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6: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卜算子 咏梅》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ìn 园春 shǔ 风流人物 妖ráo
素guǒ 成吉思hán fèn 外
答案:沁|数|娆|裹|汗|分
解析:根据本诗的阅读积累结合词内容直接解答即可,注意不要把“沁”写成“泌”,把“娆”写成“饶”,把“分”成写“份”。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2、解释加粗的词的含义。
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驰蜡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鞠躬称颂,赞美之意。|文学才华。|白色的大象。|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结合诗歌内容直接解释词语即可,关键字词要解释准确。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
3.“沁园春”是 ,“雪”是 。本题分两部分,上下部分各叫 和 。
答案:词牌|词题|上阕|下阕
解析:本题有关“词”的常识,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阕”字不要写错。
点评:学习诗词,对于诗词有关的知识要注意记忆。
4、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这种体裁也叫________。
答案:词|长短句
解析:“词”兴盛于宋,其句式与律诗不同,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点评:学习诗词,对于诗词有关的知识要注意记忆。
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 __”。
答案: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解析:抓住题干中答点提示“化静为动”,梳理诗歌内容,找到以动态写静物的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字。“山”和“原”是静物,作者用“舞”“驰”来写山的蜿蜒之态和高原的雄伟。
点评:学习诗词,对于诗词中写作技巧要注意分析,理解其作者。
6、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根据题中的提示的情境即可写出诗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赞美当今建功立业的人们的伟大贡献。
点评:背诵诗歌,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之中。
7、诗的上阕这段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图。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国雪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上阕内容,根据所写景物来概括。按题干中的提示“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找到相关诗句填答即可,注意“惟”“莽”“滔”“驰”“蜡”“象”“试”几字不要写错。
点评:此类分析诗歌内容题,熟悉诗歌内容和写作方法即可解答,学习时多阅读诗歌,理解内容要点。
8、“望”字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 )
A.总起 B.总括 C.统领下文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上阕内容,分析“望”字与下文内容的关系即可解答。
点评:本题问题是学习中老师必讲的内容,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记忆。
9、“望”的领起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欲与天公试比高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上阕内容,分析“望”字与下文内容的关系即可解答。“领起的内容”即是“望”的内容。写出首尾的诗句,中间用省略号代替。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注意诗中关键的某一字词结构或写法上的作用。
10、本诗上阕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抒情 C.议论D.描写节E.说明
答案:D
解析: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本诗上阕是写北国雪景,所以是“描写”。
点评:学习诗歌,对诗歌的写作方法要有所了解,并学会运用。
11、本诗上阕中属于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解析:所谓“虚写”,即是写想像之景或物。作者眼前是“飞雪冰封”之意,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作者的想象。
点评: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是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把握。
12、“望长城内外”一句的朗读节奏是 ( )
A.望长城/内外
B.望/长城内外
C.望/长城/内外
答案:B
解析:分析诗句的结构,了解句子的成分,根据词语意义的分割和诗歌朗读的特点来划分节奏。“望”是动词谓语,“长成内外”是一个短语作宾语,所以答案为B。
点评:了解诗歌的朗读节春对于读好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1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①对偶②对偶、夸张③对偶、比喻④拟人
解析: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是对偶;第二句中的“顿失”夸大形容黄河冰封之快,突出严寒之重,是夸张;第四句中“比高”是把高原写成人的动作情态,是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是诗歌中最常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时要注意分析理解,学会运用。
1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对下阕内容的引领。所以此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点评:学习诗歌,要注意诗歌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对关联的词或句子要了解其作用。
二、问题理解
1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的,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的感受怎样?
答案:这样写一共有三个因素 ①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看到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②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生气勃勃,生动活跃。③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样写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
解析:本题可从从写作方法、作者观察点、作者的想象力、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多方面来分析解答。
点评:本题的分析点较多,能答到写作方法上的“化静为动”和作者的想象丰富即可。
16、本题上阕与下阕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作者表达思想的重点是在哪一部分?
答案:上阕写北国雪景,作者表达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下阕评古论今,作者赞美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力量,表达了领导和依靠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必胜信心。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从所写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两点来概括内容。
点评:学习诗歌,要整体把握作品的,才能分析各个部分的内容。
17、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赞美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力量,表达了领导和依靠中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必胜信心。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直接写出主旨句即可。从对人民力量的赞美和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心两点来理解主旨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点评:学习诗歌,对主旨句要重点理解分析。
18、本诗是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这一风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作者想象丰富。空间上,作者想象到千里之外长城内外辽阔的景象,把眼前的大山和高原想象成舞动的银蛇奔驰的蜡象;时间上,作者想像到千年之遥的帝王。这些奇特丰富的想象极大的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充分的表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浪漫主义风格”与现象主义风格相对,前者以想象丰富见长,后者以写实见长。分析本诗中作者想象的内容来说明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
点评:本题是拨高题,有点难度,但只要抓住“想象”这个关键内容即可解答。
三、课内阅读
1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
答案: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2)下阕中的“惜”字领起哪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惜”字中含有多种意味: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发展有过巨大贡献;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解析:第一题,阅读下阕内容,抓住作者评价几个帝王的词语“略输”“稍逊”“只识”,体会作者评价的语气,不难看出作者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只知道使用武力征服天下。第二题,理解“惜”为“叹惜”之意,即可了解作者叹惜的是五位帝王不知“文治”,根据此意即可判断“惜”字所领的内容。
点评:此类题的解答,要对诗歌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学习时要注意多阅读多思考多理解。
四、拓展阅读
2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答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2)诗歌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引自怎样的历史故事
答案:“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这里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
解析:第一题,抓住题干中的的答点提示“气势”“总纲”即可解答。“总纲”是在文前,所以是第一句,“百万雄师过大江”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第二题,根据知识积累,简要说明诗可典故的来历即可。
点评:近体诗歌中常用典故,学习时要注意课文的注释,了解典故的内容以及诗歌用典的表达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