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17: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矜(jīn)持 钵(bō)子 精(jīng)兵简政 诲人不倦
B.耽搁(ge) 坚劲(jìng) 翻箱倒(dǎo)柜 见微知著
C.萦(yíng)绕 剔(tī)牙 悬(xuán)灯结彩 截然不同
D.埋(mán)怨 花圃(pǔ) 信手拈(niān)来 实是求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雯雯游泳比赛时随心所欲,第一个游到了终点赢得了比赛。
B.这里有着古朴典雅的村落,青山绿水环绕其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的结尾独出心裁,虽然离奇,但却入情入理。
D.梓涵每次写完习作交给老师后,她都会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老师的指正。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眉眼盈盈处 春归何处 B.烈火焚烧若等闲 等闲之辈
C.少壮不努力 谁道人生无再少 D.及其日中如探汤 爱屋及乌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中的刘玲琍、孟二梅、萧凯恩、杨华德,他们的姓名顺序是按姓氏音序排列的。
B.“似”有两种读音,分别是“sì”和“shì”,在“似的”中读“sì”。
C.“葬”字是上中下结构,“泰”字最后一笔是点。
D.“乏”字是会意字,“乏味”和“人困马乏”中的“乏”意思是不相同的。
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与这句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6.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托物言志)
B.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间接抒情)
C.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融情于具体的事例)
D.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
二、填空题
7.读文段,看拼音,写字词。
时光悄悄地溜走,六年时间zhǎ( )眼就过去了。zhì nèn( )的我们已长成了少年,我们已不再jù( )怕成长的风雨,不再因茫然而pái huái ( )不再逃bì( )自己的责任,以执着的精神、péng pài( )的激情、kāng kǎi( )的姿态,一步一个台jiē( ),向着未知的前路,zhàn( )放迷人的风采,mài( )向美好的未来。
8.知识能力测试。
(1)古代交通不便,“故乡”便是远离家乡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乘一叶小舟漂泊的孟浩然吟:“移舟泊烟渚, ”;离别故乡去京城上任的王安石吟:“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秋节遥望月亮,王建吟:“今夜月明人尽望, ”。
(2)诗中有美景。“ , ”是杜牧笔下桃红柳绿的江南;“ , ”是苏轼眼中夏日西湖的骤雨忽至。
三、句子训练
9.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仿写夸张句)
10.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改为转述句)
11.一些戏曲中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赋予别样的含义。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12.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快的舞蹈。(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
希望小学六年级(3)班在毕业前夕准备以“行远思恩 追梦前行”为主题开一次班会,请你担任此次班会的策划和主持。
13.请你设计一下班会的程序,写出其中的一个环节。
( )——感恩现在——展望未来
14.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五、现代文阅读
六年级(1)班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过了六月,毕业季眨眼就到了。回想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在biān pào□□声中聆听中华传统习俗中的文化魅力,在là bā zhōu□□□中品尝甜蜜的生活气息;回望历史,在朱自清的真情告白中,我们懂得了对时光的敬畏,在瞻仰李大钊塑像时,我们知道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chè dǐ□□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与科技对话,我们明白了科学发现的机遇只会给那些jiàn wēi zhī zhù□□□□、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人。这些感受、体验与发现,都给成长中的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友人再饮一杯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赠汪伦》中表达自己与汪伦的深情厚谊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们也唱起离歌。六年时光匆匆,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要努力奋斗,别待年老留下遗憾,正如《长歌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勤奋学习、珍惜时间。
15.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方框里写出词语。
16.在文中横线上将所缺诗句补充完整。
17.你还知道有哪些珍惜时间的诗词或名言警句,请写出其中一句。
18.这个浓绿的盛夏,我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请你制作《成长纪念册》展开追忆,感受成长的喜悦。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讨论怎样制作班级纪念册时,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最终,制作完成后的纪念册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A.群策群力 标新立异 B.群策群力 迎难而上
C.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D.各抒己见 举一反三
19.除了制作《成长纪念册》.小学阶段我们还参加了很多语文实践活动,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活动策划书 B.建议书 C.信 D.演讲稿 E.日记 F.请假条
①针对学校图书馆没有全天开放的问题,可以给学校写( )。
②班上准备开展庆祝“六一”联欢会,我作为整个活动的负责人,要写( )。
③毕业前,我忘不了我敬爱的老师,可以给他写( )。
④学校要开展“感恩母校”演讲比赛,我得提前写好( )。
⑤学校开展毕业季研学活动,我因病不能参加,可写( )。
⑥毕业晚会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可以写( )记录这美好的一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有京剧、昆曲、评剧、越剧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限制。
材料二: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风筝起源于中国。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墨翟(dí)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俗称“纸鸢”。后来,风筝逐渐传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的玩具。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上面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 、 、 和 这四种民间艺术。
21.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2.如果将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是( )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高手在民间
C.剪纸艺术题材广 D.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最早的风筝是由竹子制成的。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C.剪纸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在我国的戏曲剧种中,京剧流行最广。
24.春节时,奶奶从庙会上买了一张鱼的年画贴在家里,奶奶希望: 。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你拥有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有时,你也许在经历某一件事时,开始明白了某一名言警句的含义。请在下列三句话中选择你领悟最深的一句名言警句,把你经历的事写出来,重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你的感悟。
1.吃一堑,长一智;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求:题目自拟,文从字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D B B C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D.实是求事——实事求是;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随心所欲”意思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形容放纵、肆意妄为。在“雯雯游泳比赛时随心所欲,第一个游到了终点赢得了比赛”中,用“随心所欲”来形容雯雯在比赛中的表现不合适,比赛需要遵循规则和技巧,不能随意而为。
B.:“栩栩如生”通常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这里有着古朴典雅的村落,青山绿水环绕其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中,“栩栩如生”用来形容村落不恰当,村落是真实存在的景象,不是艺术形象。
D.“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梓涵每次写完习作交给老师后,她都会迫不及待地等待着老师的指正”,“迫不及待”与“等待”语义矛盾,使用不正确。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多义词。
A.处:都是“地方”的意思;
B.等闲:都是平常、寻常的意思;
C.少:都是“年少、年轻”的意思;
D.及:到/连带、涉及;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字音、书写笔画。
B.“似”这个字确实有“sì”和“shì”两种读音。当“似”读“sì”时,常见的用法如“相似”“类似”“似乎”等,表示像、如同、好像的意思。“似”读“shì”时,通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似的”这个词中,“似”应读“shì”,意思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强调不断革新,侧重于个人的自我更新和进步。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意思是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体现了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变革以造福民众和成事的思想,与总书记讲话中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品格相契合。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是说与对方交流收获很大。
D.“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说的是接近某些事物才能了解其特点。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特点。
C.结合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心里的痛”“唉”可知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语文课的不舍,并不是融情于具体的事例,此项说法有误。
故选C。
7. 眨 稚嫩 惧 徘徊 避 澎湃 慷慨 阶 绽 迈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嫩、徘、避、湃、慨、绽”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日暮客愁新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暮、新、照、落”的正确写法。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意思: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书写时注意“莺、绿、郭、旗、翻、遮、跳”的正确写法。
9.我两顿没吃饭,感觉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夸张句。
例句是一个夸张句,夸张的部分是“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原意是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如同排山一般无法阻挡,像倒海一样汹涌澎湃。用在这里,就极大地突出了掌声的热烈和震撼力,强调了会场上的气氛和观众的情绪。仿写时也要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如:我生气得简直能一口吞下整个苹果。
10.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句中的“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我们”改为“他们”。
改为: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11.亮相:春风欢快地离开,春雨又接着亮相了,她从天上快乐地撒下来。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造句。
亮相:①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②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跑龙套: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词语造句示例如下:
亮相:在昨晚的慈善晚会上,那位知名企业家以一身优雅的西装亮相,立即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跑龙套:虽然她在剧中只是扮演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但她依然全情投入,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亮点。
粉墨登场:随着新年的到来,各大戏剧院团纷纷粉墨登场,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春大戏。
12.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阅读原句可知,“唱起了”和“欢快的舞蹈”搭配不当。舞蹈是一种身体动作,而“唱”与声音有关。应该使用替换符,将“和”改为“,跳起了”。或者使用删除符将“和欢快的舞蹈”删除。
修改后为: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或者: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13.追忆往昔 1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在此,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一起走进“永远的六一班”主题班会!
【解析】13.本题考查设计班会程序。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班会主题,围绕“行远思恩,追梦前行”设计环节,确保环节间逻辑连贯,情感递进。第一个环节可设定为开场与主题引入,为后续感恩与展望未来做铺垫。
如:行远回望。
14.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
设计开场白时,应紧扣班会主题“行远思恩,追梦前行”,以情感共鸣和激励性语言为主,简短而富有感染力,迅速将同学们带入班会氛围。
如:亲爱的同学们,六载春秋,我们携手同行,感恩每一份陪伴与支持。今天,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深深眷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同开启“行远思恩,追梦前行”的新篇章!
15.鞭炮 腊八粥 彻底 见微知著 16.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17.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8.C 19. B A C D F E
【解析】15.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鞭、粥、彻、微”正确写法。书写时要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16.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和理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朋友,请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神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借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年时的凄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句诗来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用它来告诫自己非常贴切。它提醒我们,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到了老年时会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时间和勤奋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间,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17.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任写一句珍惜时间的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即可。
示例: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1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群策群力:意思是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表示与一般不同。
迎难而上:意思是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
各抒己见:意思是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结合句子语境“讨论怎样制作班级纪念册时”可知,同学们每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应填写“各抒己见”;集中同学们的智慧,应填写“集思广益”;最终制作完成纪念册。
故选C。
19.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①由“针对.....问题”可知,这里选B.建议书。
②由“活动的负责人”可知,这里选A.活动策划书。
③由“忘不了我敬爱的老师”可知,这里选C.信。
④由“开展‘感恩母校’演讲比赛”可知,这里选D.演讲稿。
⑤由“因病不能参加”可知,这里选F.请假条。
⑥由“记录这美好的一晚”可知,这里选E.日记。
20. 戏曲 年画 风筝 剪纸 21. 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写出我国戏曲剧种、传统剧目数量繁多的特点 22.D 23.A 24.年年有余,家里更富足
【解析】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可知主要介绍了戏曲;
根据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可知,主要介绍了年画的文化内涵;
根据材料三“风筝起源于中国”可知,主要介绍了风筝的演变;
根据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知,主要介绍了剪纸的题材以及文化内涵。
故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戏剧、年画、风筝和剪纸。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中的“三百六十多、数以万计”可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指在说明文中通过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旨在使说明更加准确科学、具体和有说服力。
本句“三百六十多”具体说明了我国戏曲剧种种类多的特点;“数以万计”则说明了传统剧目数量繁多的特点,使材料更直观形象,更有说服力。
22.本题考查拟标题。
材料一介绍了戏曲,材料二介绍了年画,材料三介绍了风筝,材料四介绍了剪纸。
A.只概括了材料一的内容;
B.四则材料都没有提到;
C.只概括了材料四的内容;
D.“戏剧、年画、风筝和剪纸”同属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故选D。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根据材料三“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墨翟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木鸟只飞了一天就坏了,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可知,人类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制成的,并非竹子。
故选C。
24.本题考查课外拓展。
“鱼”的谐音“余”(剩余)、“裕”(富裕),含有“富足有余”的意思。在年画中构成的寓意即:年年都有余钱,一年过得比一年好。
25.例文一:
吃一堑,长一智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那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当老师发下试卷时,我发现很多题目都是比较简单,而且很多题目我还做过,于是心中暗自高兴。答题了,我做得很快,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已经完成整张试卷。这时我发现除了我之外,还没有一个同学能和我相提并论。我偷偷的看了一眼坐在我附近的同学,有的只做了一半,有的只差一点,有的甚至连一面也还没做好。就连平时成绩很好的同学也还在仔细检查。我心中这一股得意劲越来越强烈。我一边在心里嘲笑那写做的慢的同学,一边画起了画。检查,已经忘的一干二净。铃声响了,我第一个把试卷交了上去。
第二天,老师捧着批改好的试卷走进教室。看着老师脸上微笑的表情,我知道这次大家肯定都考得很不错。发试卷了,我竖起耳朵等待着老师的表扬。“刘益章,100分。”“张敏捷,99.5分。”“宋佳,98分。”“赵旭,95分。”……怎么?还没有我。一半多的同学都已领会了试卷,难道……难道是老师忘了?或许是老师放在最后再来表扬我吧?“张函语,81分。”啊,81分?不会吧。肯定是老师改错了,或分数统计错了!不会啊,老师平时都没有出现这种错误。我低着头上台拿回了这张我期盼已久的试卷,经过仔细检查,我发现了试卷中的错误:两道应用题中的数字抄错,三道计算题计算错误,还有很多填空、判断、选择也出现了不应该有的错误。这一个“81分”犹如一声响雷击在我的耳旁,我如梦初醒;又如一根长鞭抽打着我的心灵,教我还敢粗心?这一个“81分”也是我成绩史上最糟的一次。
下午放学了,我低着头回到了家,爸爸问我:“儿子,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愁眉苦脸的?”我说:“昨天的数学考试我只考了81分。”爸爸走过来摸着我的头,安慰我说:“孩子,没关系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嘛。”我听了爸爸的话,吸取了这次考试的教训,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认真,在认真。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句名言深深印在我心中。例文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没那么困难。
那天,我被老妈拉去骑自行车。我的心里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可实在受不了老妈的狂轰滥炸,只得乖乖从命。在我心中,学骑自行车是一件既危险又有技术含量的事。虽每每看到那些会骑自行车的人在我眼前晃过,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我的小命,我还是观而望之,也不敢靠近。骑上自行车,我的心中有一丝自豪闪过,但自豪很快就被胆怯打败了。
我踏着被妈妈扶着的自行车,艰难地前进。车当时的状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金蛇狂舞,乱作一团。还没有骑出多远,我没累,妈妈倒是累得气喘吁吁,像刚洗过了脸——脸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汗珠。我见妈妈这般狼狈,于心不忍,说:“妈,要不咱们回去吧!你看我是学不好了,您还累得不行,咱们回去吧!”妈妈没有吱声,而是三步并做两步走到自行车旁,扶好了车。我见妈妈做此,心想:妈妈都没有放弃我,我怎可以轻言放弃!我信心大增,打不垮上自行车,眼睛正视前方,眼神中满是自信我踏上自行车,也不知为何,这次出奇地顺利。我越来越快,仿佛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正在自由地翱翔。我知道,这双有力的翅膀,就是妈妈。
天色已晚,回家了。走在路上,树叶沙沙作响,在为我庆贺;鸟儿喳喳鸣唱,在向我道喜;黄叶纷纷飘落,在为我跳舞。车来车往,我看到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心情也格外舒畅。看来骑自行车是表面困难,其实简单。
其实任何事都一样,我们找到了其中的奥秘,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没那么困难。
例文三:
放冲天炮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此,我深有体会,不尝试,永远不会成功。
春节期间,很多小朋友都在放儿童鞭炮。那种清脆的响声,那种过年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让妈妈给我买了很多鞭炮。可是我又不敢放,生怕炸到自己。妈妈鼓励我不要怕,并且多次做示范动作给我看。可是每次自己单独燃放鞭炮的时候,我还是害怕。每次点火时还没点到引线,就因为害怕而扔掉了打火机。所以现在还剩很多还没放完的儿童鞭炮,我心里是多么羡慕那些胆大的小朋友啊!
今天,我在做作业,爸爸在做饭。做完作业以后爸爸的饭菜还没做好,我就趁这段时间到外面活动一下身子,我看见有小朋友在放鞭炮,我就想到上次还没放完的鞭炮,就返回屋里,拿出一些冲天炮准备燃放。我拿出一根冲天炮,轻轻地插入地上,拿出打火机,手颤颤巍巍地点燃引火线,捂住耳朵回头就跑,转过身来看到引火线冒出白烟发出滋滋的响声,紧接着听到“嗖”的一声,冲天炮拔地而起,接着在空中爆炸,报废的纸屑满天飞扬,我高兴坏了。我又放了几个冲天炮,都很顺利,我终于能独立安全地燃放鞭炮了!
通过这次点放冲天炮,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尝试,只有自己学会尝试,才能迈向成功,只有大胆的去做了,才会明白,原来有些事情并非高不可攀,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勇于尝试,就一定会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从给出的三句话中选择你领悟最深的一句名言警句,把你经历的事写出来,重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你的感悟。
例文1:“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是从失败中找到经验和教训;由此可知,这是一件记事的记叙文,可以写自己做家务时,领会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也可以写自己在学习时,领会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重点写自己领悟是深的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清楚。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激励自己。
中间:抓住典型的事例来写自己是怎样领悟“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的,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写作时多使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名言。
例文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是只要勤奋、努力,就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人的;要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展示事件过程,然后引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切感悟,所以记叙事件是必须,是主要内容,自我感悟、理解,是归纳提炼,是文章的主题,是略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背课文时,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也可以写自己练习弹钢琴时,领悟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只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即可。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激励自己。
中间:抓住典型的事例来写自己是怎样领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的,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写作时多使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名言。
例文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书本知识功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写自己主持文艺会演时,感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哲理。可以写自己制作小发明时,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蕴含的道理……重点写自己最想写的,把事情的经过及自己的感悟写清楚。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激励自己。
中间:抓住典型的事例来写自己是怎样领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的,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写作时多使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名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