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17: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连线题
2.词语搭配连一连。
看 帽子 张开 海里
取 怪样 开始 胳膊
拍 比赛 猜测 对阵
做 肩膀 扎进 结果
三、判断题
3.《神奇的探险之旅》——下列素材中,哪些可以用于本次习作呢?在合适的素材后面打“√”。
(1)爸爸送我去上学。(  )
(2)在探险过程中遭遇了雪崩,我与伙伴们赶紧逃。(  )
(3)我们跟着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一起开启了探险之旅。(  )
(4)我跟随着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去探险。(  )
四、填空题
4.多音字组词。
应yīng( )yìng( ) 难nán( )nàn( )
相 xiānɡ( ) xiànɡ( ) 传 chuán( ) zhuàn( )
角 jiǎo( ) jué ( ) 调diào( )tiáo(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失败—( )
扫兴—( ) 喜欢—( )
6.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在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1)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2)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
(3)出主意,定计策。( )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 ,作者是 时期 家 。
(2)《自相矛盾》是篇 故事,讲的是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人,夸耀他的盾 ,又夸耀他的矛 ”。有人说:“ ,会怎么样呢?”那个人答不上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3)我知道的寓言故事还有 、 等。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5)学了这则寓言后,我得到的启示是:
五、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下面的现象,转换思维,想办法。
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导致效益不好,便有了一个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请你想一个解决办法。
(2)《田忌赛马》中孙膑运用谋略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请你写出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至少两个)。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9.选文中能体现孩子在危机时刻的心理的词语是“ ”,“ ”一词对这一心理作了诠释。
10.选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1.“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话未说完
12.阅读选文,说说孩子得以获救的原因有哪些。
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箙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洋洋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又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船,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个孩子就要沉下去的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跑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的时候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于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 )慈祥( ) 规劝( )
14.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男孩和船长都跑在地上的意思是相同的。
B.正是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C.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所以船长应该感到幸福。
16.“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是( )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护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17.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书面表达
18.快乐习作。
探险,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我们背起行囊,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去。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地留下人类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探险,能够激发人的潜力。有梦想,就会有探险;有探险,就要坚强。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可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心情变化,题目自拟。
《第六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盾”“誉”“输”“赢”“撕”“唬”“舱”“鸥”“瞄”“帽”“肆”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结合词语的语境特点和词性的要求进行辨析。选出合情合理的搭配即可。注意要符合要求,搭配要合理即可。
3.(2)√ (3)√ (4)√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和方法。
(1)这个素材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普通的场景,没有体现出“探险”的元素,也不存在“神奇”的经历,与《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主题不相关,所以不适合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
(2)这个素材体现了“探险”的情境,并且“遭遇雪崩”是一种具有危险性和刺激性的神奇经历,能够为习作增添紧张刺激的氛围,符合《神奇的探险之旅》的主题要求,适合作为习作素材。
(3)这个素材明确提到了“开启探险之旅”,为探险活动提供了背景和人物设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展开对神奇探险经历的描写,与主题相符,是合适的素材。
(4)这个素材类似,说明了探险的人物和事件,“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可以为探险过程增添专业性和神秘感,有机会遇到各种神奇的生物或现象,适合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
4. 应该 答应 难过 难民 相同 相片 传达 传记 角落 主角 调头 调整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组词。
应:读yīng,意思:表示应当、该当 ,也有随即、立刻之意。组词:应然、应分、应诺、应卯。读yìng,意思:有回应、答应、顺应、适应等意。组词:应和、呼应、应变、应酬。
难:读nán,意思:表示困难、不容易,也有不好之意。组词:艰难、疑难、难处、难关。读nàn,意思:指灾祸、仇怨,也有诘问之意。组词:逃难、患难、灾难、责难。
相:读xiāng,意思:表示互相、交互,也有亲自看(是否中意)之意。组词:相互、相信、相亲、相商。读xiàng,意思:有容貌、样子,观察、判断以及辅助者(如丞相)等意。组词:长相、相面、宰相、吉人天相。
传:读chuán,意思:意为传递、传授、传播 。组词:传播、传承、传递、言传。读zhuàn,意思:指解说经义的文字,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等。组词:传记、外传、别传、传略。
角:读jiǎo,意思:指牛、羊等头上的犄角,也表示角落、数学中的角等。组词:牛角、墙角、角度、锐角。读jué,意思:指角色,也有较量、竞争之意。组词:角色、配角、角斗、角逐。
调:读diào,意思:有曲调、调动、调查等意。组词:调令、调派、调研、腔调。读tiáo,意思:表示调节、调整、使和谐 。组词:调节、调理、调适、调味。
5. 信任
成功 尽兴 讨厌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怀疑:疑惑;不很相信。反义词有:信任、相信、信赖等。
失败:在比赛或竞争中被击败。反义词有:成功、获胜、取胜等。
扫兴:由于不高兴的事情而使兴致变得低落,不高昂;败兴。反义词有:尽兴、高兴、助兴等。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反义词有:讨厌、憎恶、厌恶等。
6. 胸有成竹 不动声色 出谋划策 跃跃欲试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理解。
(1)由“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可知,这个词语表示这件事已经在心中有了成算,可以用成语“胸有成竹”概括。
(2)由“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可知,这个词语表示说话神态没有变化,和平时一样,可以用成语“不懂声色”来概括。
(3)由“主意、计策”可知,这个词语表示为人想出办法,计策,可以用成语“出谋划策”概括。
(4)由“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可知,这个词语表示急于行动,可以用成语“跃跃欲试”概括。
7. 《韩非子·难一》 战国 思想 韩非子 寓言 坚固 锋利 用他的矛刺他的盾 说话做事不要互相抵触、前后矛盾。
画龙点睛 掩耳盗铃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情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自相矛盾》,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
(3)类似的寓言故事还有:《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4)根据课文可知,“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5)文章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启示围绕这个方面来描写即可。
8. 将售价提高10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一律奖励10元!结果生意火爆,而且很少再出现顾客浪费食物的情况。 淝水之战、巨鹿之战
【详解】(1)本题考查思维转换。
管理者想让别人照你的想法做,就在心理上让他们占便宜,不要让他们吃亏。如:按需取餐,不剩饭菜者奖励优惠券,下次就餐时可使用。
(2)本题考查对历史故事的了解。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曹操率军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染疾病,初一交战,曹军败退,暂驻军于乌林地带,周瑜等人在南岸,双方隔江对峙。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设计诈降,命其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曹操又下令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又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9. 心惊胆战 摇摇晃晃 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声音之大,侧面表现了出孩子所站横木之高,也暗示如果摔下来后果之严重。 11.B 12.船长机智果断;孩子听从命令;水手们救援速度快。
【解析】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从第一自然段句子“儿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这一句子可知儿子当时的心理可以看出儿子的心理是胆战心惊,这一心理让他产生害怕,以至于孩子摇摇晃晃地站着。
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读句子可知,句子中把孩子比作炸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所站立的地方之高。如果孩子不小心从横木上掉下来,后果会很严重。
1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读句子可知破折号前面是表示时间的,破折号后面是写大家的感受,破折号前后所表达的一意思不同,因此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1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孩子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时,船长果断的下达了命令,让孩子跳进海里,孩子很听话,往下跳了,船上的水手及时跳进海里,及时地救上了孩子。
13. 踌躇 慈爱 劝告 14. 小男孩从船上落海。 船长返航求小孩。 小孩得救。 15.A 16.AC 17.船长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解析】13.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犹豫:指迟疑,不果断,对事难以做决定。近义词:迟疑、踌躇。
慈祥:指老年人或父母温和的态度和神色。近义词:慈爱、仁爱。
规劝:意思是郑重地劝说,劝告。近义词:劝告、劝解。
14.本题考查概括内容主旨。题干要求学生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围绕主人公船长和孩子展开即可,即“谁+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C理解正确,A小男孩跪在地上是感恩,船长跪地上是因为忏悔和内疚,所以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16.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正是因为孩子的信任,所以才使得船长对当时的犹豫而感到耻辱和忏悔,故AC正确,实际上就是船长返回救了孩子,所以B错误。
1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船长不顾他人反对,返回去救了孩子,而且听了孩子的话,知道孩子信任他,他为当时有过的犹豫而内疚忏悔,说明他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18.例文:
热带雨林之旅
今天很高兴,因为我要去热带雨林游玩啊!带着我的伙伴赶紧出发吧!
我要带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见多识广的向导去热带雨林,带上我们的装备:水、食物、药品、帐篷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们开始出发了。经过了漫长的旅途,我们到达了热带雨林,现在已经是晚上了,我们搭好帐篷就睡了。天还没亮时,我们朦朦胧胧地就醒来了,原来暴雨正在向我们袭来!我们很着急,向导说:“你们跟着我走”。然后向导指向那个方向,我拿出指南针,原来那是东南方向,我们向那奔去,我们躲过了暴雨,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的水还有可是没有食物了,该怎么办呢?我们试着去深林里寻找。我发现了一种红色的果子,看起来挺好的,刚要放在嘴里吃,那位探险爱好者阻止了我。他说:“你手里这个还没有完全成熟,是有毒的。”说着他摘下了一个成熟的给我,又说:“这个才能吃。”我恍然大悟,拿过来尝尝,果然不错。我们摘了很多回去,这下可有食物吃了。
就这样我们每天过着愉快的探险生活,过了很多天,我们也该回家了,我还在幻想着下次美妙的探险之旅。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习作要求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属于记叙文范畴,要以叙述经历、描绘场景为主,展现探险过程。围绕“探险”展开,地点设定在如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极具挑战性的极端环境,重点在于描绘探险途中遭遇的困境、如何求生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强调探险对激发个人潜力、展现坚强品质的意义。需充分发挥想象,所构思的困境、求生手段要合乎情理,基于所选探险环境的特点,并且要把这些关键内容写得详实具体。
二、立意
通过讲述探险故事,展现人类在面对极端恶劣环境与未知危险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赞美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传达出探险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一场自我挑战与成长的旅程,让读者体会到困境能激发潜能,只要怀揣勇气与希望,就能战胜艰难险阻。
三、写作思路
开头:点题,交代清楚要去进行什么探险。
中间:写清楚探险中遇到的困难和求生的方法,并写出心情的变化。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写清楚探险成功后的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