距,但随即转折强调“姑爹的小渔船”的情感价值——“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这种先抑后扬的表达方式,突出了情感上的深厚与特殊。
仿句:虽然这座小屋外表简陋,远不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气派,但这座小屋却是我童年的乐园,充满了欢笑与回忆,因此它在我心中是那么温馨,那么重要。
例句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多个事物(鸡、狗、蝉)在高温下的不同反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八月的炎热天气,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仿句:六月的天真热,花儿热得低下了头,草儿热得卷起了身子,连小溪里的鱼儿也热得时不时跃出水面,吐着泡泡。
例句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比作“敏捷的猴子在树干间攀缘、穿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与迅速,增强了语言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仿句:这位舞者在舞台上的旋转跳跃如同轻盈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每一次转身都散发着优雅与自由的气息。
10.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第一处:成分残缺,城市后面应补写“活动”。
第二处:词语重复,“立即”和“马上”语意重复,应删除“马上”。
第三处:词语搭配不当,公共秩序应遵守,“把维持”改成“遵守”。
第四处:词语搭配不当,形容人们的素质明显得到改变,应把“增长”改成“提高”。
第五处:有错别字,“城市面貌发生了番天覆地的变化”中“番”为错别字,应把“番”改成“翻”。
改为:今年,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全市上下立即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应该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爱护校园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经过大家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 哭笑不得 气极了 12.文段划线句子中“四十秒”和“时间太长了”不矛盾。因为在这四十秒里,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孩子的救援,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所以虽然时间实际上只有四十秒,但大家却感觉“时间太长了”。 13. 儿子,你必须冷静,只有跳入海里,我们才有机会救你。时间不等人,我必须用这种方法让你迅速做出决定。 爸爸怎么突然这么凶?难道他真的要开枪吗?我该怎么办?我好害怕,但是为了活下去,我必须相信爸爸。 14. 水手们因为嘲笑孩子和猴子玩耍,导致孩子为了拿回帽子而冒险爬上桅杆,最终陷入险境。他们的嘲笑和起哄加剧了孩子的冲动行为。 孩子在被猴子戏弄后,没有冷静处理,而是选择脱下外套、爬上桅杆去追赶猴子,这一冲动行为最终使他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作为孩子的父亲和船长,他应该在孩子冒险时及时制止并保护他。
【解析】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题干要求以“孩子”的神情变化为线索梳理选段,由第①自然段“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可知孩子一开始笑得很开心;由第①自然段“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可知孩子被猴子夺走了帽子哭笑不得“;由第②自然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可知孩子看到猴子撕自己的帽子气得脸都红了;由第③自然段“呰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可知猴子在桅杆顶端都孩子,孩子气极了。由第③自然段“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可知孩子此时因为害怕发起抖来。因此应补充“哭笑不得”和“气极了”。
1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由第⑤自然段“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一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可知,此时的情况是孩子跳进了大海,二十多个水手下海救他,大家都在焦急第等待着孩子被救上来,所以划线句子中“四十秒”和“时间太长了”不矛盾。因为等待的过程是焦急的,大家觉得每一秒都过得很漫长。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可知要是摔倒甲板上就没命了,只有跳进水里孩子还有一线生机。结合第④自然段中“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可知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立即想到了办法,用枪瞄准儿子,逼他跳进海里。当时他可能想:儿子,现在你只有跳进海里才有一线生机,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会害怕,时间紧急,爸爸只有用这种方式逼你跳水了。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可知孩子此时进退两难,极其危险,再加上自己的父亲用枪指着自己让自己跳水,他可能会想:爸爸怎么突然这么凶?这么高,跳下去也很危险,我该怎么办呢?算了,还是相信爸爸吧!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自然段“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和“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第②自然段“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可知,孩子身处危险,水手的责任在于他们一直取笑孩子和猴子玩耍,导致猴子更加变本加厉,孩子为了那回自己的帽子铤而走险爬上桅杆。他们的起哄加剧了孩子的冲动行为。
由第①自然段“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和第②自然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可知孩子身处危险,他自己也有责任,面对猴子的戏弄,他不够冷静,而是非常冲动,越来越生气,导致不理智地选择脱下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最终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由第③自然段“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和第④自然段“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可知孩子身处危险,作为监护人的船长也有责任,他没有及时监管,在孩子刚刚选择冒险时及时制止并保护他。
15.中国瓷器 16.C 17. 时间 简单 精细 自然 刻意 18. “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 “无限的韵味”是指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 19. 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里指中国瓷器完美到了极点 科学技术含量 高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 承载的文化积淀术丰厚 20.景瓷中映荷韵,清雅溢盅间。
【解析】15.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本文介绍了中国瓷器作为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胎质、瓷釉和烧结火候三项技术的创新。中国瓷器以其透明性强的胎质、洁白易装饰的瓷釉以及高超的烧结技术闻名于世。此外,瓷器还是科技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的完美结合,其装饰手法多样,图案丰富,既有自然元素也有文化寓意,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拟写的标题为:中国瓷器、瓷韵中华等。
16.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光彩夺目:形容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多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景象色彩艳丽,引人注目。
流光溢彩:形容光芒四射,色彩缤纷,仿佛光彩在流动、溢散,非常美丽动人。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常用来赞誉建筑、雕塑、工艺品等。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也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景物的描写生动逼真。
结合第⑤段语境可知,形容技艺的精巧胜过天然,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中国瓷器装饰手法的精湛和独特,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品所展现出的非凡艺术效果。应选“巧夺天工”。
故选C。
1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和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⑤段“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上的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可知,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自然到丰富、精细、从自行设计到借鉴并追寻名画师笔意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中国瓷器装饰技艺的不断发展,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的演变。因此介绍纹饰时采用了时间顺序。
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第⑥段“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中的“有限的空间”指的是瓷器表面的装饰区域,即瓷器上用于绘制纹饰、图案的有限面积。这些区域在物理上是受到限制的,因为瓷器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就决定了其装饰空间的大小。
“无限的韵味”指这些有限空间内的纹饰、图案所蕴含和表达出的深远意境、丰富情感和无限遐想。它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艺术的手法将观赏者的思绪引向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让人在欣赏瓷器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这种韵味来自纹饰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也来自纹饰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或象征意义等深层次的内容。
1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和分析词语含义。
词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以至于让人看到之后赞叹不已,无法再用言语来表达其美好和精妙。
第③段“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这里描述了中国瓷器在胎质上的独特性和原料的丰富性,这是其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之一。
第④段详细介绍了瓷釉的特点和重要性:“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通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这里通过瓷釉的特性和烧结火候的高超技术,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瓷器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精湛,这是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二个原因。
第⑤段从装饰手法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瓷器的艺术价值:“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均极尽缤纷艳丽……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特别是最后一句“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直接点出了中国瓷器在装饰手法和文化内涵上的独特魅力,这是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三个原因。
2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需明确荷花盅的主题元素是“荷花”和“景德镇窑”,诗句需要融合这两个元素。
如:景德镇工巧,独绽水中仙。
21.例文:
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在我们班有一个公认的“故事大王”,他叫明明。
明明有着一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仿佛里面藏着无数个精彩的故事。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总会围在他的身边,迫不及待的想听他讲故事。
他讲的故事种类繁多,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还有自编的奇妙幻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故事,从他嘴里讲出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记得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只见他一会儿模仿诸葛亮的沉着冷静,一会儿又演绎曹操的多疑猜测,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那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动作,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三国战场。
还有一次他自己编了一个关于太空冒险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们跟随勇敢的宇航员们穿越浩瀚的宇宙,遭遇了陨石撞击,外星生物的袭击等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情节。他讲的太精彩了,以至于我们都忘了下课铃声已经响起。
明明这个“故事大王”,用他精彩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我们课余生活。让我们在故事中获得了知识和道理,我希望他能一直给我们讲下去,带我们在故事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这是自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选择你身边的一位有鲜明特点的人,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择给你印象深刻的人去写。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